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

2021-11-22 02:41邓贤淑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惯素养专业

邓贤淑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三小学 湖北 崇阳 4375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1]。在我们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终身学习,也就是终身离不开语文。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使命。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以及如何养成呢?

如今的语文时代,已经是大语文时代。语文知识不仅仅是课本,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令人庆幸的是,全国已经全部使用部编版教材。这已经是教育的革命。部编版教材,内容深奥而广阔,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详细研究。特别是古诗词和古文成分,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语言学习能力,有着终身的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专业阅读,我们都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教师的阅读,教师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教师的创造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身教重于言传,一个不爱阅读的教师很难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坚持每月阅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也引领学生阅读所在年级的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又或者是“快乐读书吧”里提到的课外书籍。其次是专业写作,我们不能为了写作而我写作。而是自己又教育生活的总结、归纳、剖析、反思和提升。我们每一学年都会遇到一个个与众不同的鲜活的生命。这群孩子们,因为成长经历,家庭环境迥异,所以呈现出来的个性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师将会以全新的方式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经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成为精彩的教育案例。而工作中被归结为失败的那些尝试,一旦我们以反思的视角去审视,将会从中汲取更多经验和教训,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如此日积月累,积土成山,教师才可能超越教学中一时的成败中,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有“输入”才有输出。“输出”的部分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我们发自心灵的声音。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从“课堂教学的能力”来理解。

首先,我要说的是,课堂教学的能力的强弱体现是一个教师能力的强弱。课堂是枯燥的,语言是死板的,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

创新对于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我觉得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当我们学生从课堂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自然就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以上是语文课堂语言的创新,还有就是教育教学技术的创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有发现,无心就会熟视无睹。不要“总是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教一年,重复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即人”。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虽说这些都是最基本是学习习惯,但是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综上所述就是语言学习能力,有着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课堂。提升专业素养从自己做起。语文,是人生流动的风景线。语文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因为语文,让我们由肤浅变得深刻;由狭隘变得广博,由弱小变得强大,由平凡变得脱俗[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条不断求索的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迎接着每一轮初升的太阳。为此,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在现实的纷繁中“不畏浮云遮望眼”,找到属于自己专业幸福感。让我们用的自己的“满腹诗书气自华”来感染每一位学生,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使每个学生受益。朝暮与岁月并往,与你一同行至天光,共赴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习惯素养专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部分专业介绍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