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价值逻辑

2021-11-24 13:06蔡文成王丽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列宁政党民主

蔡文成 王丽君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5.008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5-0041-06

党内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恩格斯指出,“各国民主主义者的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自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之日起,马克思恩格斯便将党内批评作为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实践检验与历史沉淀,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优良传统。党内批评作为党内民主活动,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特征和鲜明优势。

列宁是党内批评思想的發展者、创新者和实践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批评思想宝贵遗产的基础上,丰富了党内批评思想的内涵与内容,创新了党内批评实践的方式方法,奠基了党内批评活动的立场和原则,是无产阶级党内批评思想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的集大成者。列宁的党内批评思想觉醒于俄国革命民主工党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宝库。新时代,充分发掘列宁党内批评思想蕴含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对于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理论价值

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任务,从不惮于对自身进行批评,勇于揭露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列宁根据布尔什维克党的特点和俄国革命的情况,以丰富的革命斗争和政党建设经验对党内批评作出新的阐释,为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构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1.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

无产阶级政党相较于资产阶级政党独具党内批评这一鲜明标志和显著优势,也是唯一能够坚持这种科学立场并真正落实的政党。一方面,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划清与资产阶级政党界限的重要标准。资产阶级政党唯恐“批评”会动摇本阶级的统治,对统治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不敢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只是从局部出发对自身的统治进行缝缝补补。恰恰相反,无产阶级本身就是革命的阶级,其思维逻辑、学说体系和革命实践都饱含对事物普遍的、强烈的批评精神,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勇于自我解剖和自我审视,自觉选择党内批评作为净化、修正和巩固政党统治的手段,用以抵御各种党内外敌人的攻击。另一方面,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无产阶级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无产阶级政党牢牢把握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定盘星”,通过党内批评不断校正方向、改正错误,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最终建立密切的党群关系,稳固执政根基。

2.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动力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是能经得起批评,并在批评中茁壮成长的坚强政党。只有自觉坦荡地接受党内异己的意见甚至是强烈的批评,才能实现党组织的内部优化,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一方面,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时刻保持清醒、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镇定剂。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进入崭新阶段,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在利好形势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党内盲目乐观的现象有所抬头,列宁在判析革命形势后指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再庸俗不过的就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警醒无产阶级通过党内批评正确预估革命形势、掌控革命时机、制定革命方针,保持清醒和警惕的革命头脑。另一方面,党内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的催化剂。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内也运用党内批评来正视和诊断党的弊病,克服组织涣散、纪律不严等问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党不断进步成长,因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已经久经战斗,决不会为这种刺激所惊扰,他们将不理会这些,而继续进行自我批评,无情地揭露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是一定会、必然会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克服的”。

3.党内批评是党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也是构成党的肌体的重要细胞。细胞有生机,肌体便有活力。一方面,列宁向来注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保护党员按党章和党内法规所规定享有的批评权利。不仅严把“入口关”,在入党时对党员进行严苛的筛选和考察,提升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也注重“过程关”,将党内批评作为党员的基本权利加以实践,在批评中淬炼党性,提升执政党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并推动在“出口关”将党内批评的事实依据转化为整改的方向措施,将党内批评的外在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将政党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成效显著的“潜力板”。另一方面,每一个党员都有义务进行批评。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管理国家和社会、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共产主义的艰巨使命,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因此需要通过党内批评来发现和改正错误,此时党内批评便成为无产阶级不可推卸的义务,因为“进行尖锐的批评是革命者的责任”,党员能够从批评中学习和提升,从而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在批评中反思和成长。

4.党内批评是实现政党内民主的必然选择

党内批评在党内民主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展开;党内批评进行得越普遍彻底,就越能够塑造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氛围,从而调动党员行使党内批评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党的科学民主决策创造条件,实现党思想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和协调行动。一方面,党内民主是党内批评的重要条件。列宁认为,党内民主环境对党内批评的开展影响重大,若党内民主无法保证,党内批评便无从谈起,党的“内忧”“外患”也就无法通过党内批评获得解决方案。因此,创造有利于党内批评开展的民主环境至关重要,“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党的决议未经通过以前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另一方面,党内批评是党内民主的生动体现,也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必然选择。党内民主作为一种政治自由,批评自由就是显著表现之一,具体体现为否定最高领袖提案的自由、批评党的错误的自由和批评最高领袖的自由。列宁指出,“我们在自己的报刊上一向维护党内民主”。党员充分行使党内批评权利,能够消弭党内相互吹捧或彼此保险的倾向,从内部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纯洁和团结统一,使党内民主名副其实。

二、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实践价值

19世纪末期,“批评自由”一度成为各国社会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相互攻击最常用的口号,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新“批评派”以修正马克思主义为名,大肆批评,甚至直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列宁在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大力批判俄国和国际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创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待党内批评应有的前提、限度等内容并加以实践,为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不懈斗争,深刻印证了党内批评思想的实践价值。

1.党内批评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但在沙皇政府的镇压下,党组织遭受严重打击,俄国经济派在党内一时占据优势地位。该党派推崇伯恩施坦主义,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忽視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党陷入了思想混乱、组织涣散、根基动摇、濒临瓦解的危机中。基于对俄国革命运动和社会民主工党命运的忧虑和关怀,列宁对党内的经济主义倾向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重申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我们的提纲》中对叫嚣“革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又对此毫无贡献的伯恩施坦主义拥护者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坚决反对所谓马克思主义不完备和过时了的论调,明确宣布“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反对任何对马克思主义毫无根据的攻击和败坏意图,同时也澄清了这不是对批评的否定和敌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所提供的是总的、一般的、抽象的指导原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独立地、创造性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合理的批评中将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开展党内批评,首先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从源头上制止任何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2.党内批评的限度:坚持一定限度言论自由

20世纪初,“批评自由”在社会民主党的党内派别斗争中盛行,为伯恩施坦主义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无理批评提供了辩护,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在声称“批评自由”的同时却又害怕批评,憎恶理论上的争论和派别上的分歧,这种条件下的“党内批评”十分狭隘,具有内在的虚伪性和空洞性。“不进行无情的斗争,防止争论变成对骂和无理取闹,就不可能有任何组织。”要想真正打击机会主义,使“批评自由”发挥积极作用,社会民主党人就必须重新定义批评的限度,对实际运动中的混乱动摇加以制止。列宁认为,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生命力,应该给予党内批评一定限度的言论自由,“必须尽可能(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抛开美好的集中制模式,不要绝对服从纪律)让这些小小组有发表意见的自由,让全党有可能来衡量分歧的深浅,判断不彻底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同时,列宁也警告“在批评缺点和或向党的各个中央机构分析这些缺点时,应当慎重、注意分寸,否则就成为搬弄是非”,这既是对党员提出不同意见权利的确认,又是对如何行使这一权利的规范。此外,党内批评言论自由的发挥应该站在抛弃宗派主义小组习气的立场上,尽可能多地掌握应对党内分歧、维持党内纪律的资料,保证论据充分详实、论证科学严谨,最终消除党内误会,使党的工作卓有成效。

3.党内批评的原则:坚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910年,列宁在《论统一》中反思了过去一年社会民主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危机,指出党的中央全会的决议在团结党内力量、实现党的策略和统一组织上的重要性,而党内对待这些决议有时会有意见分歧。为了保证党的纲领和策略在实际运动中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应当对这些决议进行批评和修改。“批评和纠正党的路线的工作,不应当妨碍党采取一致的行动”,在坚决维护党组织统一和无产阶级行动一致的前提下实现讨论自由,防止党内摇摆不定的倾向和分歧激发矛盾,恶化为对党和革命的破坏;同时也要广泛深刻地讨论不利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措施和决定,从而通过决议、提出异议,将无产阶级政党塑造成一个善于发表和采纳意见并投入实际行动的政党。党内批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调整批评的时机和尺度,灵活地进行党内批评,“在进行这样激烈的斗争期间,全力以赴的无产阶级大军内部不允许进行任何批评。而在还没有号召采取行动的时候,可以对决议及其根据和各条规定进行最广泛的、自由的讨论和评价”。“只有思想十分明确,全体布尔什维克才能在组织方面像我们这个派别从来所做的那样团结一致地行动。”党内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全党保持统一的思想,才能实现党的团结统一。

4.党内批评的方式:倡导公开直接批评

列宁认为,工人阶级政党能够毫不吝啬地批评和纠正代表的错误,“我们是公开地,当着群众批评他们的错误。代表、阶级、党都会从这种批评中得到教益”,公开直接的党内批评能够直接表明工人阶级的立场,揭露不足而非粉饰错误,通过对个人、声明或派别的公开批评来补充党团工作的缺漏,实现教育群众、锻炼党组织的目的。在《向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共产党人致敬》中,列宁客观地剖析了缺少经验的革命者在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指出要为纠正错误而斗争,就要直率公开地对错误和毛病进行批评。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我们现在远比过去更明确、更具体、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为了纠正错误,我们不怕公开指出自己的错误”,表明了公开批评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人阶级制定更加明确、贴合实际的斗争策略,为无产阶级赢取革命胜利创造党内条件。为了防止批评时被误读或被利用,“批评必须是公开的、直接的、明显的和清楚的,而不是吹毛求疵、恶意中伤或咬文嚼字的讽刺挖苦”,应该正面、明确而完整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公开直接的党内批评代替隐蔽的暗示或猜测来展现党内的真实情况,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地揭露政治上的伪善,使党本身界限明确,塑造坚定党性,扫除利益集团、传统残余和害群之马。

5.党内批评的要求:坚持批评有理有据

批评要有根据是实事求是的重要体现。1917年,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左派革命党人“批评土地法令。然而这个法令是符合人民要求的”,所谓的批评毫无根据,难以令人信服。在《关于同饥荒作斗争的报告的总结发言》中提到,“有原则性的比较值得注意的批评或合理的意见”十分重要,是解决俄国实际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党内只有一种声音或只是毫无原则的声音都无益于党的发展,希望同志们能从实际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可以用作批评的材料,提出明确的意见,改进实际工作。除了论据充足外,批评也要有内容。1920年,列宁在《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内批评没有内容,在关键问题上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却掺杂着互骂、斗气的内容,而“真正的建设工作就是要运用批评,就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以实实在在的批评消除党内冲突,改造党的全部工作,领导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取得实际成就和彻底胜利。在谈及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问题时列宁也指出,靠没有内容的批评是克服不了这种坏现象的,应该通过实事求是的批评找出同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作斗争的有效方法,使党内批评深入党的肌理,改进党内政治风气。所以,党内批评既要证据确凿、确有所需,对现实情况加以考察,又要言之有物、确有其事,将问题明确化、具体化,解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面对的问题。

6.党内批评的保障:坚守党章等规章制度

党内批评作为进行党内思想斗争、实现党内团结统一的重要形式,需要制度加以巩固,对党员或党组织生活作出规范和保障,使其长效开展而避免流于形式。因此,要以“党章保证每个少数派的权利,借以使那些经常发生的和无法消除的意见分歧、不满和愤怒,不再变成过去小组的庸俗的无理取闹和无谓争吵,而是形成一种目前还不习惯的捍卫信念的合法而正当的斗争”。党章不仅是党员充分行使党内批评权利的根本遵循,也是规范党员正确行使这一权利,避免党内批评异化为分裂党的反动因素的重要保证,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为党内批评清除障碍。列宁在党的十大中作出了“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的决议并要求迅速准确地立即执行,还充分运用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表会议制度保障党员党内批评的权利,为党内民主奠定制度根基,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独具其个人特色的副报告制度,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的决议草案》指出“创办报刊(争论专页等)来更经常、更广泛地批评党的错误和开展党内各种批评”以及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文献中提出更经常地出版专门的文集或刊物使党员就各种意见交换意见,进行实质性的批评,为党员提供自由辩论、集思广益的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党内批评辩明是非真假、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

三、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时代价值

列宁的党内批评思想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规范等对于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要在充分吸收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党情,在批评有人可行、有方可施、有章可依、有制可循的统一中,实现党内批评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列宁党内批评思想的时代价值。

1.关键在“人”:领导干部要带头进行党内批评

在深化、完善党内批评思想的过程中,列宁本人也率先垂范,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领导干部应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带头进行党内批评,坚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创造有利于開展党内批评的良好氛围,使党内批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全党中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习近平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有效方法,“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首先,要自身素质过硬,既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又能在自我批评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既能禁住批评、改正缺点,又能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提出批评;既要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自我提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同时也要帮助同志提升,共同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形成是非分明、功过公议、健康团结的党内风气。其次,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中,领导干部要掌控全局、找准方向,敞开胸怀、闻过则喜,组织动员党员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党员相互‘交心的目的,并由此增加党的内聚力”。再次,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吸收和采纳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形成的意见建议,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自觉在党章的规范下开展工作,将“三严三实”贯穿工作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2.批评有“方”:党内批评要把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在继承列宁党内批评思想过程中,在坚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事求是等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批评的原则方法作出了更深层次的阐释。习近平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同交心谈心结合起来,特别是批评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首先,党内批评要促进政党发展。“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党内批评旨在消除隔阂、增强党内团结。要在批评中革除弊病、凝聚人心,及时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路线,锻造清醒自觉、成熟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为党和人民事业造福。其次,党内批评要实事求是。党内批评如果脱离现实便会缺乏力量,在批评时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查摆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测和推断等不良风气干扰批评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党内批评要出于公心。要坚守党性、原则和底线,从党的事业总体布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坦荡无私的党内批评。去掉冠冕堂皇的掩饰,进行最严厉、最无情、最直接的批评,照镜正容,洗澡治病,拂除思想尘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有“规”可循:党内批评应在党章的范围内进行

列宁要求党员在进行党内批评时,要在党纲、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批评提供了有益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内批评必须以党章为总规矩和总遵循,使党内批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党章为镜培育党心、塑造党性、规正党“行”。首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动“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和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党内批评的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主动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统一。其次,党员应积极履行党章规定的批评义务,“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和言行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真正做到敢于批评、善于批评。最后,保证党员充分享有党章赋予的批评权利,“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清除危害党组织肌体健康的“毒瘤”,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4.“保障”有力:要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党内批评的实施

习近平指出,“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常态化、制度化的体制机制是确保党内批评贯彻落实、增强党内批评时代性和有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生活会制度,提升民主生活会水准,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达成有利于党生存发展的共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主动、谦虚务实地接受批评,直视缺点错误并据实改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高质量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为党内批评搭建平台。其一,会前准备要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到位,确保调查研究和问题聚焦到位,为组织生活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以坚定的立场、明确的观点和科学的论证进行彻底、理性的批判。其二,会中批评要做实谈心谈话、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等环节,具备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同志、对自身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三,会后整改要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将受到批评的问题改到实处、改到人民的心坎上,最终实现党内的“团结—批评一团结”,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应对“四大考验”,消解“四大危险”,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列宁政党民主
中国式民主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拉美有多少“列宁”?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