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的运用

2021-11-24 08:05黄元骋刘剑锋
体育师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篮球训练激励理论中小学

黄元骋 刘剑锋

摘 要:篮球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其发展在我国体育业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小学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节点,是构建体育强国的重要步骤。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篮球训练的运用,具有提高兴趣,增加训练热情,挖掘潜能,创新训练方式等作用。探索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的运用策略,为提高中小学篮球训练质量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理论;中小学;篮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3

收稿日期:2021-10-15

作者简介:黄元骋(1988-),男,广东梅县人,在读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少年强则中国强。肥胖、近视、超重……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体育锻炼内容、时长、强度,同时强调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1]。篮球是我国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中考体育重点项目之一,中小学篮球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篮球项目的发展以及中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激励理论既属于心理学范畴,也属于管理学范畴。在心理学方面,激励理论始终认为人经由一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之后,可以持续保持在兴奋状态[2]。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发人的积极性,刺激其在某一领域或活动中的主动性,降低因个人情绪、个人心理状态等方面导致的抵触情况,最终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激励理论在运动训练中早有应用,可以适当地提高学生训练热情、发掘学生运动潜能[3]。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是中小学运动训练的创新与完善,能够加强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鼓励中小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与热情,协助中小学生集中篮球训练注意力,规避传统篮球训练带来的枯燥感,改善中小学生篮球训练氛围,是推动中小学篮球素质水平的有效力量。

1 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1.1 吸引学生兴趣,增加训练热情

中小学正值生命周期里的少年期,属于发育旺盛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比较爱玩好动,且主动性和自律性都不高,还需要家长及教师对其引导发展。中小学生非专业运动员,在技术水平、训练强度以及训练专注度上都相对较低,对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还不能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而中小学篮球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热身、运球、定点投篮、运球上篮等训练,教法过于传统单一,甚至从一年级到初三的基础运动内容都千篇一律,对于自律性较差、精神思维发散的中小学生而言难以沉浸其中。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在不断得到正面反馈时会更有动力继续重复进行单一事件。因而将激励理论应用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有助于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训练动机,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制定适合青少年的体育篮球训练内容,及时吸引学生对体育、对篮球、对训练的兴趣及热情。

1.2 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式

由于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尚未完成,身体如肺活量、骨骼发育、肌肉组织发育等各项机能水平较低,且技术接受能力不高,对于高难度、较复杂的技术及深奥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因而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只能关注于基础层次的内容,如运球技术,定点投篮技术等,内容简单,形式也比较单一固定,相对于其他板块的校园生活就会显得略微枯燥。将激励理论运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可以丰富篮球训练内容,通过将个人激励以及群体激励结合到对应的训练内容上,不仅可以有效创新中小学篮球训练方式,还可以将篮球拓展到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渲染浓厚的校园体育篮球运动氛围,增加学生对篮球的归属感,减少对日常训练的排斥。

1.3 提高训练有效性,挖掘学生潜能

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技术水平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4]。篮球训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而在单一枯燥的训练氛围下,中小学生精神涣散,无法专注接收教练所传授的技术信息,以至于篮球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特点等关键信息都无法通过信息载体得以转化。将激励理论运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与教练之间篮球知识与技能传送过程的信息转化率,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深度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细胞。

2 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的运用策略

2.1 因材施教,设定个性化激励策略

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又被称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张通过控制的手段,达到将个体行为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目标[5]。强化理论属于其中的一种,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强调对行为的控制。在针对中小学生的篮球训练中,一是要按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手段指的某种有吸引力的物质和精神刺激物。在中小学篮球训练中表现为对学生某技术展现、某行为的语言赞美,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奖品奖励,篮球技术等级考试的晋升等等。而负强化手段指的是通过惩罚、制裁和批評的手段,使激励对象消除或减弱不良行为,表现为发生冲突时的罚球等。比如在运球步伐练习中,可以适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语言激励。对“跳起”、“急停前倾”的学生可以鼓励其“速度”快,方向感强,反应敏捷等,同时针对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修改方案,让学生及时改进,提高水平;二是要按技术等级分阶段设立目标。针对每个不同阶段的篮球技术训练,设立一定的目标。如在“投篮”技术训练时,针对罚篮、近距离篮底擦板投篮、三分线外远投等定点投篮练习中,按照男女性别划分设立投篮目标:男生10球进7球、女生10球进5球,或是按年级、技术水平的高低等划分设立不同的投篮目标,在第一阶段目标到达后,再根据学生水平进行调整,设立更高难度的目标,逐渐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三是要及时反馈,通过某些形式和途径,及时反馈学生的训练进度。如可以通过录像,针对学生训练时出现的技术偏差,与学生一起观看录像,形象具体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纠正。充分运用电子设备,使学生可以多角度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再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肯定与鼓励,最终达到激励效果,增加学生投入篮球训练的信心与奋斗感。

2.2 大膽创新,发展多样化训练内容

内容型激励理论强调以个体的需要作为激励系统运行的起点,再将需求转化为行为,并使个体得到满足[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指出,需要是人类行为产生的深层根源,它能够引起动机,进而驱动个人采取行为。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应该要注意研究和掌握不同学生的独特的需要结构,再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哪些需要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满足的,哪些需要是可以通过群众效应得到解决的。比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被肯定”的需要,可以将其分为篮球技术上和个人行为上,或是教练的肯定和群众的肯定。但是当教练只会一昧给予肯定性评价,忽视学生情况,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表达肯定,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会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这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将会大打折扣。因而教练应该保持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下,指引学生向正能量方向前进,适当的使用“比上次有进步”、“今天状态不错”、“某动作再舒展一点”等具体化的肯定性用词,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觉得教练对自己的训练有高度关注,进而转化为继续刻苦练习的动力。此外,结合激励手段发展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如针对喜欢投篮的学生,可以将训练内容定制为:柔韧性练习+小力量训练+自由投篮练习+投篮小竞赛。以学生喜欢的练习作为训练诱饵,引导学生要先完成别的练习才可以进行自己喜爱的自由投篮,再在最后加以小范围的竞赛,满足学生的训练喜好、增加学生在自己熟练范围取得满足感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其他技术范畴的训练强度。

2.3 循序渐进,发挥学生最大潜能

过程型激励理论强调的是由需要到动机,由主观需要到客观行为的发展过程。如何选定行为目标,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是研究的重点[7]。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期望理论: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预期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满足他们某方面的需要[8]。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满足学生的主观需求,通过阶段性等级训练,随着难度的逐步递增,不断更新学生的激励目标,使其为之奋斗。通过循序渐进的篮球技能训练,不仅可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还能培育学生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增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律性,进入积极参与训练状态。而在训练正式开始前,教练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意向调查,了解学生对篮球训练的真正需求,从而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协助学生完成所制定的目标。比如,学生所制定的目标是学会“一步过人”的篮球技巧。即当对手靠近时突然降低重心,加速过人。那么,教练可以根据学生设立的这个目标,进行针对性篮球练习,包括爆发力练习、速度练习、下肢力量练习、基本运球练习。并将其他素质练习融入其中,包括体能练习、柔韧练习等等。此外,教练还可以根据学生对篮球明星喜爱,发挥明星效应,将篮球明星的成名技术作为引导学生投入篮球训练目标,如蒂姆·邓肯(T.Duncan)的“打篮板球”、马努·吉诺比利(M.Ginobili)的“蛇形突破”、德克·诺维斯基(D.W.Nowitzki)的“金鸡独立”等等。但是也要注意实际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可以适当的调整动作难度,以迎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

3 结语

中小学篮球训练作为提高我国学生素质水平、推动篮球技术发展、宣传体育篮球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身体、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知识技能接受能力弱,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枯燥单一的训练容易出现厌倦心理,进而不利于中小学篮球训练的顺利开展。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理论是激发个体积极性,提高个体主观能动性,减少情绪、心理等方面的抵触的有效手段。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当中,有利于集聚学生目光,吸引学生关注,增加学生训练热情。同时,对中小学篮球训练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得中小学篮球训练方式得以有效创新。最后,还可以提高学生在篮球训练过程信息接收的有效性,协助教练挖掘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因此,在将激励理论运用到中小学篮球训练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一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公平性,达到提高训练水平的效果;二是积极发展多样化训练内容,以激励理论为导向,增加训练手段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最终实现自我突破;三是积极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上升,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篮球训练方面的内在潜力,树立“终身体育”的运动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体育锻炼内容、时长、强度一堂体育课关乎学生成才[EB/OL].(2021-04-26)[2021-10-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21/tqh/mtbd/202104/t20210426_528497.html.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刘沁.学校体育中篮球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36):110-111.

[5][6][7] 易文波.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激励模式研究——以湘潭大学为例[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1.

[8]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7.

猜你喜欢
篮球训练激励理论中小学
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问题
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