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1-11-23 12:23亓美健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补偿体育锻炼青少年

亓美健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济宁 273165)

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是指青少年在家长支持、参与下,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文化活动。近年来,随着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体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存在“形式大于内容”、锻炼方法不正确、选择项目不科学等问题,青少年家庭体育的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家庭体育教育供给与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失衡的问题,需要强化家庭体育补偿教育。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主要是指在社会、学校、家庭联合保障下,以身体运动为手段,针对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不足所进行的补偿教育活动。发挥家庭体育补偿教育作用,实现精准对接补偿,是解决家庭体育教育供需失衡问题,提升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1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实施需注重相关性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所提供的内容应符合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如果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关性不强,则难以有效解决青少年家庭体育教育失衡问题。

1.1 精准了解家庭体育教育开展的水平

按照家庭体育锻炼开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低层次型”“中层次型”“高层次型”。“低层次型”主要表现为家庭支持体育活动较少。这类家庭通常会忽视家庭体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对青少年真实体育锻炼需求关注不足。“中层次型”主要表现为家庭对于青少年开展基本的体育活动给予一定支持。这类家庭偶尔允许青少年打球、跑步、看球赛等,或者给青少年买一些简单的体育用品,但家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青少年体育参与程度,担心过多的体育活动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成绩。“高层次型”主要表现为家庭支持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这类家庭不仅善于根据青少年兴趣支持其参与体育活动,而且能够在运动器材、体育培训等方面给予精准重视,希望青少年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良好的体质和体育素质。充分了解以上3种不同层次的家庭体育锻炼情况,可以在实施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时建立针对性的体育补偿教育方案,以提高补偿教育的有效性。

1.2 建立有效的家庭体育补偿教育信息收集渠道

一方面,应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社区、家庭联动为载体,建立家庭体育补偿教育需求信息收集平台,充分借助手机网络沟通、实地观察等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模式,定期了解家庭体育教育开展的情况,特别是家庭体育教育开展的不足与需求,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云计算等方式量化家庭体育教育的不足,以便针对性实施补偿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通过学校渠道了解每个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表现,建立体育认知与行为数据库,与家庭体育锻炼情况建立数据碰撞,以有效分析家庭体育锻炼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实施家庭体育补偿教育。

2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实施需注重可适性

西方学者特里帕库明确提出,“全面实现公民权利应当包括具有消费公共服务的能力,如果服务是以一种高成本的方式提供,使得公民无法消费得起的话,那么完整的公民权利就被剥夺了”。对于家庭体育补偿教育而言,同样需要注重家庭体育实际“消费”能力。家庭体育“消费”能力涵盖的因素较多,如经济消费能力、锻炼场所位置、活动组织、器材购买、闲暇时间、青少年体育素质等。如果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方案与家庭“消费”能力不匹配,便很难提高家庭体育教育效果。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目的是青少年能够在体育补偿教育中得到受益,如果补偿教育价格过高,那么家庭就会丧失消费能力,补偿教育策略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策略实施要避免单向思维,不能单纯从体育教育实施便捷性、成本性等方面考虑问题,而应多关注家庭的实际“消费”水平和能力。例如,为促进家庭体育活动,社区机构周末组织小区各家庭青少年周末开展野外爬山活动,需要每个家庭承担一定活动费用,如果费用过高,有些家庭就会因为费用因素放弃参与活动。因此,为有效地推动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实施,应更多关注家庭多元情况,建立多元服务供给,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家庭。

3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实施需提高家庭作用

3.1 充分发挥家长期望价值信念作用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成功期望及工作价值是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选择及表现的重要因素,并认为家长对青少年的期望价值信念会影响青少年参与某项活动的期望价值信念,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及活动选择。因此,家长要具有开展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价值信念,并充分认识其实施的意义,要善于通过语言、行动充分表达体育教育价值信念,以培养青少年浓厚的体育兴趣,激发其体育锻炼兴趣。同时,家长应积极利用网络学习、与教师沟通等渠道,深刻认识体育教育在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技能,了解当前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以增强家庭体育期望价值信念,进而有效推动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实施。

3.2 充分发挥家长体育行为影响作用

动机是青少年参与锻炼的内部机制,家长支持行为既有利于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而且有利于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规律性地开展一些体育锻炼活动,为青少年树立体育锻炼的良好榜样,以此激发和引导青少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家长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共同参与观看体育比赛等,通过多元的体育活动形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意识,进而增强体育教育效果。

3.3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作用

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为有效提高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效果,家庭应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物质条件。青少年开展家庭补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包括运动服装、器材、书籍、培训等,家庭应结合经济能力,在一定条件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家长在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应把握体育教育的价值,如购买奥运会某运动项目的服装,可以通过激发爱国热情,以达到提高体育教育的目的。

4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实施要注重联合性

家庭体育教育补偿的实施,需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合作用,这样才能为青少年拥有一个无缝对接的体育锻炼环境。

4.1 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联合体育补偿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最多场所,而家庭是青少年养成体育意识的基础环境。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特点,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的融合点,建立“学校教育融入家庭,家庭教育融入学校”的互动体育实践模式,将学校体育教育的知识、行动传播带入家庭,重点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对家庭体育教育的补偿作用。

4.2 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的联合体育补偿教育

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也是家庭与社会融合度较高的区域。因此,依托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体育补偿教育具有一定优势,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家庭参与的形式,建立各类体育活动协会,并提供一定的体育师资指导、赛事组织、商业支持等,通过引导、鼓励青少年在闲暇时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以此补偿家庭体育教育的不足。

4.3 充分发挥家庭与家庭的联合体育补偿教育

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重要载体。平时相对较熟悉的家庭间可以建立体育活动,互帮互助,彼此共享体育教育资源,这既节约了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成本,又有利于帮助青少年间沟通交流,以体育锻炼增深家庭友谊,以家庭友谊促进体育锻炼。通过建立家庭间的活动小群体,借助各类家庭体育比赛、体育游戏、体育旅游等形式,达到补偿体育教育的目的。

5 结 语

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是有效解决家庭体育教育不足的重要措施,为增强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效果,应重点把握家庭体育教育现状与需求,畅通信息渠道;要注重家庭承载水平,建立可适性的体育补偿措施;要充分发挥家长表率、体育期望价值、物质基础支撑的家庭作用;要重点建立学校、社区、家庭联合补偿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家庭体育补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补偿体育锻炼青少年
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解读补偿心理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