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2021-11-24 04:42杜文宇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

杜文宇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从整体角度看,学前体育教学对专业学生未来教育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更是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在学前专业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往往容易受到固定、传统思维的限制,直接扮演幼儿的管理者、指挥者,未能充分关注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在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容易出现物品摆放散乱的现象,这时,教师往往会承担管理员角色,很难引导幼儿形成自主整理、归纳的习惯。再如,在开展“出租车”游戏活动时,对于两名幼儿同时争做司机的现象,部分教师未能及时采取干预举措,影响了问题和冲突的解决。为了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游戏组织和干预能力,本文结合学前体育教育实际,对角色游戏特征、角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应用策略。

一、角色游戏的特征

角色游戏主要有想象类、模仿类游戏,将现实生活转化为创造性游戏。通过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情感、社会、语言等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一)重现幼儿积极活动行为

从本质角度看,角色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再现,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活动。例如,在角色设定、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主题设定等方面,都需要遵循幼儿思维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经验。在开展娃娃家角色游戏时,需要演绎“妈妈”角色的幼儿去模仿积极的行为,而“宝宝”角色则需要积极地配合。角色游戏活动开展水平取决于幼儿个人思维、生活经验。

(二)突出幼儿最近发展区程度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情况可以得到体现。对于小班幼儿,其容易因接触新环境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可通过开展“娃娃家”游戏,提高幼儿的环境舒适感,缓解其“分离焦虑”情绪;对于中班幼儿,正值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角色游戏主要是锻炼幼儿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需要幼儿学会“以物代物”,如揉皱的纸团视为米饭。在幼儿年龄增长的同时,其同伴协同意识、自主操作意识也在增强,所以大班幼儿多参与社会类、创造型游戏,不论是餐厅还是超市等角色环境,主要是幼儿进行自主分工、角色扮演。上述表现都与幼儿发展、生活情况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制定和完善教学目标。

二、将角色游戏运用于学前体育教学的意义

角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育管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促进活动设计能力提升

首先,通过在学前体育教育中应用角色游戏,能够提高专业学生的教育水平,促使其活动设计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将角色游戏、实验融入学前体育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整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更能深入地体会活动中的隐蔽性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直接地获得情感体会,他们的关注度能够转移到集体行为层面,在活动和实验中提高活动效果,促进学生的游戏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二)促进职业技能培养

其次,将角色游戏运用于学前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理念转变和革新,促使其积极地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角色游戏与学前体育的结合,是拉进学生与未来职业距离的重要渠道,能够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游戏乐趣,了解实施教育的目的,更能促进传统体育教学改进和发展。通过组织角色游戏实验活动,能够全面地强化学生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知,以灵活变换游戏要求、游戏规则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游戏内涵的认知。角色游戏的融入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切实尊重学生个性,能够让学生自觉参与、体验和感受,促使其游戏组织、设计能力、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促进幼儿和教师关系和谐发展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媒介作用。其中,若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们很容易忽视这些问题。通过将角色游戏与学前体育结合,能够发展专业学生的保育能力,使其注重与幼儿和谐相处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从各个维度了解角色游戏活动的分工、协作关系,更好地帮助幼儿扮演和转变社会角色,促进幼儿和未来幼师关系和谐发展。

三、角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调学生引导身份,精准把握介入时机

在“十四五”期间,幼儿体育将向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健康促进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初入职业岗位的学生发挥个人引导作用,兼顾好角色游戏的素质育人功能、健康促进功能。因此,学前专业学生在介入游戏时,必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在尊重幼儿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干预、介入。比如,幼儿在扮演“工程师”搭建房屋时,需要找准融入游戏的定位,如从“质检员”角度进行观察,询问幼儿搭建房屋的目的,引导其关注地势、天气等因素。在这样循循善诱的指导方式下,幼儿更容易产生对教师的信服感。其次,要抓住介入时机,帮助幼儿获取新经验,提高角色游戏活动效果。例如,在幼儿将玩具视为香烟等事物时,需要认识到幼儿的想法来自于个人生活经验。然后,要及时围绕香烟的好坏开展角色讨论活动,让幼儿形成正面、积极的思想和经验。此外,要关注到幼儿的响应程度。在学生参与实习时,其往往直接站在教师角度观察、分析幼儿,积极地与幼儿互动,这就容易出现无效介入和互动的情况,甚至干扰幼儿的游戏思维和进度,导致其产生反感情绪。因此,要让学生注重个人支持程度、幼儿响应程度,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和创造,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合理选取游戏内容

在角色游戏内容设计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诸多学前专业学生即将走向幼教岗位,若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在面向不同幼儿开展教育实践时,往往很难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更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在学前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们关注游戏内容设计、教具制作等内容时,教师要强调尊重和了解幼儿的重要性,让学生们认识到角色游戏是通过模仿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的知识获取往往来自实际经验,实际生活是幼儿游戏的来源。在进行角色游戏创设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多关注幼儿日常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注重创新。例如,在开展“旅行社”游戏活动时,由于部分幼儿缺乏参与旅行社的经验,在材料充分的情况下,幼儿也无法顺利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得角色游戏的创设难以满足幼儿需求。为了打造符合幼儿心意的游戏,必须要打造具有活力的游戏内容,保证游戏活动环节与幼儿生活相衔接。通过提高学生组织能力、游戏教学能力,帮助其尽快掌握角色游戏的组织和设计方法,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加强实践操作指导,提高游戏组织能力

在学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实践性内容占据的比重较大。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游戏操作内容,需要学生以实地演示的形式掌握操作技巧。所以,在将角色游戏融入学前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应局限于游戏内容设计、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应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学生们往往能够掌握角色游戏规则方式、选材等知识。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能够将系统化知识转化为游戏组织能力,形成多样化的游戏方案,教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引导。其一,要让学生调查并定位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再进行游戏创设和材料投放。例如,在培养幼儿排序意识时,不能仅发放排序插片、图形,还要向幼儿展示部分半成品的卡片,让幼儿有意识地去扮演“组装小能手”有目的地进行玩耍。其次,在进行材料投放时,要坚持层次性、计划性原则。比如,在开展“小剧场”角色扮演游戏时,需要一整套服装道具,但将服装道具直接呈现到游戏场景中,是缺乏计划性的。因此,在开展剧场表演活动时,要求根据幼儿表演的具体剧目进行投放,还要根据演出时间、效果调换和更新服装,这样就能增强幼儿的体验感。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热情,促进学生游戏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四)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的背景下,如何针对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政策的落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学前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们在喜爱的游戏环境中发展。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好信息化支持、评价等手段,以合理的方式帮助幼儿进步和发展,并在指导、评价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发展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例如,在“快递公司”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分别扮演“快递员”“客人”“住户”“理发店店长”等角色,并有序地帮助快递员掌握取货、送货的流程。在游戏活动初期,要先支持幼儿们尝试送货的意愿,让幼儿们在角色对话中感受快乐。其后,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有秩序的送货氛围,需要联合幼儿共同制作取货、送货单据,将简单的日期、门牌号等信息填写在单子上。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强调指导、评价的作用,多鼓励幼儿说出送货区域,并将各个送货地址的信息打印出来,支持幼儿们进行寻找。在角色游戏活动结束环节,要对幼儿们的表现尤其是送货员的表现进行表扬,对规范的动作、礼貌用语给予鼓励,让其他幼儿主动学习。通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支持和评价,能够进一步地帮助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提高学生支持、评价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角色游戏与学前体育教学的融合,是全面提高学前人才职业能力和素养、优化学前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将专业领域知识与体育课程进行结合,通过强调引导身份、规划游戏内容和环节、注重实践引导、强化活动评价等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突出学前人才培养特色,促使学生成为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学前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幼儿画刊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