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2021-11-22 02:41秦玉花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高中历史

秦玉花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新标准》中对什么是“历史解释”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作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文字的叙述十分繁杂,其实简单而言就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最终进行一个理性的且将前后因果关系叙述清楚的复述行为。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教学政策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出的明确教学要求,更加是保障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稳步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大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并进行教学的创新改革,这既是推动高中历史教育向前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综合提升的最佳方式。

1.史料辅佐为主,结合教材来创设教学情境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与讨论时的根据,也是高中历史教学开展的基础依据。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史料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以此来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习与探索,减缓学生的历史学习难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有效率。

例如:在学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课时,教师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两宋时期的教学情境,借助了一些记载两宋时期军事与政治情况的史料。比如《挥麈录》《襄阳守城录》《宋史》和《靖康纪闻》等等。运用史料来弥补课本教材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和历史信息缺失的问题,将关于两宋时期的历史记载丰富起来,从而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历史知识。

2.明确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就要锻炼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能力,唯有深入理解之后才能从记载历史时间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思想与文明,从而更好地对历史进行叙述、解释和讨论。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习“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这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什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的教学主题,并与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提出就从我们身处的环境来看,千年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文化载体就是学校,无论是古代的私塾还是现代的学校,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保证文化与知识的不断传承。学生由此得到启发,提出文字的发明、活字印刷的创造以及书籍的出版,这些都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关键。

3.设置教学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但是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可是离不开思维的拓展与丰富的实践探究的。因此,一定要设置教学任务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和途径变得丰富多样,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这一课时,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请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围绕“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这一主题制作微型纪录片,可以直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以自己进行拍摄,让历史学习与历史探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生活的当下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一思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这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稳步提升的最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本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角度,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先让学生对历史有学习、探索的想法,再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循序渐进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推动高中历史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探究空间与动手实践的教育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活动来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魅力,从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能力,也为学生未来长久的学习发展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史料高中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史料二则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