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养策略

2021-11-23 02:3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魏阿香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3期
关键词:写作文写作能力小学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魏阿香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其关键性不能忽略。可是,从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写作现状不难看出,在写作期间经常会出现没有词可写,或写出的作文内容形同流水账,没有表达出感情等情况。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会导致学生对写作文失去兴趣。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期间,老师一定要及时改进教学方向,使用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期间,通常都会在阅读方面和表达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学习期间,不但会在阅读文章方面碰到阻碍,也会在写作文期间无法有效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组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的内容较为简单,无法很好地表现出来。相反,当他们步入中、高年级后,这种感觉就会日益明显。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对学习语文渐渐产生了恐惧感,进而就会排斥上语文课,最终放弃学习语文。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正确或是学习不努力造成的,是被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束缚了。在小学时期,即便是高年级的孩子年龄也就是10 岁出头,思想发育和心智发育都不成熟,生活阅历不够。所以他们的复杂经历和感情经历也很少,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期间,当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感受或核心思想时,他们会犯错误,这也是正常现象。而在语文写作这方面,首先,学生的感情和经历本身就相对简单,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加入很深的感情在写作文当中。另外,学生在写作期间的词汇积累上也存在欠缺,在字词和语句以及表达形式上都缺乏实际生活的积累,所以学生在表达感情时,通常会感觉到被限制了,不能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呈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了小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没有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还不够。

2.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

语文老师使用了不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语文教学期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会注意学生的具体写作过程。在阅读期间,他们只是强调阅读数量的积累,却将提升阅读的质量给忽略了。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在阅读期间,会缺乏对整体阅读框架的认识,不能整体对阅读材料开展框架上的理解和拆分。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在写作文上缺乏对整体结构的认知,在写作文期间思绪凌乱,段落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也无法明确表达出核心思想。

在以往传统语文课上,除了上述提出的问题之外,作为语文老师还忽略了让小学生具备开口表达的能力,然而这却是能有效锻炼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老师在讲课期间通常侧重于板书的书写和让学生做的笔记,并不是很在意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可由于写作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它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达有共同之处。

3.课外阅读知识的引入拓展程度不够

引入的课外阅读知识的延伸程度不够,未能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书籍内容,没有在阅读期间开展适合的情感和思想方面的写作练习。在语文写作教学期间,由于部分老师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不足,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不深,写作技能和手法以及能力练习不到位,句子和词语积累得比较少,使写作的内容比较空。这些方面原因致使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效果不高。老师对学生阅读的能力不够重视,使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层面停滞不前。小学生在写作期间脑海中没有充足的词汇量,也不知该怎样表达内心所想,时间久了就会对写作感到厌烦,无法实现提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极强的兴趣,老师就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该怎样选择合适阅读的书籍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这三点入手:第一,老师选择的阅读资料,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积极向上的知识内容等特点,让学生在阅读期间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语文阅读带来的趣味;第二,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老师既需要让学生阅读文字,也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阅读一些图片和声音等元素,以此来有效激发和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三,要按照各个年级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可让其多阅读有关童话故事方面的书籍,高年级的小学生可阅读文字比较长的文学作品,或是一些简单的名著。经过语文老师以这样的方式指导后,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自然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2.鼓励小学生积极地练习说

要想顺利落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目的,仍需让小学生积极地练习说。具体来说,当学生在开展阅读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放声读,带感情大声朗读。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其次,当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他们的语感也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期间的练说,除了运用技巧朗读文章以外,也需要不断给学生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比如,当学生朗读完一篇文章后,老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读后感讲出来,或是说一下课文中有哪些好词好句,以及这些好词好句的运用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等。在这种“不断说”的过程里,会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更能深刻体会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充分施展自身丰富的想象能力。体验在阅读期间带来的乐趣,渐渐养成阅读后表达意见的习惯,为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3.改变阅读方法,注重读书笔记

在语文教学期间,主要就是对阅读和写作进行教学,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阅读是学好写作的前提条件,努力做好写作练习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阅读资料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期间,老师所使用的传统的读写分开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会使老师的教学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将阅读和写作当做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为一体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要落实这点,首先可运用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的阅读量加强,使学生通过做阅读笔记积累写作经验和方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这课来说,老师在制定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时,应侧重于讲解课前的背景和写作的方法。因为这篇文章就是篇较为简单的记叙文,且已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情节也简单。因此,老师没必要再过度讲解内容,除了学习生字词外,老师可拿这篇课文为学生讲述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中,老师讲解完背景和记叙文的阅读技巧以后,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初步阅读,之后按照老师讲解的技巧做好读书笔记,再精读课文。随后老师再按照学生的笔记作出纠正,把课文框架罗列出之后,有助于学生总结出中心思想。之后再结合中心思想,讲解作者怎样通过特定的句子和写作技巧来组织课文的结构。经过这样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掌握精读文章的同时,还可以初步认识叙事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学会搭建文章整体框架,将小学生写作思维混乱的现象逐渐转变。

4.增加阅读数量并累积写作素材

掌握搭建作文的整体框架后,学生要做的就是丰富作文的内容,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写作材料。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老师通常只重视学生阅读数量的增多,然而,学生并没有去整理现有的阅读材料,没有获得写作材料。对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倘若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自行整理阅读资料,学生就不会主动将阅读的资料在写作中进行运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实现一体培养,老师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期间,在增加小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资料分类和整理,学会合理把这些资料在自己写作中有效运用,最终成为自己的写作资源。

5.运用多媒体创建情境,增强理解力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期间,老师不要忽视多媒体的应用。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时,学生通常都是从文字上来了解文章浅层的情感。并且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老师讲解期间,无法以感同身受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情感。所以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和图像以及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生动的场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寓意。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假设只用单调的文字来描述小女孩很可怜很贫穷,由于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大部分学生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无法通过文字描述形成准确概念。老师要运用视频让学生理解小女孩当时所处的可怜境地,进而让学生对小女孩内心所期盼的东西有正确的了解。

通过创建这样的情景,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进而在今后的写作练习当中,也就自然能增加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的阅读、写作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重难点。老师需要及时改变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有效运用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文写作能力小学生
写作文的烦恼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是小学生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写作文等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