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1-11-23 00:01刘莉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劳动者人力资源

文/刘莉亚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歌猛进,数字化在将来无疑会成为办公的主流模式。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的异动也越来越频繁,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势必相应增加,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健全,各种信息的采集和汇编,更是一项相当浩繁的工作。因此,快速普及数字化办公,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早就提出了在2020年普及“互联网+”的计划,以“互联网+”作为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是提高我国社会基础保障能力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文章简述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基本概念解读

人力资源,也称为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狭义理解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1]。经济学则定义为能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要素,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具有决定性的资源。人力资源按照实用性分为体能素养、智力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构成。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国家行为,也可理解为企事业管理。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是企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会认真对待,丝毫不敢马虎。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得益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我国人力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没能被充分挖掘出来,还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保障则主要指政府行为,其主要职能是处理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渐渐成为我国劳动者不具备工作能力之后的生活保障。因此,社会保障必须以安全为内核,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保障就业、为劳动者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确保劳动者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保障等为主要内容,凸显国家政府的主体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

二、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制还处于自我完善阶段,只有尽快完善并不断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3]。而数字化的出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善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保证,可以说,数字化是我国构建高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核心支撑。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都是信息量巨大且又千头万绪的工作,涉及社会生产及广大劳动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有了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就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工作量相应减轻了,工作压力也小了许多,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过去的管理机制所不具备的优势[4]。一旦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我国人社部门的数据管理质量必定会大大提高,比如,员工从事的工资福利工作,在没有运用薪酬管理系统时,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管理,往往一次普通的调资耗时一个月左右,这还仅仅是一万人左右的调整对象;运用薪酬管理系统后,同样的工作仅仅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并且打开薪酬系统,每个人从参加工作后与薪酬相关的基本信息都能查阅,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时每查阅一个人的工资都要翻阅人事档案及文书档案的繁锁,无论是精准度,还是效率都远远高于人工操作。

数字化技术还能简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流程。传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由于工作人员每天需接待许多人、不停地自己填写、指导服务对象填写许多表格,口干舌燥地解说等,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同步提升,还方便了百姓,让从前办事“跑断腿”的现象成为永远的过去,同时也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三、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数字化建设,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很难有效运转的。过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积极主动地引进数字化技术,但因没有法律法规作支撑,往往是事倍功半[5]。比如,在社会保障这块工作,因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人为因素和道德风险就没能有效的消除,使得社会保障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构建数字化管理机制,要对参与社会保障的人员严格把关,除了查询他们网上的信息,还应认真审核他们所给出的信息,为确保其他参与人员的合法利益不至于受损,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力,有了法律的保护和监督,数字化管理才能顺风顺水地开展。

(二)积极开发相关软件系统

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办公系统都是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的,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已经赶超了西方发达国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数字化建设时,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除了要求计算机软件系统满足业务需求之外,还要求它具备较高的数字化程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行业必须加大开发力度,结合行业特点和办公所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量身打造,研发出针对性较强的软件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现数据快速共享、协同服务,从而达到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努力打造并不断完善“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原本就是为了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设置的一个部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远远没有完全践行其应有的职责,诸如工作网点设置较少,服务内容和渠道简单等等,导致不少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来弥补这些空缺。因此,需要努力打造并不断完善“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劳动者的多元化需求。其一,社会的需求推动“互联网+人社多元化”的发展,建设完整的数字化办公体系,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劳动者可在线上或线下上传诉求,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平台满足群众要求,使之构建了安全且高效的“互联网+人社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互联网+人社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社会保障环境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出更多优质的服务资源。其二,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是为了让这一工作得到更多的群众了解和认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透明化和公开性这两大原则,保证所有劳动者都有参与权,大力支持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职能。

(四)保证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建设,必须以安全作保障。我们知道,进行数字化管理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绝大部分信息都公开于网络,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附带了一些安全隐患。这是因为网络是开放性的,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群体可以直接与网络打交道,一旦遭到破坏,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参与者的权益。所以,数字化建设需要网络安全建设作保障,确保网络信息免遭外界侵犯。一方面,本部门设置好防火墙,避免篡改信息的现象出现;对在网上公之于众的信息数据需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和审计,同时也应预留备份,一旦出现信息丢失或遗漏等问题,可随时弥补,切实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可设置安全访问权限,进行安全管理。给予参与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劳动者以专属访问权限,要查询信息时必须通过权限访问才能进入相应网站,访问失败,系统自动生成保护模式,从而实现访问前、访问中和访问后全程安全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建设中来。

(五)规范数据管理

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字化建设中的数据管理须规范化。部门要构建专门的数据管理体系,统一管理,促进整个业务流程更加流畅。在规范数据管理、完善数据采集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开发更有效的采集手段,增加内外部联系渠道,打造完整全面的系统平台,进而高效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四、结语

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可信度,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各种压力。这就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健全法律法规,就需要全国人大、国务院等权力机关的支持,软件开发则需要科研部门的协助,而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确保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及规范管理数据信息等方面,就要求我们系统内部通力合作。只有不断加快运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劳动者人力资源
劳动者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在云端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