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阐释、发展向度与时代价值

2021-11-25 00:45李明珠
伦理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陈 勇,李明珠

习近平以集大成的理论气度、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观点,其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独具时代特色和深厚哲理意蕴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从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三重视角对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进行阐释,并探索其发展向度与时代价值,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深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书写和绘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篇章的必然要求。

一、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阐释

1.基于认识论视角的阐释

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拨开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上的思想迷雾,勾勒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性、整体性的认知框架。

其一,把握世界和中国两个大局,实现“聚民心”的现实使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深刻重塑,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由此触发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从国内发展来看,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前进路上的艰与险在增多。习近平在深刻洞悉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2]。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基因血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就能迸发出排山倒海般的爱国主义硬核力量,在实现强国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其二,国家、民族赓续发展,实现“育新人”的历史必然。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3]。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继续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生于全球化与信息化并存时代的他们正处在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因此,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不可或缓。

2.基于实践论视角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改变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新发展,成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行统一实践论。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以这种实践论为出发点,为促进各行各业实践主体的爱国情向报国行的积极转化,擘画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具象性的实践图景。

其一,坚持爱国知行统一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4]“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就是习近平所强调的实现爱国知行统一的逻辑进路。实践主体的层次、岗位不同,实践方式的表现、效果也不尽相同。只要将强烈的国家之爱、深厚的人民之情融入民族复兴的奋斗之中,实现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有机统一就都属于真正的爱国。

其二,注重发挥各行各业实践主体爱国的积极性。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人民在爱国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对各行各业的实践主体分别提出了富有现实性、极具针对性的爱国要求。比如,他指出,优秀的企业家必须胸怀国家和人民,有着“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5];科研工作者首要应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6];文艺工作者要创造有温度、有情感、有品位,表现家国情的文艺作品;广大留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和留学人员“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7];“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8];香港、澳门同胞要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等等。这些情真意切的殷殷教诲,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坚守爱国情怀,成就出彩人生。

3.基于方法论视角的阐释

毛泽东曾将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喻为实现目标的“船和桥”。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在遵循教育规律与增强教育实效中,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导向性、根本性的方法论原则。

其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理论上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2],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增强理论的阐释力和说服力。在实践上应当通过类型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以及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其二,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2]用历史眼光在全景式的叙述中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脉络背后的文明延续逻辑以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逻辑,全面审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就能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在学史明智、知史悟道中为化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瓶颈拓宽思路。

4.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三重阐释的关系

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重阐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统一于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发展之中,其实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位、定路和定法问题。

认识论阐释的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位问题。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历史发展必然两个层面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聚民心、育新人”的价值旨向,意在廓清人们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聚焦青少年”的认知困惑。实践论阐释的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定路问题,即根据爱国主义教育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探索依靠人民、与时俱进、知行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方法论阐释的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定法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时代之变中化解爱国主义教育之困,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应然之举。

二、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发展向度

1.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认识论向度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逻辑,新中国建设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应当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认识论向度。

其一,从新中国建设实践来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从新中国建设初期培养大批对国家认同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到改革开放后抵御错误思潮、全球化冲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新中国发展实践不断深化。在新时代,为了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习近平首次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高度,从“怎么看”和“怎么做”两个层面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的理论品质。

其二,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来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深度日益拓展。习近平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法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兜底保障。2018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文规定对于污蔑英雄烈士的言行要坚决依法处理;202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为今后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2020 年国旗法、国徽法修正草案关于完善国旗、国徽的使用规定,明确了国旗教育的鲜明导向。这些用法律的“公正之剑”对象征国家权威标志的维护、英雄光辉形象的捍卫、人民爱国之情的保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和深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实践论向度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现实需要的内在统一性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实践论向度。

其一,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探寻发展的可行性。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教育以其鲜明的思想价值导向、凸显的政治引领功能被统治阶级高度关注。在阶级社会,巩固统治阶级政权稳定就是其本质属性。新中国成立后,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实现高度统一,个人与国家成为紧密相连、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全体成员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强烈的报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其二,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中思考发展的必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在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实践中落实知行统一、奋力拼搏实现的。今天站在更高起点统揽“四个伟大”乘势而上并非一帆风顺,唯有全国各族人民将深厚的爱国情转化为具体的报国行,各行各业各群体同心同行,才能将中国制度优势日益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3.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方法论向度

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张力是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发展的方法论向度。

其一,直面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现实瓶颈。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一些制约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新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精神关系等方面的阐释更多集中在一般性宣传上,而学理性研究相对薄弱。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新时代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征,给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与广阔的空间。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契合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现实问题的观照、研究、回应不足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

其二,化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内在地蕴含着理论问题。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化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游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关键。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历史眼光、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对制约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瓶颈进行探索思考,重构具有时代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4.三重发展向度的历史涵养、理论逻辑和政治意蕴

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三重发展向度是以历史涵养、理论逻辑和政治意蕴为有机统一体的动态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是三重发展向度的历史涵养。五千多年中华原生文明中孕育、生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跨越时空、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和价值禀赋,既强劲又隽永。一方面,它犹如一面精神旗帜指引着中华民族在无数次饱经难以想象的挫折与困境后涅槃重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在抵抗外侮、保家卫国中表现出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另一方面,中华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天下为公的国家观念、协和万邦的和合理念,并深深镌刻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激发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和价值共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是三重发展向度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关于爱国主义的观点与立场,为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毛泽东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历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及国际主义教育来进行。邓小平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江泽民指出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进行。胡锦涛强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时刻不能放松。这些重要论述为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使命是三重发展向度的政治意蕴。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因时代不同、国家发展任务不同而变化。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聚民心、育新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这一重要使命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凸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凝聚思想共识、调动各方力量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风向标”,也是培养对国家高度认同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导航仪”。

三、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1.创立和坚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论

紧紧围绕“聚民心、育新人”的使命,积极构建“点、线、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认知网,是创立和坚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认识论、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认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象之“点”。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日渐增多,中西方各方面之间的较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衍生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渐次涌现,这些问题困扰着青少年一代:全球化时代是否需要爱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否统一,爱国是否是个人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爱国,等等。鉴于此,应该充分认识面向全体人民特别是聚焦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化解思想困惑以达成思想共识。

其二,紧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五个坚持”之“主线”。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内容。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坚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历史为纵向参照系可以鉴古知今,以其他国家为横向参照系可以求同存异。“五个坚持”是新时代复杂形势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三,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之“面”。一方面,在国民教育中应根据爱国主义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成才规律,抓住抓准大中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构建等影响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相结合,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生动实践的推动下、在丰富史实的支撑中变得有血有肉,增强教育引导力。另一方面,应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出发,凝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比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根铸魂作用、文艺工作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传播作用,拓展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制度和法治的保障,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2.形成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论

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不能仅仅凝结在思想层面,必须在国家治理效能中找到契合点才能得以彰显。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育人的实践路线图,对推进爱国实践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爱国行为的养成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至关重要。

其一,充分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思想引导。要通过屈原上下求索、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血战倭寇等广泛传颂的经典爱国事迹与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抗疫先进等现实典型的故事为青少年播下爱国情感的思想种子,帮助他们形成个人“小我”与国家“大我”一体的认知。二是身教示范,注重实践思维引导。父母正确的爱国行为比空洞说教更有效。通过日常点滴的行为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青少年做到爱国情感和行为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其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化作用。一是要对实践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等培育青少年实践养成的几种方式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多部门多方面协作联动的实践运行模式;二是要以重大社会事件、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为国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要找准社会需求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激发他们参与的能动性,实现志愿服务从“要我做”向“我想做”的转变,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四是要鼓励学生深入基层、西部等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充分发挥社会的强基作用。一是要通过系列重大活动,在共情共景渲染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笃行报国之志;二是要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将抽象形式的爱国理论具象化到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让人们从接地气的先进事迹中坚定报国之行;三是要以中国共产党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与使命中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实践伟力,从深层次上促进个体爱国行为的落地落实。

其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政府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工程中能够运用制度与政策的优势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方面,通过工作推进制度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师资队伍、重点群体、运行机制等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有效调控,从整体上保障实践养成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反复探索,合理建构科学评价激励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行各业的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

3.构建和运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

当“聚民心、育新人”的目标确定后,科学的方法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构建更新惯性思维、树立系统思维、优化历史思维的高度统一和科学灵活的方法论,以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其一,更新惯性思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曾经产生认知的思维固化,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力仅仅在于理论价值的认识误区,忽视了其知行统一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之道,源自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认识。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构整体性理论知识体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身之本。同时,为了更好地回应并服务当今中国的现实需要和教育对象的多样诉求,也为了自身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更新惯性思维,从偏于抽象的理论回归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其二,树立系统思维。爱国主义教育对象覆盖面广、层次区分度高,面向社会各条战线的全体人员,又要聚焦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需要深入研究各个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需求与教育目标的耦合性。教育方法要根据知情意信行规律由浅入深,在明理与躬行的统一中循序渐进地实现爱国之情向报国之行的转化。教育载体要推陈出新,将网络的“最大变量”变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大增量”,实现网上网下同步推进。教育资源要内外联动、共建共享,既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又要借助有效平台让优质资源真正共享,等等。因此,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部署与落实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推进、久久为功。

其三,优化历史思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确走进历史,才能理性面对现实和未来。优化历史思维,从历史发展中把握客观规律,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系中,从宏大的历史视野讲透彻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发展和不断砥砺奋进,能够增强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历史发展的理路中厘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民族沉沦的紧要时刻,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如何成为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并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领航中国渐入世界中心,能够坚定人们在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认知中增强认同和自信。

4.书写和绘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常议常新的永恒主题。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在坚持、把握和运用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全域视野下,应大力助推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迈上新高度。

其一,加强理论武装,深入系统地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要在融会贯通中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学思践悟中重点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知行统一的本质规律,在成果转化中着力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在要求,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自觉、行动自觉和方法自觉。

其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问题是时代的诉求,也是创新的起点。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凸显时代意识,立足中国并面向世界。应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长效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在继承与借鉴中不断解决问题,在守正与笃行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新。

其三,遵循客观规律,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应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思想认识、创新理论体系、提高实践能力、增强转化效率,持之以恒地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凝心聚力,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大变局中育先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轨道上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