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存在价值略论

2021-11-24 07:38刘华东
活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价值

刘华东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海口 571127)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思潮此起彼伏,民间美术热一直方兴未艾。从民间采风、挖掘、整理到理论研究,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展览,都印证着这种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母体艺术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探讨。许多专业画家,从中汲取了营养,创作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成功作品;许多民间美术,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的民间美术品,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也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几年来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是令人振奋的。随着探讨、整理、研究的愈加深入,一些理论上的困惑也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有些民间美术作品发掘和整理时欣喜若狂,然而大量开发,却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一些作品专家学者视为珍品,而一般群众则不大欢迎;有些经特意开发,反倒失去它本来的面目;等等。围绕着民间美术的标准、发展与开发等问题,生发出来的这些困惑,使一些民间美术工作者在这一阶段,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就民间美术品的价值问题,谈一些笔者的粗浅认识。

民间美术作品,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存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集功能与审美为一体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艺术创造,是当时当地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每一个种类,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这种基础也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剪纸和节日喜庆的时俗连在一起,至今仍有其广泛的基础,它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海南的“黎陶、黎锦”伴随着中国从古到今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历史痕迹,可以使人们窥见那中国母系社会的家族状况,而如今仍顽固存在的“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世俗观念,是这种工艺得以延续下来的先决条件。民间美术如果离开了它所存在的社会基础,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它只是一定时代、一定文化的产物,而不是时尚的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有它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过程。消亡是绝对的,而继承和发展只是相对的。

今天之所以要高呼抢救民间美术,孜孜以求地献身于此项事业,就是仿佛听到了它正在走向灭亡的脚步声,体会到今日如不抢救,将悔之无及的紧迫感。近几年民间美术加快消亡的原因,也正是由于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所致。其消亡也是势在必行、拔苗助长,主观上对其开发,以求发展,只能是适得其反,反而加快了其消亡的过程。

这样一来,好像人们所谈的抢救、继承、发展、借鉴民间美术品的工作也就毫无意义。实则不然,民间美术品根据其所处不同的时间、环境,针对不同的观众,仍然有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人们也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理论上才会理出个头绪,使人们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民间美术品的价值,首先是它当时所处的环境引发出来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表现在它当时的功用和审美的统一上,钟敬文先生在《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序言中曾经说过:“正像原始艺术一样,民间美术品大都具有实用意义。社会在发展,民众的心理也发生变化,有的民间美术品的实用性逐渐失去或者淡化,而艺术性的要求愈加增强。实用性虽然对民间美术品的艺术性有所制约,但并不排除其艺术性的追求。”

许多民间美术品,开始都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审美意识的主使下,经历代的提炼和完善,使其具有了比较优美的形式,并化为一定模式,固定下来,只要生产力没有大的发展,就一直会流传下去。有些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许会忘记它的使用价值,而充分肯定它的审美价值,就像在海南岛曾经广泛流传的香袋艺术即是明显的例子,香袋上所用的五色丝和中药配制的香草,主要为了驱虫(蛇怕五色丝)、祛病(香味有增强人体抗病的能力)。以后的青年男女将其互作定情之物,挂在腰间以作炫耀,其审美的价值便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如此,其功利的作用也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这一阶段,民间美术品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功利和审美的有机统一上,而这种统一的基础,就是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具体环境条件。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价值也在产生着不断的变化,适者生存,一些旧有的事物灭亡、绝迹了,产生于大众之中的新的民间美术品又出现了。由此推动了民间美术品的发展。君不见考古发现那么多的艺术品,与现在的风格和特点,不是相去甚远吗?这种民间美术品的本来价值,便是本文前一阶段所研究的重点。

民间美术品,有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遭受淘汰,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实质上是需要层次的转变,使之具有了新的特质。其根源在于适应市场和市民的行情。仅就年画而言,人们都知道,像“朱仙镇”“桃花坞”“杨柳青”都是宋代以来的有名作坊,然而明清以来,开封朱仙镇的年画,由于宋代都城沦陷,文化南迁,其正统的地位逐渐消失,成为一种比较单纯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而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却紧靠京城,深受封建统治者官方上层的需求和审美意识的渗透,罩上了一层雍容华贵的表态,成为京城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发展,实质上是一次质的飞跃,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已失掉了民间美术原本质朴单纯的气质,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比较这两种年画,其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这实质上是民间美术的变异,其变异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民间剪纸为例,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这几幅作品以表现猴、马一类的动物为主。所剪物象极富人间情趣,加之作者娴熟的剪技刀法,构成一幅幅不可多得艺术佳作。此后,虽然很少发现过类似的剪纸实物,但在我国古代的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品的图案纹样中有许多是根据剪纸制作的纹样。其中,唐代漏板印花图案和北宋吉州窑瓷器上的装饰花纹就是例证。然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审美偏见的压抑和排挤,民间美术一直不能登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进而导致时代劳动者所创造的大量的艺术珍品,因得不到保存而毁灭,更谈不上对民间艺术的必要著述和研究了。若翻开浩繁的古代美术典籍,不难发现有关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的著录浩如烟海,却唯独看不见民间美术的一点踪迹。甚至连饮誉中外的敦煌艺术的创造者,竟也名不见经传,难道这不是历史之憾事吗?

民间美术品的本来价值,可以使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祖先过去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习俗、文化特征。懂得祖国的历史和传统,从而使民间美术品成为对过去难得的实物见证,其具有比较珍贵的文物价值,被人们誉之为“活的文物”。这是民间美术品具有第一次大的增值。基于上述文化特质,民间美术在其悠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体系。这首先表现为民间美术的象征寓意性。在我国的民间美术品中,大到数尺有余的结婚喜帐(刺绣),小到一只作为定情信物的荷包,其图案都毫无例外地体现制作者和收藏者丰富的情感因素和象征寓意。甚至这些绣品的边缘都是用“富贵不断头”一类颇具象征意味的图案做装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象征性,就没有民间艺术。

然而,民间美术品的价值远不至此,从深层文化的底蕴中,生发出来对民间美术散发出来的爱,才是今日民间美术热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民间美术源于民众中,是一种母体的艺术,是新的艺术创作之源,专家学者从中借鉴到深厚传统的高品位营养,并将之和现代的艺术手段、艺术风格、专业技巧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创作出新的不朽的作品,这在现代的文艺创作中是不乏先例的。这种借鉴和民间美术作为主体对上层文化的吸收正好相反,前者是本身的变异,后者是作为客体而被人借鉴。

第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人际关系中“人格面具”的影响,使人的本性受到了压抑。“艺术给人类带来了希望。艺术并没有遭到现代技术社会的破坏,反而依靠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发展带来的非人化倾向发生着抵抗作用……艺术处于人和技术之间,这便使人的自我复归成为可能。在今天,技术已使社会改变了体制,艺术却在这个体制中,站在技术的对面,与技术竞争,反抗那种体制的压抑,热情地捍卫着人的真正价值。”今道友信的这番话虽然指的是艺术,但对民间美术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人们要“返朴归真”“由巧而拙”,真正的达到此境界,便是艺术上的大彻大悟。民间美术品源于民间,不受环境的制约,不受上层文化章法、程式的影响,无拘无束,兴到意至,是人类本性、智力和艺术才能的真正流露,不会有生活的偏见,不染有现代文明的污迹。专家学者、知识阶层、多数群众在民间美术品面前,身心不自觉地会得到一种慰藉的休息,就像回到了分别已久的故乡,感情的回归,审美的愉悦,从这里得到了升华,如痴如狂的爱恋使民间美术品的审美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人们对民间美术的热爱,除了以上的价值观念之外,在心理的无意识结构中,也许还存在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社会整体知识的延续和获得除了人们庞大的教育系统外,从人体自身接受系统来说,代代相继、陈陈相因的人类获得知识的遗传因子,使人们对越来越艰深的知识的领悟和接受成为可能。在人们心里深层的集体无意识结构中,千百年的历史遗传无不打上烙印,而当那历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间美术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就会不自觉地向远去的历史靠拢,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引起无限的回味。这种深层的价值,人们并不曾明白,却都深有所感。

同时,有些民间美术品的发展或者是开放,是在旅游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受洋人爱好购买的刺激,从而得到的畸形的发展。而从中得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自当别论,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对以上民间美术的价值分析,似乎对今后的任务和方向,逐渐具备了一些粗浅模糊的认识。对于那些散藏于民间将要消亡的民间艺术,应做好深入、细致、完整、全面的挖掘整理工作,并编辑成册,将之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保存起来,留待今后学者们的研究和借鉴。针对民间美术的不同品类,根据现存的社会基础,结合旧有的传统习俗,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则,需要淘汰的淘汰,能够发展的发展。同时作为研究者本身,对这一部分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做好吸收和借鉴,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艺术,使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民间美术中有益的价值,就会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价值
美术篇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