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报告写作需过好“四关”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报告领导工作

综合文稿是办公室以文辅政的主载体,而年度工作报告则是其中的“大材料”“硬骨头”。企业年度工作报告是以服务生产经营为中心,总结年度工作成绩、部署工作和表达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综合性文字材料,其综合性、创新性、指导性很强,对企业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具有重要影响。写好企业工作报告,需过好“四关”。

一、过好写作主题关

通过工作报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对统一思想、加快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要从行业形势、上级要求、企业实际三个方面把准年度工作报告主题。

(一)正确认识行业形势。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主管部门等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本行业的最新政策要求。此外,应特别重视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企业对行业发展形势的解读,吃透行业发展形势,捕捉最新风向。

(二)全面贯彻上级要求。作为集团企业,如何正确执行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的要求,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集团下级企业,认真领会上级单位领导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发展目标和经营计划,把上级精神融汇于企业报告中,贯穿于管理实践和具体行动中,至关重要。平时应注重学习上级主管部门或集团企业的各类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全面系统理解上级部署和要求。

(三)科学把握企业实际。在分析行业形势、学习上级文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才能最终确定写作主题。一方面要高度提炼上年度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情况,抓住最主要的亮点。另一方面,要对当前发展进行定位,年度重点工作措施,如何推进实施等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提炼中心思想,要与主要领导交流探讨,按照领导思路,有的放矢地确立主题。

二、过好写作内容关

搞好调查研究,加强素材积累,报告才能有血有肉、言之有物,也是写好企业工作报告的基本保证。

(一)深入一线调研。工作报告写作前,一般应收集下属单位有关总结类材料,充分了解年度各方面工作情况。但二手资料往往存在相关性、准确性、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是写好工作报告的重要法宝。应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周期,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和项目进行专题调研,如项目走访、听取汇报、个别谈话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员工、深入一线,真实感受基层单位和一线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避免对业务知识的一知半解,对二手资料的利用,使报告在安排部署工作计划的时候,能抓到点子上、要害上、火候上,提高了工作报告的针对性、权威性。

(二)加强信息沟通。作为综合性文稿,工作报告涉及方方面面,及时有效地沟通,能够丰富写作内容,避免陷入主观主义。沟通的首要对象即工作报告的主讲领导,要抓住有限时间和领导沟通,领会领导意图,把握领导思路,善于模拟角色,真正与领导“心曲相通”。对于市场营销成果、生产管理措施、科技创新成效等重点工作,要经常性与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沟通情况,交流看法,激发灵感,统一观点,核实数据,保证工作报告的全面性、专业性。特别是在沟通机制上,要建立事前协商机制、事中会商机制和事后总结机制。

(三)注重日常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分门别类的资料“抽屉库”,是丰富工作报告内容的另一法宝。平时应注重积累与领导讲话内容有关的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时收集有关政策法规、领导讲话、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等。此外,应加强文学素养修炼,搜集诗词名句、典型文章、格言警句等,作为写作的理论依据,帮助形成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和富有语言艺术的材料,增强工作报告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三、过好写作结构关

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高质量工作报告的必备要素。如何过好写作结构关,要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谋篇布局,搭建有条理、有逻辑、有气势的报告框架。

(一)列出整体框架。搭架子、列提纲、定框架在企业工作报告中至关重要。拟写提纲,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体结构,是写作的第一步。提纲既要有集体参与,也要有一人主笔统合,避免推倒重来或结构混乱的危险。一般来说,提纲有粗纲、细纲之分。工作报告作为大型材料,应粗细结合。粗纲是“主干”,要保持稳定,一旦确定一般不能随意更改;细纲是“枝条”,应注重反映某方面具体工作。就粗纲而言,如工作总结部分,一般分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具体业务发展情况、内部改革创新、各项管理和党建工作情况。细纲需对某一方面进一步细分,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可分为主要经营指标、效益指标等。列出整体框架后,需进行形式和语言处理,尽量做到标题工整、排列对仗。如在年度工作安排上使用把握“一条主线”,推动“两个协同”,强化“三大支撑”,做强“六大版块”,落实“七项保障”,用五个部分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既简洁对仗,又能提纲挈领,理解起来也较为简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蒙头写作、钻到具体材料堆里遣词造句的做法。

(二)构建逻辑体系。在写作内容和语气上,要做到由浅入深、由低向高、上下呼应、前后衔接。一是系统加工。梳理调研材料、部门总结,把各种零散的信息加工编辑,将各种抽象的概念加工消化,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思想体系。二是搞好段落组合。将各项工作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通过每个段落的开头结尾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着力体现管理思想的深刻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工作报告对问题的阐释在下年度工作部署必须有所回应。同时,坚持创新思维,运用具有时代特点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努力使工作报告思想新颖、观点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振奋人心。

(三)注重主次关系。工作报告虽然具有全局性、全面性等要求,但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篇章结构“上下一般粗”。特别是工作总结部分,应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多用工作成果和数据成果,减少工作过程的梳理,坚决压缩篇幅。工作部署部分,应坚持抓重点,可根据企业实际和主要领导思路,阐述重点工作。

四、过好写作质量关

文章不厌千遍改,精雕细琢出精品。反复推敲,严审细核,不仅是搞好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确保文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专业部门审核。初稿形成后,首先,将报告提到的专项工作、创新观点、专业术语、经营数据等提交业务部门进行审核。其次,提交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交叉审阅,征求各位领导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主题突出,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避免出现常识性硬伤,或给领导“埋地雷”。

(二)开展集体交流研讨。报告在提交高层领导会议审议前,进行集中研讨,通过集中讨论,当面交流,集中各方面、各层次的智慧和思想,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研讨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起草组针对报告的整体格式、重点详略、文稿风格等进行集中研讨修订;二是组织专业部门就报告内容进行集中讨论,取得专业部门的认同。

(三)反复审核语言文字。语言方面应简短精练,无语法错误,语言风格上应认真审核是否符合主要领导讲话风格、语气。文字方面主要审核有无词不达意的现象,看标题和内容是否一致;审核有无张冠李戴问题,看事例和主题是否贴切;审核有无错字病句,看格式版式是否规范。

企业工作报告作为综合性材料,虽然系统复杂,但也具有一定的写作规律,掌握其特点和方法,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报告,为推动企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报告领导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报告
报告
报告
选工作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