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

2021-11-23 12:23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段框架课程体系

王 雷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技能学习特点,从整体来看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但从目前实际教学来看,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相互割裂、简单重复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现状出发,探索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的策略,以期为学生打造一个衔接完整的体育学习空间。

1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现状

笔者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衔接现状进行了充分调查,并结合当前学术领域有关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相关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体育课程衔接做得并不好,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体育课程断层

随着当前国家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普遍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就高度关注体育教育的价值,以各类体能活动来促进幼儿成长。进入小学阶段后,围绕体育教育的内容开始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以专业体育课程的支撑来发挥体育教育的价值。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但从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阶梯式的发展模式,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自身的有效性,无法为各个学段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平台,课程断层问题普遍存在。

1.2 衔接机制缺失

在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衔接机制的搭建显得至关重要。衔接机制的形成需要多个部门发挥作用,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共同形成合力,围绕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目前,衔接机制的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制定上衔接不紧密,教学改革上对各个阶段的体育教育的侧重点不明确,导致体育教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发展都处于独立状态,衔接不够紧密。

1.3 基础保障不足

这里的基础保障机制,主要是指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2个方面。一方面,在课程资源上,小学、初中和高中要努力围绕各学段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课程资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课程资源的重复性、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在难易程度上做了适当的调整,但也很难适应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学生对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在师资资源方面,大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自身对体育课程的革新重视度不足,在学段之间的体育课程衔接上重视程度更是有限,从而严重影响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更契合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以达成终身教育目标。同时,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能解决体育教育的固有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都可以收获体育带给自己的成长,满足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要。

2.1 契合体育教育改革方向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本身契合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而达成该目标的前提则是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教材的一体化。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的标准不一致,且教材设置上的衔接性有所不足,导致体育课程在各学段的逻辑性不强,很难展现出衔接效果,不能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体育教育支持。因此,为契合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材一体化的实践至关重要。自2018年开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启动了学科一体化课程建设项目,体育学科的一体化实践也得到了关注。由此可见,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发展,契合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且在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让体育课程逐步走向完善。

2.2 解决体育教育固有问题

伴随着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学生面临的体育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在多元信息的影响下,体育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表现为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以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为例,传统的以知识点讲解为核心的模式很难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不牢固,学习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严重,导致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质健康和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影响其自身健康成长。而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尝试,完成了对体育资源的整合,让体育教学内容呈现更具层次性,能有效解决体育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被拓展,而在多元信息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更无从谈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的专业性,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尝试,形成一个具有挑战、可拓展、可延伸的成长型体育课程框架,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堂环境中不断成长。

3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策略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的策略,要从多方面着手,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让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得到进一步激活。一个成长性的课程框架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3.1 明确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高效衔接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衔接,需要课程体系框架的支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学段体育课程处于脱节状态。因此,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迫在眉睫。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搭建,要形成内在统一、外在关联的跨学科体育课程体系为核心目标的框架,让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衔接更紧密,深化课程建设效果。围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基本框架的搭建要坚持以下原则。其一,(1)以广泛的体育参与为前提;其二,(2)以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为重点;其三,(3)以身体健康为中心;其四,(4)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补充。与此同时,在明确的原则支撑下,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让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保障机制,搭建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桥梁,部门之间的协同和支持是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核心,也是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搭建的前提。做好资源的全面整合,搭建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框架,并围绕框架的层次性做好评价方案的制订,使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得到推动。

3.2 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紧密衔接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搭建,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支持。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内容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创新,对各学段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为达成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的一体化衔接,要尝试围绕体育课程做好内容的优化。其一,(1)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积极开展合作,利用各学段资源完成对各学段体育教材的开发,深入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了解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总结课程资料,为后续课程方案的形成打好基础。其二,(2)成立体育课程教材的编写小组,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教育的基本需要和学生需求完成对教材的编写,形成整体性的编写方案,让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得到支撑。只有体现出层次性和衔接性,才能够让体育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得到挖掘,让体育课程的开展更有序。其三,(3)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安排,要让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优化,更能体现出差异化,让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得到成长,展现出成长型教学环境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衔接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体育课程,根据全新编制的教材内容和基本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并尝试将更多创新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核心价值,为学生感知体育课程的魅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成长。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设,教师要针对各学段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可行策略与具体方案,紧扣学生成长与体验,让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4 结 语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课程教育本身存在分散性和孤立性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同质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要明确体育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保证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学段框架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