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隐患 责任到人

2021-11-23 03:04余金龙
劳动保护 2021年6期
关键词:责任人手段隐患

文/余金龙

安全生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不发生事故。如何确保不发生事故,管住隐患是根本。要管住隐患,就要管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在意识。安全意识的唤醒,要有人不停去说,不停去劝导。过去靠嘴巴说,靠喇叭喊,靠板报宣传,靠标语警示……如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各类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事故警示数不胜数。我们只要稍微留些心,对这些信息予以甄别、遴选,再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工,转发到微信工作群,广而告之,普及安全知识。特别是有的图片、视频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为普通劳动者所接受。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余,安全意识必定得以强化。

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源在设备之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身状况怎样?设备运行久了物件老化了状态又怎么样?过去要靠人去检查、维修、保养,如今有信息化手段,设备运行实时监控,油、电、气信息联网,检查保养项目连锁管控缺一不可,故障实时报警,一些大型集装箱码头更是运用了智能化管理,实施了全自动化操作。这样,设备上的毛病只要出现,技术人员立刻就能得到反馈,迅速处置,让设备运行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下。

管理上的缺陷,根源在沟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过去往往信息不同步,传达不及时,你弄你的我弄我的,管理上容易扯皮,发生了问题互相推诿。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第一时间顺畅沟通,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责任人第一时间整改,有困难第一时间沟通解决。这样,做到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消除,确保安全生产。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可能造成责任的落空,信息随手一转发,不顾对方是否收到,就默认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等,责任不落实,所以对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必须加以规范与限制。

要避免这一弊端,必须要做到责任到人、信息畅通、反馈及时。首先,如果一个单位确定了某一流程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上完成,那么在该系统上就必须有该流程各环节的责任人信息,避免相互推诿扯皮;其次,要做好员工的普及与培训,确保员工都会操作、会使用,在工作时间内确保在线,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回复;最后,一定要确保收到责任人的回复,比如在信息系统中增加限制,如果没有收到责任人的回复,则不能进入下一环节,避免信息遗漏、责任缺位。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信息化是潮流,更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运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责任的落实,只有责任落实、信息对等,才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高效地搞好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编辑 朱丽晶

猜你喜欢
责任人手段隐患
当好“四种人” 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
新娘敬酒时受伤 责任人依法赔偿
漏电保护器失效 连环责任人须赔偿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