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施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

2021-11-24 00:16李天依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从总体性原则出发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性内涵,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占据了很大篇幅,通过二者之间哲学与革命的分析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性和辩证性,给予马克思哲学以“澄清”。首先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逻辑性,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性内涵,之后再客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以此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补充,更是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068-04

二十世纪初,新的革命时代到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陷入了实证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危难。无论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理论家都从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性方面来进行抨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具备哲学性内涵,而是属于社会学、经济学等实证科学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尔施看来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叛,而坚持西方路线的资产阶级理论家走的才是正确的道路,众所周知德国古典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學性内涵,所以说通过论证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来力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内涵是十分关键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逻辑性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哲学所不可小觑的部分,就像是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联系,哲学既是革命的思想引导又是在革命的发展中逐渐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关注当时代的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内涵。

(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

纵观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之后的哲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大致脉络就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实证主义时代,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哲学就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越来越多的理论家认为哲学是解决实际生活的实证科学,否认哲学性内涵,尤其是处于此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陷入了这种境地之中。在科尔施之前,卢卡奇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丁·杰曾经评价卢卡奇单枪匹马地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哲学领域。而科尔施可以说是与卢卡奇并驾齐驱的人物也不为过,他提出哲学的终结,通过论述消灭哲学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维度。“直到最近,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都还完全没有理解这一事实,即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1]由此可以看出,在科尔施看来,要想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不能片面地谈黑格尔思想的传承或者现实的进程,而是要二者相统一进行研究。

要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内涵首先就要从德国古典哲学说起,而德国古典哲学在黑格尔哲学可以说是终结了。而黑格尔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它一定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当时的时代,体现其中的时代性内涵,就像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道:“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2]所以要确定一个事实就是德国古典哲学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这个时代的哲学,德国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在于它是与时代的关系,现实和理论是一体的,并不是二分的,思想和现实在哲学这个维度上不能是相互分离的。也就是说革命与哲学思想的不是顺序关系,而是革命最终展开的形式是由思想给出的,革命是思想的现实展开形式。黑格尔写道:“在这个根本革命时期的哲学体系中,‘革命是通过思想形式概括出来了、表达出来了。’[3]”搞清楚这一点,再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处的时代,这是实证科学当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经济问题、政治问题都是社会所凸显出来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这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新的科学。这种科学以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般表现而出现在观念的历史上。这就是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40年代发现和系统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

由此可以看到,在科尔施眼中,广大的社会理论学者没有发现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性是没有发现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及逻辑,他们先入为主地把思想和现实理解为某种二元论,但其实无论是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中,思想与现实都是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是思想为现实在某种层次上提供了方向。若是能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看到德国古典哲学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思想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两场革命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现实活动不一样,但是现实只有一个,所以它们思想上的内在逻辑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就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哲学内涵。

(二)历史性与辩证性的统一

在科尔施看来,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3-1848年,分别对应《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共产党宣言》;第二个阶段是从1848年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的失败直到19世纪末;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并延续到并不能确定的未来。

科尔施以1848年为界,将马克思的思想划分为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科尔施从来没有将二者分割开来,而是无论是哪一时期马克思都在坚持消灭哲学的道路,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变化,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变化就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

在第一阶段,马克思思想主要是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拉开差距,不仅是对产生了这种虚假社会意识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更是把这种虚假的社会意识放在历史的进程中,现实的社会中进行批判,是从总体性范畴来对此进行批判。在第二阶段,是科尔施理论最艰难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巨大扭曲的时代。它遭受了由它的追随者们带来的严重扭曲以及一系列其他不太重要的歪曲。这些扭曲或歪曲可以用一个包容一切的公式概括起来:一个统一的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理论被变成了对于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资产阶级的国家、资产阶级的教育体系、资产阶级的宗教、艺术、科学和文化的批判[5]。

首先,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体现为其批判从纯哲学领域向政治经济学意识领域的转变。其次还要看到,他的思想虽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仍然有哲学的性质。这是因为虽然马克思的批判不再是针对纯粹哲学的批判,而是转向了政治经济学意识的批判,批判的重点并不是政治经济学本身而是政治经济学在市民社会和国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重点在于政治经济学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并不是针对纯粹的意识方面的问题,而是意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中政治经济学意识的重要性。所以不能说它仅仅是意识层面的改革,意识和现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体的,不能将它简单粗暴地一分为二,要看到在此时的社会中意识形态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革命是对当时来说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点在马克思本人中是很坚定的,但是却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篡改,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缺失了它的历史逻辑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继承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哲学的发展历程一直都是在纯粹哲学的领域内,无论是德国古典哲学还是之前时代的哲学研究,都是在研究原理性内容。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后,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研究与当时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切实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性的问题。这与德国古典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

(一)哲学形式上的批判与继承

科尔施就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总体性原则,哲学有它不同的形式。拿黑格尔哲学来说,它代表了资产阶级意识的巅峰形态,它不仅与法国大革命相辅相成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革命的产生与发展。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是纯粹哲学的领域,他的思想中的绝对精神和丰富的辩证法内涵是纯粹哲学领域的终结。而后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思想进行了扬弃,可以说是扬弃哲学也可以说是实践哲学。它并不是没有了哲学的内涵,而是超越了以往的哲学内涵,在批判的基础上超越自身。

科尔施认为,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越哲学观点的理由有三条: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反对德国哲学的全部理论,而只是反对它的大前提。其次,马克思反对的是整个现存世界。最后,这个反对不是仅仅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为科学,但是绝不能称为实证主义科学。它是进入实践领域的哲学,是超越了以往的纯意识形态领域的哲学。既然可以承认德国古典哲学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关联性就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联性,以此就更加不能否定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一种不必专门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一定是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意义上直接辩证的方法。[6]”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前提,却没有否定它的哲学性内涵,在扬弃了旧哲学思想前提的基础上又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它从实践出发建立自己的哲学观点而最终又落实到实践,发展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哲学内涵上的批判与继承

在科尔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反复看到黑格尔的名字,黑格尔关于哲学史的梳理代表着一个哲学时代的终结。在黑格尔哲学中不难发现它其中蕴含的已经不再是仅仅纯粹理论上的学问,比如它同资产阶级的关系上,它与当时封建政权的关系上,都可以看出它并不是简单的纯粹理论。但是它也并没有去到现实世界中去改变世界,而是想要在哲学领域使精神和现实实现和解,甚至产生影响。但是毋庸置疑这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不能达到的目标。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上的哲学,富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而是还把实践和革命当成是哲学的目的,把现实的结果作为目的的实践性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性和革命性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着丰富的体现的,通过思想的革新来反对现存的统治秩序。它目的在于把消灭哲学作为消灭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一个部分,哲学是这个现实的观念上的构成部分。[7]只有否定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哲学才能够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而这种哲学不能否认它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关联,甚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反对过这一观点,而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利用这一关联,消灭唯心主义的大前提,创建自己的科学唯物主义。而资产阶级是断然无法接受这一点的,因为虽然无产阶级理论是从现实及历史的真实进程来体现的,但是它的目标是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它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是现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是以“人”为中心的,是具有现实性的以人的需求为目的的哲学性理论学说。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动的,并不是机械的唯物主义。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强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打入斯宾诺莎时的机械唯物主义是错误的,是限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尔施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然是具有独特性的,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是与之前所有哲学相区分的理论学说,这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的科学性、时代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具有科学性,其一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领域本身就属于科学知识领域而不是哲学领域,其二是因为当时这门科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为了研究现实性的问题所以要來研究这个领域上意识形态的问题也就是政治经济学意识。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就如同人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8]纯粹哲学在黑格尔时期已经被终结,而在马克思的时代,政治学、经济学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哲学的科学性才是时代的主题。就比如德国法哲学是关乎于法国大革命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乎十月革命的,哲学就是要领悟时代最真实的含义还需要超出时代,无论是德国古典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以哲学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兴盛的这个时代,需要看清社会发展所需要讨论的最主要矛盾和最尖锐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乃在于它在革命工人的意识达到最高潮时充分表达了这种意识。随着历史事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也将发生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主要是针对科尔施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是指革命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时代的思想维度。科尔施已经认识到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无力用思想把握革命的进程,而这正是革命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这是一场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觉意识的觉醒。思想与现实已经没有同步性,所以科尔施在理论与实践之中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首先科尔施从现实与思想的关系进行论断,最重要的就是要冲破朴素唯物主义的牢笼,将思想的能动性运用于现实,将二者相联系。要将黑格尔哲学中的“生活只有一个”传承下来,要理解生活本身是有思想的,以此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性。并攻击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简单二分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退回到了朴素唯物阶段。其次就是“哲学的终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前那些纯粹的哲学形式的清晰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可以体现思想的时代性,又可以解释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是历史的最终目的。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德国古典哲学既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思想,而且还是历史最终的目的,站在了历史的终结之处。但是二者又有明确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世界嵌入哲学,而且还把哲学嵌入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的时代性不仅体现在单纯的理论方面,更是体现在实践方面。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论学说,而是需要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适合并且能够引导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体现了这一点,提出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理论学说。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性内涵的重塑既是在卢卡奇总体性视角下的继承也是超越,他不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阐述了哲学性内涵,从历史性、辩证性等方面建立起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逻辑性联系,同时还从外部环境论述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统一,它不是实证科学,而是涵盖了时代所需要的实证科学的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哲学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缓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紧张的局势。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甚至是整个哲学史的发展,都有著不可小觑的影响。

总之,科尔施认为要想深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内涵,不能单单从现实或理论的任何一个方面去理解,而应该去联系德国古典哲学之后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矛盾问题的演化,从内部研究历史发展的逻辑问题。要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去看待这一关系问题而不是将视角局限在近代哲学这一小角落里,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去考察和研究这一问题就会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性内涵,以及其思想的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说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但是扬弃了唯心主义前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唯心主义思想的颠覆,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又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去,实现了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不仅对当时还是后世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理论上开辟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实践上领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

参考文献:

[1]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40.

[4]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3.

[5]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8.

[6]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3.

[7]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0.

作者简介:

李天依,女,河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