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1-11-24 04:42崔淑辰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崔淑辰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为了顺应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变迁,教育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只要求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了。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旨在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体虽然排在第三位,但是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学科能保证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能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高中是学生们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身心俱疲。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一、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时长无法保证

前文已经提到对于高中生和教师而言三年的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觉得教学时间不够用,从而占用其他科目的教学时间。因为目前来说,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有关文件,但是其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体育成绩会被计入高考成绩,所以这些教师们还是在占用体育的教学时间,导致现阶段,体育课的教学时长无法保证。

(二)“放羊式”教学现象严重

在高中,体育课仅有的教学时长中教学质量也是无法保证的。因为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想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放松时间,在体育课时会采取“放羊式”教学,在课上带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就会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还有一些体育教师极其不负责任,在上课时间,只派遣课代表告诉其他学生们训练内容,自己在办公室无所作为。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时都是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做几遍,教师指导和纠正。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单一,课堂上毫无趣味性可言,学生们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另外,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的体育教学设备也有老化现象,品种过少。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篮球、足球时,这些球类往往不够学生练习的情况发生。

(四)体育器材维护状况不佳

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器材的运用。但就教学实际而言,许多高中学校并不重视对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体育教学需要使用的必需器材。同时,因为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足,所以也并未选拔优秀的师资人员,在师资力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不足,这对体育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因为现实原因的影响,部分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只能使用老旧、损耗的器材,教学效果堪忧。

二、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根据实际选择教学内容与形式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对运动技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教育的重点是在竞技比赛中教授运动技能。除了教学大纲内容外,学生很少有独立的选择,对达到标准缺乏信心。与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并未规定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并选择与学生的特定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来实现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学校提供的器材中予以选择,并独立参加运动。在课程开始之前,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每个项目的特点,然后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自由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来选择项目参加。这样,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压力和运动压力便能大大减小,强化体育教学的改革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尊重个人选择开始,新的课程标准并未提供明确的教学规则。这意味着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新的和旧的教学方法,前提是他们完成了体育课的任务,吸收并转化了以前教学方法中的有用要素,并适当地使用了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1)给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

在课程选择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而课程项目则使他们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该项目以及是否适合该项目。这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反映学生的主观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启发者和指导者,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他们选择的项目。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展示教育然后将其分解。这种教学方法消除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盲目地模仿老师的行为,而不是体验运动本身。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2)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体育视频,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练习篮球时,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减慢和分解明星球员在比赛中的动作,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应该采取的动作。这不仅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学习每个技能环节。

(3)游戏教学法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游戏融入教学中,看似是学生们在做游戏,但其实学生们已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教学内容。这种形式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们身体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们得到放松,还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交流能力。比如,在教学篮球运球一课中,教师可以将“两人三足”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将学生们分为两人一组,每组学生需要并排站立将靠近中间的腿绑起来,然后教师给每组学生分配一个篮球。学生们需要在绑着腿快速行走的同时运球到前面的球框里。每四组学生为一排,每排学生必须同时出发,最快的一组学生胜利。如果全班学生的数量为单数,教师可以选定一名学生在每排学生行走运球的时候截球,被截走球的一组必须从头出发,直到到达终点。这种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相互配合间培养彼此间的默契,达到顺利合作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把教师所教的运动技巧等快速记忆。

(4)采用比赛式教学法

爱玩好动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比起天天坐在教室里学习,体育课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们的多样化生活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学生们的赞赏,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所以,教师们可以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刺激学生们的兴趣。在高中体育的课程中,老师们经常会对某一项目重复训练,这使得学生们感觉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能适当加上比赛的因素,给学生们创造比赛环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达到更好的课上效果。比如,足球运动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活动,包含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由于足球的技术动作多样,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队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运动强度,让学生们在掌握了足球技能的同时,又强化了身体素质。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们都性格鲜明,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与其他学生明显不同的差异。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受用,能够很快学会教师所讲的知识,但是有的学生却依旧毫无起色,这是因为教师对待所有学生都使用千篇一律的话术和激励手段、教学方法等。高中体育教师应当意识到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是不均衡的,所以在教学前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性格与需求,再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有些学生较胖,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这些学生加入一些减脂的项目,有些学生较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增肌的项目。有些学生毅力较好,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适当调高运动目标,有些学生毅力较差,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教学法等,鼓励这些学生们坚持到底。

(四)通过明星树立榜样

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已经想到了可以给高中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们坚持运动,但是效果并不好。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位体育明星和他是怎么成为运动健儿,中间历经了多少心酸,但是学生们没有兴趣听的同时也没有受到故事中主角的感染,这是因为教师树立的榜样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既不熟悉,也不被他们喜欢。因此教师在树立明星榜样前,应当把自己放在高中生的位置上,了解他们都喜欢哪位明星,再从这些明星身上找到关于运动的闪光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讲的明星故事最好是学生们都没有听过的,如果学生们都听过那么激励的作用将大大降低。例如现在的高中生喜欢女“爱豆”LISA,因为她既性感又漂亮,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LISA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在做大量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减脂,同时又在做“普拉提运动”塑形的。这种方式符合学生们的喜好,又能达到树立榜样的目的。

(五)向学生传达体育正能量

在教师为教学的高效努力付出的同时,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积极配合教师。不应该有在体育课的时候在教室自习或者在体育课时闲聊闲逛,这是极不正确的课堂态度,所以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参与进课堂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新课程改革有所提升。

比如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根据课程的安排播放相关视频及影视作品,使学生对体育运动重视起来;例如,学校开设武术课程,在讲授武术动作过程中,对动作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谦逊的人格,在比赛方面,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对学生进行艺术与中华文化的熏陶,另外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武术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不是用来打架的;除此之外,比如在端午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赛龙舟,在泼水节泼水祈福,在植树节种植树木或者做公益活动,这些都是摆脱了传统体育课堂的体育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见识,还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呢?这就需要推动教学改革,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观点提出了建议,这对于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人才以及健康成长的中学生具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