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融—悟—行”四步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2021-11-24 15:57汪园超
成才之路 2021年35期
关键词:步法痛点思政课

汪园超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形势下,思政课出现了抬头率不高、认同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等“痛点”,要解决这些痛点就必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专题“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为例,对“疑—融—悟—行”四步法在思政课专题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疑—融—悟—行”四步法;思政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5-0043-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是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关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课堂出现了抬头率不高、认同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等“痛点”。这些“痛点”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削弱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授课思维,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极大提升了学生兴趣,使思政课由“点名课”变成了“网红课”,“圈粉”无数。可以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解决这些“痛点”,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意思是说教学存在一定的规律,但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固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方法得当。那么,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有规律可循吗?笔者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疑—融—悟—行”四步法。

一、“疑—融—悟—行”四步法的内涵

“疑—融—悟—行”四步法,即教学始于疑问,融于情境,深于感悟,成于行动。该四步法是依据“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基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而凝练出来的。

(1)始于疑问,是基于“问题意识”,即人们对问题的揭示、警觉、反思和忧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始于疑问,是指思政课教学应当从问题、矛盾和社会的痛点出发。学生只有心中有问题,才会产生更强的探究动机和欲望,就像一场戏剧总是围绕一系列人物矛盾关系而展开,有了矛盾才会有起伏的情节,否则就会显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思政课应当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真问题”为突破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思政课专题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抛出,也可以通过泛雅平台向学生征集。所提问题要紧跟形势、紧跟热点、紧贴生活,如由网络热词“北上广曹”提出“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山东曹县会赢得全国关注”,引出新发展理念下的曹县模式,由社会舆论“我国的人均医疗资源不如美国,但是为什么新冠疫情的抗疫强于美国”引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融于情境,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当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形态,并向真实生活场景转换,实现教育双方共建共享、教育目标有机达成、教育意义有效生成。将该理论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就是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情感状态。该阶段是必要的感性认识阶段,学生有了情境体验才会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理性认识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视频、展示道具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地域文化实境基地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

(3)深于感悟,是基于“感悟式学习理念”,它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感受和领悟。这里强调的深于感悟,是指思政课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教师自身的理解,而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现象背后的逻辑,完成知识内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该阶段是理性认识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设置自由辩论、小组讨论等环节,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例如,李绅的《悯农二首》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悲惨遭遇,学生在同情之余会反思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民还会饿死。是因为粮食产量低吗?最后通过古今对比,领悟到除了当时农业生产力低下外,古代剥削制度才是农民悲惨命运的关键,进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高度认同。

(4)成于行动,是基于“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既要利用思政小课堂以知导行,又要利用社会大课堂以行促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斷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化知为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里的行动包括行为习惯、行为取向。这个阶段也是教学成果形成的最高阶段。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指导作用,具体要怎么做。例如可以由袁隆平说的“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引出节约粮食的行为;由华为芯片被断供,引出支持国产品牌,投身创新事业的行动。

(5)“疑—融—悟—行”四步法是一个系统演进的过程。始于疑问是教学的起始状态,教育是从“解惑”开始的。融于情境是教学的渐进状态,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入角色,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氛围的烘托下产生情感共鸣。深于感悟是教学的内化状态,学生有了情感触动,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展自主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成于行动是教学的外化状态,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实践,让价值观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检验知识、深化认识。可以看出,四步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所思、所感、所悟和所行,对于解决思政课的几大“痛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疑—融—悟—行”四步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中的专题“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疑—融—悟—行”四步法在本专题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1)“疑”:教师课前指导学生提交问题,并从中甄选问题。笔者讲述本专题前,通过泛雅平台收集到学生提交的问题达六十多个,经过分类和甄选,形成以下问题:1)如果能够穿越,你愿意穿越到中国哪个时期?2)多民族对于中国是一种包袱还是财富?3)我国某艺人在日本靖国神社前拍照留念,是否冒犯了我国人民的情感?4)出国留学是崇洋媚外吗?之所以选定这些问题,是因为:第一,它们与知识点高度契合,方便引入话题。第二,它们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例如问题“你愿意穿越到中国哪个时期”指向的是知识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问题“多民族是包袱还是财富”指向的是知识点“维护民族团结”,“中国某艺人在日本靖国神社前拍照”指向的是知识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出国留学是崇洋媚外吗”指向的知识点是“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的辩证关系”。另外,采用“选择判断式”的问题,可以使话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话可讲、乐于分享。

(2)“融”:教师针对重难点设置情境,用情境活化理论。在课堂教学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懂得取舍,将教学资源集中到重难点方面,可以通过引入音视频、道具等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为攻破重难点服务。在本专题中,“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重点,有些学生由于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国家观和历史观存在一定偏差,常常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割裂开来,因此它又是难点。有些学生依据网络观点认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很多大师”,美化当时的历史,以偏概全,不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对此,笔者以疫情为切入点,先播放反映那一时期瘟疫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他们看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瘟疫时,听到仅鼠疫死亡人数就在52万人以上时,内心无比震撼。接着介绍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将学生带回到“现实情境”中。学生在历史和现实情境的强烈对比下,感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美好,体会到我们所爱的“国”应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3)“悟”:教师向学生提供素材和导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启发和感悟。在本专题中,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出国留学是崇洋媚外吗”,并提供多角度的阅读材料,如网络帖子“国内某高校培养的一些人才在美国工作,该高校还有没有资格获得国家拨款?”与时政新闻“粗暴拒签中国留学生背后的美国焦虑:本质上是对华技术封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两则材料反映的都是真实的,那么怎么理解中国优秀人才在美国工作,美国却将中国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呢?逻辑上的矛盾说明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就像钱学森、邓稼先一样,他们身在海外学习先进技术,目的是以后能报效祖国,而这才是美国焦虑的。因此,学生可以获得以下感悟。第一,该网络帖子是以偏概全、混淆视听,为了流量来博人眼球,大学生应该以事实为准绳,做到不偏听偏信。第二,出国留学是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这是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一种体现,爱国不是要排斥一切外来成果搞自我封闭,也不能所有都是“拿来主义”。第三,只要心系中国,支持中国,哪怕身在国外,也是爱国者,就像很多爱国华人、华侨。

(4)“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行动导向,鼓励学生化知为行,分解行动目标,分步实施行动计划。除了讲清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怎么做,特别是你要怎么做”,这就需要渗透行动导向。在本专题中,笔者渗透了以下爱国行动导向:如果你是在日本靖国神社前微笑拍照的我国某艺人的粉丝,你会怎么做?聊天群里有人散布丑化英雄人物的文章,你会怎么做?有人以高额报酬引诱你偷拍敏感军事信息,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来理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国者,不仅需要有爱国情感,更需要有行动智慧,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笔者还引导学生将所学与所行结合起来,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使学生理解爱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行动清单,如学好专业知识、遵守防疫规定、参加志愿服务、支持传统文化活动、抵制网络谣言等。课后,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分步骤实施爱国行动计划,并就“行动取得的收获”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5)“疑—融—悟—行”四步法的应用总结。第一,四步法抓住了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主线,提升教学效果。但也要明确,四步法抓住的是教学的一般策略,不能生搬硬套,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根据内容和学情,灵活交叉运用多种方法。第二,四步法的应用要考虑生源层次、教学资源的差异性。如针对理论素养层次较低的学生,在“悟”的阶段应当给予更多启发和支持;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校,可以利用VR虚拟仿真教学设备、思政课实境教学基地、地方文化展馆等资源来创设情境,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三,社会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继续研究四步法在不同场景的应用策略,如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學、校外基层理论宣讲等,使其应用得更广泛、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阮一帆,武彦斌.消除思政课“痛点” 提升教育满意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12.

[2]邱柏生,高学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意识及其对象[J].复旦教育论坛,2014(02).

[3]武小平.“傳道、授业、解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内涵与创新——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6(03).

[4]王立.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2).

[5]叶甫能.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N].珠海特区报,2020-08-0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oubt-Fusion-Enlightenment-Action" Four Step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anchao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re are some "pain poi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uch as low rise rate,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and weak sense of acquisition. To solve these pain points, we must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aking the special topic "being a loyal patriot in the new era" in the textbook of Ideology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ur steps of "doubt-fusion-enlightenment-action" in the speci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 words: "doubt fusion enlightenment action" four step meth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猜你喜欢
步法痛点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