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21-11-24 14:50
活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行政资产

李 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 100029)

行政事业单位既具有行政管理职责,也具有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其所属的国有资产也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资产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资源,在实际运用与保护方面,必须得到严密的监管,才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合理运行,保障其社会责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还存在政策完善性、监管机制健全性、人员配置、基本控制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种类较多,各自的公共属性与行政职能大不相同,其所属的国有资产也千差万别,在各自的国有资产管理上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基本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完善度不够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执行的政策法规是2006年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只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过渡性政策管理规定,还未能形成正式的国家法律文件。这使我国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辖权及经营权上未能区分落实,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缺陷与漏洞。如果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政策上不加以完善,就会导致国有资产在进行公共交易、产权移交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弱化了国有资产的实际保障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缺失

根据2006年实施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拥有对所在辖区的国有资产的管辖权,并对辖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综合性的管理。从实际实施工作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并未充分落实这一规定,特别是较大的固定资产,如单位建筑、单位土地资源、单位具有经营性的资产等,其管辖权还是归属于相关的行政部门,并未完全移交到所在区域的财政管理部门。这种情况既是我国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管辖问题,也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与当地政府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从而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乏。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匹配问题

针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我国各级政府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相应的管辖部门在人员配置及部分机构的行政级别上,都存在较少、较低的现象,这种情况很难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需求。这也导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于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调查不清、掌握不清、管理不清等问题的出现,使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未能出现在资产监管视野内,甚至因此造成了许多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与被监管单位的沟通协调问题,使得相应的国有资产管辖权未能得到充分厘清。

(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未能充分结合

作为我国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已完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推广开来,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也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但因未能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未能充分结合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的预算工作需要相关单位人员的集体参与,才能有效地厘清所在单位的资产与来年的预算工作。同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工作,是具有高度科学性与严谨性的,不能成为相关人员的个人工作,避免因此出现重大疏漏。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措施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与产权归属的完善。这种制度顶层上的设计,充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可执行性,避免出现因产权归属不明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国有资产产权不清、管理缺位、使用越权等方面的问题,并细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国有资产处置、国有资产经营上,提供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依据。

(二)厘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

厘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对于所在辖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利益肯定会有所触动,涉及的利益面也较广,遭受的阻力也是较为巨大的。因此,在各级财政部门中,需设立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负责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同时,国家可以尝试建立统一性的国家机构,并让这一机构隶属于财政部管理。通过这样的专业机构,能够有效地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保障其厘清国有资产,充分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度”,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管控措施。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人才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人才梯队建设,为国有资产的长期管理提供良好的人才制度保障,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岗位

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岗位,并选拔专业性的人才,并以人才岗位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与使用原则。在相关重要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上,相应管理岗位的人员需要充分建立具有建设性的资产管理制度,在检查国有资产动向、资产收入与支出的审批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同时,在相应岗位的职责梳理上,要加强相应区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集中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举措与运行机制。还要通过相应的岗位建设,督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加快配合,尽早梳理出国有资产的数目表,使管理人员充分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据、执行有方”。

(四)不断促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工作

根据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配置,通过相关人员准确、完善的数据调研,为相关职能部门的预算制定与资产管理提供较为精准的数据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搭建,有限地实现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化与充分化。预算制度在我国财政体系管理中已成为重要的指标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事关行政事业单位后续资产管理与公共事业服务的资金来源,由此可见资产预算管理的重要程度。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充分了解单位自身的资产体量,并建立完备的管理职能,才能充分满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需求与资金需求。同时,通过良好的资产预算管理,可以充分促进相关国有资产的盘活、以存量换增量的方式,提升相关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结 语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下,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较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国有资产的利用,并进一步限制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资金基础,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相关决策部门与各级政府之间,必须尽快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正式且必要的法律条款。同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清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梳理自身的核心资产,做到“心中有数、肚里有账”,才能在新形势下充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行政资产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途径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报告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