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1-11-24 18:46甘怡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高校

甘怡文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高校也在顺应时代潮流,纷纷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账号,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不断认识网络传播规律,用理论武装自身,用实践开辟阵地,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使其成为高校传递信息凝聚情感,建立共识,扩大影响的重要信息传播平台。文章主要从分析新媒体时代高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困境和机遇入手,探析新媒体时代高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政教育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信息的生产、传播还是反馈都需要高度的即时性,高校青年学生对于信息接收的选择权不断扩大,对于各类信息资讯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纸媒等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信息传播的需要,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时代高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

当今高校中,本硕学生绝大多数为“95 后”乃至“00 后”,作为伴随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原住民。他们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传播情感,表达态度;他们更加注重网络民主与对话平等,对于与学校建立信息双向流动的平台需求更为迫切;他们拥有更加多元的文化观,更容易被网络语言影响,因而在众声纷纭的新媒体环境中需要有一个权威的话语引导舆论的走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主体作用越发凸显的今天,高校新媒体的宣传,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从更加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把握学生的上网规律和阅读习惯,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立意上“高大上”,内容上“接地气”,形式上“花样新”,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们对于文化与艺术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高校既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杰出人才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弘扬中国特色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重任。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文化输出、实现价值引领与舆论引导的重要窗口,天然地承担着生产、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高校官微在信息的生产与流动环节中,应当站在更为宏观的社会视角,制作、传播和宣传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新媒体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当前,高校中专门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团队虽有发展但远未达到新媒体网络文化发展的需求,新媒体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对新媒体平台育人功用认识不足,一些高校对新媒体平台建设尚停留在“有”的阶段,与“强”的要求尚有距离,新媒体网络人才队伍建设上重视性不够;二是新媒体平台专业队伍建设尚有空间,维持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运营与发展,大多由学生团队组成,在技术成熟度及新媒体深度发展上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制度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欠缺

同時,在新媒体时代,大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本信息传播在时空上的障碍得以消除,由于各个网络平台的开发程度存在差距,不同用户在使选择上也各不相同。目前,高校借助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使用官方网站、两微一端及学校自建的各类平台,涵盖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学生管理、资助育人、就业创业等方面,各个平台普遍呈现的问题包括发布信息吸引力小、影响力弱、互动性差、大学生的“懒人社交”行为明显等,存在被动利用平台发布信息的敷衍心理。与此同时,大学生选择网络交流、表达自我的媒体平台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其兴趣偏向实时性、快捷性、开放性,高校在网络育人的平台选择上,缺乏预判思考和针对性,无法集中而准确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情感表达。

尽管如此,在深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同样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如果能有效抓住互联网这个机遇,互联网时代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春天。其一,互联网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如校园广播、校园报纸和杂志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传统的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媒体形式的重大变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这一变化,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二,互联网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由于互联网技术自身的特点,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高校学生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通过学生的微博、微信状态签名可以洞察出其思想变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其三,互联网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有面对面地个别谈话、班会课等,并有效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但传统的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覆盖面窄、效率有限等。班会课上,信息传输也主要是单向的,人数众多,无法关注到个体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茁壮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也得以进一步拓展。

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塑造权威话语权与多样化表达方式的统一。

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网络世界中相互碰撞与融合,高校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养成期,极易受到网络文化特别是不良文化的干扰与影响,需要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引领与三观塑造。高校新媒体平台在运营与发展中必须打造权威的官方话语权,实现价值引领。同时,由于服务对象的年轻化与个性化,高校新媒体平台应当避免说教式的表达,以更加多元的创作角度注重推送信息丰富性和感染力的提升,满足广大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内部的联动性,形成传播矩阵,从而有效传播信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二、凝聚高度使命感与创新化发展路径的统一。

高校新媒体平台从诞生之初就天然地承担着代表高校发声的使命,它不能局限于发布官方资讯充当传声筒和扩音器的作用,而是要成为高校形象的展示窗口。每一次的推送风格、每一次的用户互动、每一次的创作视角,一点一滴塑造着公众对高校的形象认知,完善公众对高校的整体印象。高校新媒体平台对内服务师生提供即时资讯,对外塑造高校形象,服务社会,被赋予了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因而,高校新媒体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历史使命,在每一次创作中都应立意高远,并找到实际落脚点,对本校师生实现价值引领,对社会公众传播主流文化。

在符合高校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路径必须更具创新性,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要求高校新媒体平台必须紧跟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动态,创新永不止步,发展永不停歇,围绕自身的功能定位做有创意有创新的优质内容。加强校际交流,主动学习其他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让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同时,在新媒体平台队伍建设上也要慢慢摒弃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主创的运作模式,要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建设、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团队的引导,提高对新媒体编辑这份工作的职业认同感。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创作团队个人视野的拓宽、创作能力的提升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将团队打造成一支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和强大创作产出能力的精英化团队。

结语

强大的技术基础与精准的平台需求定位,为高校新媒体平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与广阔的发挥空间;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成为推动高校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也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性。在蓬勃发展的各类新媒体账号中,高校新媒体平台是“互联网 +”时代高校的重要思政教育阵地,在公共属性与自媒体自由发挥的个体属性的交互与融合中,既要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高校大学生关注,也要不忘创立初心,做好重要宣传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服务学校战略规划的大局。

参考文献:

[1]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

[2]刘伟杰 .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专业化转型探究——以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传媒中心为例 [J].潍坊学院学报,2019(3):80-89.

[3]刘晓宁,赵蒙成.我国“互联网+教育”研究的视域审视与发展取向——基于 2015—2018 年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89-97.

[4]王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32-134.

[5]罗雨桐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J].新媒体研究,2020(3):38-4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媒体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