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游戏活动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2021-11-24 03:01陈宇华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凯凯托班灭火器

陈宇华

2019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明确要求“托育机构应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活动应当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变化……合理搭配多种游戏类型”,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托班老师在组织游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通过与托班老师的持续沟通,我们整理了托班游戏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托班的玩具材料投放与小班有何区别?宝宝专注力不够,不断更换玩具材料怎么办?宝宝抢玩具,不听(听不懂)老师劝阻,怎么办?如何读懂宝宝的“玩中学”?结合海森高大量的托育实践经验,我们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期为托班老师提供有益参考。

问 题 一

托班的玩具材料投放与小班有何区别?

在创设主动学习环境和投放材料时,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求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孩子当下的需求,支持孩子的主动学习。与小班相比,托班幼儿的玩具及材料投放有如下特点。

家庭区(娃娃家)应占教室三分之二的面积。对于托班宝宝来说,生活经验多与“吃喝拉撒”相关,家庭区的材料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看到熟悉的环境和材料,宝宝的游戏意图自然会被激发,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游戏与探索中。因此,我们建议在托班教室里,家庭区应占教室三分之二的面积,以便更好地满足此年龄段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游戏需求。

积木区减小。建构类游戏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对于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托班幼儿来说相对比较复杂,拿到这类材料时通常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探索,如感受建构玩具材料的材质、颜色,用来简单地搭高、滚动;站在积木上面往下跳等。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托班的积木区面积可尽量减小,并随时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出调整。

玩具区(操作区)的材料规格要大。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多感官学习和探索,如低年龄段宝宝喜欢将材料塞进嘴里啃咬等。基于安全的考虑,托班在投放材料时,材料规格要大,防止宝宝将材料塞进嘴里。另外,个头大的材料更方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收拾,整理时间老师容易组织,孩子愿意参与。

图书区投放低幼读物。一般来说,贴近宝宝生活经验的、可操作把玩的、颜色柔和的、不容易被撕破的、图多字少或者无字书比较适合投放在托幼班级,这些类型的书,宝宝不仅能看懂还可以用来玩,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托班的意图材料投放应越真实越好。托班的意图材料投放要多,且要尽量真实。真实的材料更容易帮助孩子回想起和材料相关的生活经验,在真实材料的激发下,自然投入到游戏中。

材料存放随处可见。受思维发展特点的影响,托班宝宝是“看到了,才想要玩”。因此,材料的摆放需做到“随处可见”“随手可取”,有利于幼儿完成“发现-使用-归还”这一过程。具体来说,可以把学习材料(如积木)存放在地板上、稳固的容器里或者低矮开阔、与宝宝视线平行的柜子里,这样既能保证宝宝的安全,又能使宝宝看得见并拿得到,顺利实现自己的探索欲望和游戏意图。可以用开口的筐子或者透明的塑料盒收纳玩具和材料,这样宝宝很容易看到容器里面的材料,也很容易把这些容器放回到玩具柜里面。另外,他们也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移动这些容器,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来实施自己的计划。

问 题 二

宝宝专注力不够,不断更换玩具材料,

怎么办?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反馈“托班宝宝没有耐心,不管什么玩具都不能好好地玩,拿了这个拿那个,只有三分钟热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如下建议。

首先,在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成人不介入,给予宝宝足够的探索空间与时间。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在教室里乱逛,不断更换玩具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专注地沉浸在探索当中,老师不必介入干预,其实宝宝的探索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他们在探索中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其次,捕捉宝宝的兴趣点,给宝宝递送更多兴趣材料,提升他们的专注力。

游戏时间,2岁3个月的豆豆拿着锅铲不断敲击着电饭锅的盖子,老师关注到后,及时给豆豆提供了奶粉罐、铃鼓、沙锤、仿真鸡蛋等材料。豆豆自然地开始敲击各种材料,探索聆听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整个过程专注、投入,积极热情。

案例中,老师捕捉到了豆豆用铲子敲击电饭锅的盖子是喜欢听敲击发出的声音,所以,老师没有制止他的行为,而是顺应了他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供了更多不同属性、不同材质的可敲击的材料,支持豆豆的探索行为。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得到了老师的保护与支持,孩子更加愿意主动探索,提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延长了专注力,与老师之间也建立了积极良好的师幼关系。

问 题 三

宝宝抢玩具,宝宝不听(听不懂)教师劝阻,怎么辦?

托班教室里经常会出现“宝宝抢玩具”的情况,这和宝宝的年龄发展有关。托班阶段宝宝以自我为中心,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比较弱,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当两个孩子想要玩同一份材料时,会用“抢”的方式来解决。海森高认为“抢”玩具是宝宝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时刻,鼓励老师用材料和积极的师幼互动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经常被抢的材料要投双份或者多份。1岁多宝宝经常采用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抢”则是他们在想要获得自己喜欢的材料,而材料数量又不足以分配时最直接的表现。在托班教室里,将经常被抢的材料备双份或多份,可以帮助宝宝有效解决冲突,当老师看到两个孩子抢玩具时,及时递上一份相同的材料,以满足冲突双方的需求。

用“描述”的方式提升孩子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托班宝宝之所以用抢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如果能及时抓住这一时刻,帮助宝宝说出他想说的话,不仅能“化干戈为玉帛”,还能激发孩子主动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时间,豆豆手里拿了一個灭火器在玩,旁边的阳阳看见了也想玩,直接伸手想要拿走豆豆手里的灭火器,但豆豆使劲握住灭火器不松手。老师看见了走过去,蹲在两个孩子身边:“豆豆想玩灭火器,阳阳也想玩灭火器。”两个孩子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老师又重复了一次刚才的话,只见阳阳走进家庭区拿了一个吹风机想要交换豆豆的灭火器,豆豆看了看,没同意。阳阳又找了手机、花洒、布娃娃和对讲机。最后,豆豆看中了阳阳拿来的对讲机,将灭火器递给了阳阳。

案例中,老师没有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也并未给出建议,而是将问题解决完全交给孩子自己思考,通过“描述”,帮助宝宝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澄清了问题的关键——“豆豆想玩灭火器,阳阳也想玩灭火器”,促使孩子思考,并最终以“交换”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问 题 四

如何读懂宝宝的“玩中学”?

很多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宝宝每天都在瞎玩,感觉在托班什么都学不到。”老师应如何应对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呢?我们应该首先让家长了解,在托班阶段,探索即学习,宝宝只要与周边的人、事、物发生积极的互动,学习便开始了。

游戏时间,2岁的乐乐拿了一盒小动物直接倒进了洗衣机里,盖上盖子,然后指着洗衣机上面的旋钮对谢老师说:“嗯嗯。”谢老师走过来,握着乐乐的手一起边转旋钮边说:“转,转!”乐乐:“转,转!”旁边的凯凯走过来,想要拿走洗衣机里的小动物,乐乐不给。谢老师拿了另外一盒小动物递给凯凯。乐乐高兴地打开洗衣机,示意凯凯将小动物倒进洗衣机里。随后,乐乐盖上盖子,自己用小手一边转动旋钮一边说:“转!”凯凯也在一旁拍着手说:“哈哈,转!转!”2分钟后,两个孩子将所有的小动物拿出来放到地上,开始数:“1、2、3、7、8、9。”谢老师听到后,蹲下身来和两个孩子一起数:“1、2、3、4;1、2、3、4......”

在案例看似简单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获得了以下几个领域的学习和发展。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们看到,当乐乐想要转动按钮的时候不会说,指着按钮对着老师“嗯嗯”,老师及时将乐乐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转”。当乐乐第二次盖上盖子时,便很自然地说出“转”这个字。托班宝宝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成人能及时地为宝宝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便能够促进其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由行为动作表达发展为语言表达。

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乐乐指着按钮对老师“嗯嗯”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求助。老师及时地关注并给予支持,便能使孩子获得遇到问题时“求助”成功的经验,支持他在下一次遇到困难时想到可以通过“求助别人”来解决。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凯凯看到乐乐将小动物放进了洗衣机里,自己也想玩,可是他并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乐乐互动沟通,便直接伸手拿,老师看到后,及时为他提供了支持——拿了一盒小动物给凯凯,避免了“抢”玩具的冲突。后来,当凯凯听到乐乐说“转”的时候,在旁边也拍手说“转”。看似平常的互动场景中,凯凯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进步。

数学经验的积累。两个宝宝还不能正确数数,老师发现后,马上介入支持,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示范的方式支持孩子数学经验的积累。

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当乐乐用手转动按钮或将小动物一个一个拿出来的时候,小肌肉动作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其实,在宝宝一天的游戏中,有很多的操作都在发展他的小肌肉动作,比如玩橡皮泥、拼乐高、扣扣子、拉拉链、拧瓶盖等。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书写甚至是大脑的发育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对于托班老师来说,选择适宜的玩具材料,在游戏中时刻关注宝宝的表现,并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便能促进幼儿在托班阶段快乐、健康地成长,为进入幼儿园,适应集体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凯凯托班灭火器
“班霸”改良记
公益暑托班,不妨尝试推广
发脾气的凯凯
多措并举,缓解托班幼儿入园焦虑
“失踪”的进区卡
沪上托班火热,看质量要折扣来这里
小小消防员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