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逢春:警惕形式主义穿上“信息化外套”

2021-11-23 01:29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
党的生活(江苏)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山会海顽疾信群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

元旦刚过,各种考核、检查接踵而至。个别地方类似“制作专题片”等考核内容看似是融媒体时代的一种创新,实则有些“奇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工作、考察工作,这种创新做法应该鼓励,但是忘掉初心、本末倒置,必然会导致另一种形式主义。

第一,线上“文山会海”,硬拗“勤于政务”的造型。线下的“文山会海”正悄悄向线上转移,屏幕成了形式主义的“保护罩”。一些单位大建微信群,在微信群里转发各种文件,进行密集的“信息轰炸”;一些单位为突出工作重要、体现领导重视,随时召开网络会议,将过去的“面对面”变成“头像对头像”。这些做法,是将过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主义穿上了信息化、高科技的外套,看上去热热闹闹,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实质上只是硬拗“勤于政务”的造型。

第二,网上“痕迹主义”,造成“虚痕流行”的顽疾。在信息化技术助推之下,网上“痕迹主义”已然成了形式主义的顽疾:一些地方要求驻村干部通过微信群的“发送位置”“共享实时位置”等功能报告位置;一些地方一刀切地将“外宣”作为考核指标,报纸、电视台、网站甚至APP、公众号等,都纳入考核范围,造成干部被迫花大力气写各种文字材料在各类媒体上“留痕”,等等。

第三,制造“政绩泡沫”,大有“浮夸作秀”的嫌疑。例如,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本是好事,但是个别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发文大搞摊派,违背初心去搞销量造假,甚至组织一些水军齐呼“领导好帅”;部分干部热衷于利用新媒体制造“政绩泡沫”,宣传大于行动,制造“玩概念式”创新,利用新媒体自欺欺人等。信息形式主义影响了工作作风,损害了政府形象,其危害不可小觑。

猜你喜欢
文山会海顽疾信群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加快打通减负症结 迸发基层干事激情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虚政
警惕基层“文山会海”回潮
防机关“文山会海”回潮
VR“顽疾”未解,又添新“病”
八贴猛药治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