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干预效果

2021-11-22 10:49张梦莹胡雪晴张浩张释元廖俏活马硕周光德
海南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张梦莹,胡雪晴,张浩,张释元,廖俏活,马硕,周光德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属于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机主要在于肺间质、毛细血管发生炎性改变,患儿呼吸道管腔狭窄、纤毛运动性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致使患儿气管阻塞、呼吸困难[1-2]。研究证实,在治疗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大叶性肺炎时配合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有利于高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3]。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旨在对护理方式作进一步指导及优化,将护理措施全面化、细致化、人性化,以全局观把控,尽可能规避因护理方式不完善对治疗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叶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肺炎的诊断标准[4];②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呈阳性。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心、肺功能不全者;②存在呼吸道畸形者;③存在药物禁忌证或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感染结核杆菌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11岁,平均(6.89±2.15)岁;病程5~12d,平均(8.15±3.04)d。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12岁,平均(6.81±2.16)岁;病程4~14 d,平均(8.19±3.09)d。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患儿入院后进行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护理人员对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定期对患儿身体的基本情况作记录,遵医嘱给药。研究组患儿接受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方式。具体措施:(1)建立思维导图构建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及相关护理人员组成,将护理过程中的所有操作环节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构建具有护理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并用不同颜色、图形进行标注,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按照护理顺序将绘制成层级图。(2)护理措施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由主治医师及护士长根据患儿病情差异对护理措施进行补充、完善,并详细记录护理说明。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参与的护理人员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培训,20~30 min/次,2~3次/周,定期进行考核1次/月。(3)健康宣教:结合思维导图对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家长以讲座、分享会或播放视频等方式讲解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健康知识15~20 min/次,2~3次/周,为家长展示患儿具体化的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措施,帮助其充分了解患儿病情。(4)鼓励患儿:护理人员通过讲故事、发放小玩具、带领患儿做简单的小游戏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在治疗后多给予患儿言语或肢体上的鼓励,也可通过发放小红花、贴纸等方式进行物质上的奖励。(5)饮食指导: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帮助患儿家长制定有针对性地合理饮食计划,针对因肺炎引起的炎性因子水平不稳定患儿,每日定时给予温水,150~200 mL/次,5~6次/d,进食前1 h服用少量温开水。根据患儿体重、每日食量及营养需求计算每餐食物量。参照我国膳食平衡宝塔,患儿食谱应遵循膳食结构完善、营养合理两大原则。每日三餐营养均衡,每餐包含1种主食(例:米、面、粥)、1种低脂肪肉类(例:牛肉、鸡肉)、1~2种蔬菜(例:青菜、胡萝卜),餐后1 h提供1种水果(例:苹果、香蕉或甜橙);对患儿家长强调饮食禁忌(例: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6)不同症状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危急指标,例如高烧持续≥39°、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以病房为单位安排责任护士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报告。患儿出现持续性高热时,量体温的频率应在1次/2 h,并指导家长以温凉水擦洗、冰毛巾敷额头等物理降温方式辅助,患儿降温后30 min再次测量体温,叮嘱家长及时为患儿补充温水。(7)用药指导:将患儿用到的所有药物,依照服药方式、每日每次剂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顺序为其家长进行详细讲解。正确服药方式以口服和静脉输液为主,如有其他方式及时给予家长提醒;每日每次剂量以药片个数或毫升为单位计算患儿应服药量,若患儿痰液黏稠,可适量增加温水,并给予雾化稀释痰液,指导家长在患儿咳嗽时采用背部叩击法(五指并成空心状,在患儿背部自下而上叩击背部)。每日输液量以瓶数或毫升为单位计算,及时查看患儿输液进度,并依据患儿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在患儿输液时可根据需求提供暖手袋、垫板等;叮嘱患儿家长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等属于正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包括高热、咳嗽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3)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儿出现的口周疱疹、血压降低、多汗、心动过速、肠胀气、心包炎等症状进行评估。(4)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出院前一天,以纽卡斯尔(NSNS)护理满意度量表对家长进行评估,共19项,内容涵盖护理人员对患儿关注度、护理质量、护理方案可行性及专业能力等。每项1~5分,共19~95分,85~95分为满意;75~84分为一般满意;60~74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高热消失、咳嗽消失、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高热消失3.18±0.77 4.32±1.03 6.268 0.001咳嗽消失6.78±1.33 7.69±1.45 3.270 0.001肺部干湿啰音消失6.44±1.75 8.56±2.03 5.593 0.001住院时间8.98±1.98 10.45±2.66 3.135 0.002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FEV 1/FVC(%) FEV 1(L) FVC(L)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50 50护理前72.34±1.31 72.36±1.30 0.077 0.939护理后95.78±0.66 89.26±0.78 45.121 0.001护理前1.64±0.31 1.68±0.30 0.656 0.514护理后2.88±0.12 2.25±0.06 33.204 0.001护理前2.55±0.16 2.59±0.11 1.573 0.118护理后3.12±0.46 2.86±0.45 2.857 0.005

2.3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P=0.002<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无定形伴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5]。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好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感染趋势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大叶性肺炎又称为肺泡性肺炎,是由于病原体进入肺泡后,对肺泡壁产生损伤并引起局部炎症和肺实变,病变部位始于肺泡,后随病情发展逐渐扩大至整个肺叶或肺段出现炎症反应[7-9]。虽然该病起病缓慢,但仍有少部分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合并肺气肿、胸腔积液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肺外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治疗的同时也应重视护理措施的优化,提高护理质量,积极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其身体恢复。为保证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在临床中得到有效护理,本研究采取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该措施的实施能够全面且细致地为患儿提供护理。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属于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将图文相结合,把护理各方面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倍提高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及理解记忆能力,并且对于护理知识点及要点进行可视化突出并作出无限延伸,以达到完善护理措施的目的[10-12]。思维导图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临床医学护理服务方面效果更加显著,能够针对不同患儿的情况,对不同项目作出预测,进行归类并分支出相应解决方案[13-14]。该方式能够使护理人员形象且精确地了解到所需要为患儿提供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患儿护理效果。特别是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更是需要思维导图护理干预以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内容涵盖整个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护理过程,通过对不同患儿作针对性分析,指导患儿家长日常饮食、正确用药及雾化等操作,使其参与整个护理流程,让家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及优质化服务,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更高,表明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对护患关系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以小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对患儿给予鼓励,使其在护理期间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患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研究组患儿护理后高热、咳嗽、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儿身体恢复,与周静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引导优质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护理效果较好,其有助于帮助患儿身体恢复,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大叶绿萝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