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个性化培训体系探究

2021-11-25 00:38吴绪红李江薇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
关键词:模块化辅导员模块

吴绪红 李江薇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自为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授课。教育部制定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思政厅〔2006〕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9〕9号),以及2017年下发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等文件,要求高校每年要开展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6个学时。[1]为此,各高校积极行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展培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培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辅导员一年培训下来,疲于应付,总感觉收获不太大。要使培训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应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上”“强灌式”的培训思路,从辅导员个性化需求出发,建立模块化、信息化和实战化的培训体系,强化“需求端”与“供给端”有效匹配,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的作用,不断激发“需求端”产生新需求,充分调动每一位辅导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成为满足辅导员的内在渴求、提升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一刀切”的问题

一些高校辅导员培训搞“齐步走”“一刀切”,将辅导员培训工作简单化,未充分考虑和尊重辅导员的个体差异。一是辅导员队伍构成较为复杂,并非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背景,其中理工科和其他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也不在少数,如学电子信息的、地质考古的、农林医学的等。各高校往往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招聘一些懂学科的优秀毕业生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二是辅导员的教育经历和社会经历各异。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实践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三是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职责要求的认知、知识构成、素质能力的储备差异较大,对待工作的兴趣、特长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擅长班团建设,有的则擅长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有的校园危机应对能力突出,等等。显然,辅导员培训,如果只强调辅导员的共性,忽略辅导员个体化差异,容易造成多数辅导员的不适,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二)手段传统老化的问题

一些高校辅导员培训形式单一,常见的形式就是请学校党政领导或思政专家做讲座,有条件的高校也请一些校外的思政专家做讲座。一学期有3—5个讲座,一年有8个左右的讲座,辅导员培训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这种讲座式的培训如果切中大多数辅导员工作的“关注点”,辅导员的收获也会较大;但最大的缺陷是单调枯燥,存在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培训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分析辅导员的特长、兴趣、爱好、知识和能力构成,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专题网站、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培训资源的整合成为可能。网络也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培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手机App、微博、微信、全媒体平台的便捷利用,使培训变得生动有趣。因此,辅导员培训一定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它使培训更系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

(三)脱离实际的问题

一些高校辅导员培训“高大上”,头衔、帽子越高越觉得光彩,忽视辅导员的实际需求,也忽视了辅导员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譬如资助工作中,关于贫困生等级认定,这是一个难题。如何既保护学生的隐私、不使贫困生有心理负担,又公平、公正、合理地解决贫困等级的认定?请专家或专业人士做专题培训,或者辅导员之间开展一些有益的专题探讨、交流非常有必要。很多高校就忽略了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因此,高校的辅导员培训,除了讲理论,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突出实际工作中的业绩。如果对比分析辅导员培训前后的业绩及育人效果,培训后辅导员作用发挥了,业绩上去了,育人的效果有了,辅导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也就达到了。

二、构建辅导员模块化、信息化、实战化的培训体系

为了有效解决辅导员培训中没有充分考虑辅导员个体的差异、没有很好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没有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等问题,满足辅导员培训个性化的需求,必须构建辅导员培训模块化、信息化、实战化培训体系。模块化是前提,模块化使辅导员培训更有针对性、选择性;信息化是基础,信息化使辅导员培训个性化的选择成为可能;实战化是目的,在模块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结合辅导员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或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研讨和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实绩和能力,这是培训的要义所在。

(一)培训内容模块化

全面梳理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将其分成若干类,每一类就是一个大模块。大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模块。结合教育部第43号令的精神,将培训的内容分成十个模块:模块一,形势与政策;模块二,思政相关学科理论;模块三,党团、班级和社团建设;模块四,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模块五,日常事务管理;模块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模块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八,危机事件应对;模块九,职业规划与创新就业指导;模块十,社会实践。[2]每一模块代表一方面的工作,辅导员精通这方面的工作,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这也是国家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面的要求。为此,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分模块全面梳理学校掌握的资源

应了解校内外开展培训的师资力量有哪些,教学视频有哪些,书籍论文有哪些,将整理的材料进行模块归类。

2.模块归类后进一步细化、分类

如有的侧重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有的侧重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有的侧重工作方法、场景环境的应用,有的则是综合创新、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等。

3.辅导员培训自主选择模块

这样辅导员的需求与学校提供的培训模块有效匹配,成功解决兴趣与爱好、理论与实际、深入浅出与突出重点等问题,培训的主动性、自主性、目标性更强,培训的效果就会更明显。

(二)培训手段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辅导员培训进行规范和优化,从而提升辅导员培训的效率和效能。[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手机App、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培训带来便利和实效,使个性化培训、持续培训和无时空限制的培训成为可能。

1.建立培训云平台

云平台解决足够的容量和快捷性的问题。辅导员凭借用户账号和密码进入培训云平台。

2.建立模块化内容信息库,辅导员按要求自主选择学习

信息库主要来源于前面分模块梳理的内容,无论是专家的讲座,还是同事同行的讨论,或者是课程的讲解,都整合在培训云平台下,辅导员随时随地可以学习、交流、分享。如果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辅导员平台为最佳,譬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的辅导员专题培训,有专家讲座、政策讲解、学员交流、心得体会、论文撰写、结业证书等环节,这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辅导员培训,效果较好。

3.辅导员培训可溯可查

温故而知新。辅导员对有价值的培训内容可反复学习、揣摩、研究,不能培训完就丢到一边,反复做无用功。应日积月累、持续深入、融会贯通,量变引起质变,经过一定时期的打磨、积累、升华,就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三)培训途径实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必须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解决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个性化问题,提升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4]辅导员培训,无论是传统的“大班化”“课程化”“讲座化”的培训,还是自主选择式的模块化、信息化培训,必须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能够解决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提升辅导员的业绩和水平有帮助,因此实战化是辅导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5]实战化培训的方式方法有:

1.模拟现实场景进行培训

模拟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景,提出辅导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由辅导员讨论、作答,然后请有关专家分析讲解。这种依场景进行的辅导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释疑解惑,更容易让辅导员产生共鸣、共振。

2.设立专项工作室和兴趣小组

同类兴趣的辅导员将工作中的问题带到工作室和兴趣小组,不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总结得失,研判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辅导员之间更容易相互启发、激励。[6]

3.师傅带徒弟,现场示范

进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设置问题由徒弟先做,师傅分析指导,讲明做的原因和方法,徒弟从中得到教益、启发。

4.典型示范

明确某项工作的标准,由优秀辅导员示范讲解,其他辅导员对照谈收获体会,并将学到的知识、方法、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之,“实战化”培训的方式方法还很多,不一一列举。在实际培训中各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加以综合运用。

三、结语

辅导员培训是关系到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大事,是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大事。[7]高校必须综合考虑辅导员的知识素质能力基础、兴趣爱好、时间安排,尊重辅导员个性化的差异,在模块化、信息化和实战化方面下功夫,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以使培训工作贴近辅导员的实际,取得更好的实效。

猜你喜欢
模块化辅导员模块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