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1-11-24 04:42贾乃佳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思政

贾乃佳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现如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基准,要求各所院校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还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更加优秀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念,相关政策曾提出,各个院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教育理念,同时注重爱国主义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协助学生建立努力拼搏的信念精神,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活动以及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有着极高的作用价值。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精神

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曾在高校具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前,就曾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各个学科教育同步开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将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融入各个学科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从多方面、多角度确保人才培养战略更加全面。现如今,思政教育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还探索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路径,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秀的思政教育环境,确保学生的思政意识达到预期目标[1]。

(二)弥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德育缺陷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要由五个教学目标所构成,分别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但在高校具体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过于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以及身体健康,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倘若将思政教育积极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原本的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就会得到完善,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还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培养机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缺陷

在高校具体开展传统形式的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就会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体育资源也在不断浪费。其次,由于部分体育教师经常以考试的最终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身体素质的唯一标准,并没有重视思政素养的评价。倘若将思政教育积极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就会促使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政治元素,不仅能够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缺陷,还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与世界德育经验接轨

全球知名高校在具体开展各类学科教育时,已然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中。例如,日本某著名高校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将学生的德育素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尤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而我国应要想将思政教育合理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促使各个学科的教育工作能与世界德育教育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关系,从而保证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能与世界德育经验接轨[2]。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一)重视公共体育课程,重视思政教育

我国高校在具体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促使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彰显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进一步保证学生能在运动期间,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部分高校没有重视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价值,思政教育工作在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融合过程中,未能根据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融合体系,严重致使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缺少相应的思想政治元素。根据融合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高校应重视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按机制,不断提升资源以及资金成本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秀的体育学习环境。其次,还应该不断优化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保体育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将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细节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在相应的体育课程中向学生彰显优秀的思政素养,长此以往,学生也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更加优秀的政治意识,并在意识的指引下,学生也会主动参与思政教育课程[3]。

(二)充分认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在思政教育上的作用价值

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具备着更强的融合优势。首先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始终会处于开放环境中,体育教师就会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当融入不同元素,这就为融合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次,体育教师会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学生身心遇到的困难以及挑战,都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意识,合理构建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信心,在各项体育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各类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实现团结协作,还能保证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解决困难。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若能受到更加优秀的思政教育,就能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政优势,主动承担责任,从多方面、多角度为我国社会事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4]。

(三)提升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以及育人意识

将思政教育具体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时,体育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同时也要转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其中包含技术指导以及政治素养作用等,让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运动技能,还能受到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熏陶,从而提升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体验感。

高校还应重视体育教师政治素养以及育人意识的培养,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首先,高校应与党校建立更强的羁绊,让高校体育教师获得更多学习思政知识的机会,在学习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执政素养。其次,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确保体育教师在具体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特征,促使思政教育工作与体育各类活动能够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各类体育教学活动中,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尽量减少口头讲解的占比时间,提升实践活动的整体时长,在具体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更加优秀的政治素养,不断优化育人理念,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变化以及各类行为,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的整体水平[5]。

(四)课外体育也要充分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在具体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时,充分运用时间以及空间的优势,并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为主要核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更加有趣的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彰显出体育教学的特征以及优势,并将思政教育工作积极融入各类活动中。在以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为基准,不断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从多方面、多角度确保课外体育活动也能与公共体育课程同步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在具体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应事前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相应元素,为学生创设更加优秀的课外学习环境,进一步保证学生能在环境中,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自身素养的作用价值,促使学生能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优化完整人格的建设[6]。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以及德育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不仅能够确保学生通过相应的体育学习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锻炼身体中建立更加优秀的人格。部分高校在具体开展相应的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未能彰显出培养学生人格意义,而是以成绩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核,严重忽略了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因此,高校在具体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应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以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评判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以及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身体素质能够达到预期标准[7]。

在具体建立评价体系时,首先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评价基准,将体育以及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至战略高度,强烈要求高校各个部门给予评价体系建立更多的有利条件。其次,高校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侧重点,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具体落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能够得到提升,还会有着更加充足的时间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赏罚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得到奖励后,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还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8]。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在具体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作用价值,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融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政治素养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高校也要为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保证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更加完美。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根据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的实际情况,不断为体育教师提供提升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养的契机,并协助体育教师以“立德树人”为主要基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协助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