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儿童的称谓

2021-11-23 15:29牟紫
文史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孩提襁褓赤子

牟紫

赤子:初生的婴儿。

赤子的本意就是初生之孩。《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汉书·贾谊传》:“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己行矣。”(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啐:一岁的幼儿。

《说文解字》啐:“周年也。”《类篇》啐:“子生一岁也。”故啐指周岁之童。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啐耳。”赵翼《廿二史札记》引《辽本纪》:“太祖生三月能行,啐而能言,知未然事。”

孺子、黃口:幼小的孩子。

《孟子·公孙丑》:“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六书故》曰:“孺,子幼弱也”)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刘向《说苑-敬蒿人。”应诏入京之喜悦难掩,飞黄腾达的愿望强烈,非放歌纵酒不能展露其得意神态。

诗歌展示风格,饮酒折射个性。相比之下,杜甫限于家庭环境、社会阅历、仕途境遇、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个性好尚等因素,其饮酒诗歌呈现出复杂的心绪与压抑愁苦的精神状态;即或醉酒放歌之际总有淡淡的哀愁掺杂其间。其叹穷嗟卑,襟抱难展,怀才不遇等感受,读者是能体味到的。“强歌心无欢”是其必然,忧国忧民情怀无法淡忘。那几许惆怅慎》:“孔子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黄口本指雏鸟,因雏鸟口呈黄色,后也用指小孩。《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

孩提、提孩:两三岁的儿童。

《孟子·尽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日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龀:七八岁的儿童。

龀,本指换牙。《说文》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后遂用以指换牙的儿童。《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列子·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垂髫、髫年:披垂着头发的儿童。

髫,根据《玉篇》的解释是“小儿发”。因此也用髫指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屠隆《昙花记·尹公冤对》:“方在髫年,便手刃父妾。”髫龀也连用。如《后汉书·董卓列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总角、丱岁:指扎着两只小辫的儿童。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

“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朱熹注:

“丱,两角貌。”)苏轼《被酒独行》诗之二:“总

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焦循《忆书》:

“因戏成塔,发自髫年;仁心救蚁,始于丱岁。”

猜你喜欢
孩提襁褓赤子
幸福 其实就是……
留言条
孩提之痛
赤子
鹧鸪天·赤子赋
鲁季平
成长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Who gave me my ears
南国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