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1-11-25 00:51吴原萌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吴原萌

(沈阳大学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可以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模式,调整和细化会计内容,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因此探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对推动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

1997年以来实行的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是经过多次修订而颁布执行的,然而会计基础仍然是现金会计,这不是真正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职能缺失,内容混杂,使事业单位会计难以编写全面的财务报告;通过收到资金决定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很难准确评估资金情况,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2013年设立新的财务报告管理制度,实施新一轮的权责发生制改革。财政部随后于2014年底颁布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财政部又发布了若干会计准则、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事业单位已全面实施国家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性制度。

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目的是全面深化政府税收体制改革。使用双重基础的会计模式,可以精准反映单位日常运转成本,合理汇总各期成本,提高执行预算的能力、改进预算管理机制和对资金的客观评估。对外发布两套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接受外部审计监督可提高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使政府财政信息披露更加科学。

(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计量,使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它确保关于业务活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相关信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并对其分析和系统登记。会计核算是一个时期会计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核算体系的变革

会计核算体系是本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体系改革以目标扩充作为出发点,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普适性与可执行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各级政府部门将统一执行该制度。改革细则从核算基础、核算目标、核算体系三方面出发。

对于核算基础而言,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财政预算与财务支出使用不同的核算模式,应收应付制作用于预算编制强化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权责发生制作用于财务活动将有效提高会计管理的规范程度与效率。起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使用“5”要素,可以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和部分财务状况。新的会计制度使用“5+3”的财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核算模式,这种双重核算不仅反映了该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部分财务这种情况,还可以反映事业单位收支的财务状况。

核算目标也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行改革,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同时也使得会计系统的双轨制有规可循,同时在双轨制下,政府会计报表规定了“双报表”模式,即分成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实施两套会计报表在同一账套中,有助于会计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连接,从数额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政府会计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及收入与支出,建立起良好的政府会计结构和报告结构。

对于会计核算体系方面的改革,新会计制度明确指出预算会计体系与财务会计体系的分立运行,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双轨制,这一改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结构复杂、业务重叠的部分不合理现象。与原有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执行中的财务会计要素与预算会计要素分离不合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核算不合理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双轨制体系将会计体系、会计要素、会计报表一并剥离区分,给预算与财务工作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同时新会计制度新增了收入和费用于财务体系报表中、新增了预算结余于预算会计报表中,并通过资产负债与现金流动反应事业单位实际资产情况,通过收入支出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与风险分析,同时加强了对于附注的重视程度,将报表中不能被完全展现的材料、数据、证据、分析结果呈现于附注中,使得不同的核算标准下核算结果有着更好的可读性与连接性。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下,由于预算会计体系的分立,预算会计将拥有了更多的权限与要求去完善预算编制,从原有的展现事业单位财政收支情况转变为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全面披露,并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打下基础。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变革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以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作为主要出发点,新增了二十余项会计科目,并分别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中加以体现。首先对于资金类的会计科目,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与范围扩展,资金类的会计科目针对实际业务进行了针对性地扩展,主要扩展内容聚焦于长期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如股权投资、期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并重点加强了对于应收利息的核算与产生亏损的核算,采用应收应付制的能够更加明晰的把握资金类资产的核算;对于固定资产类会计科目,将加工产品、原材料、累计库存以及周期性的库存进行不同科目的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物品采用不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与核算;对于无形资产、例如核心技术、先进管理制度等含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下有了针对性的会计科目;对于工程项目类的科目,要求实现工程资产与项目进程所产生的实体资产进行核算;此外对于政府事业单位,有许多福利性资产与保障性资产等特殊资产,需要被独立核算。

在核算方式上,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等众多市场属性使会计核算更加具有真实性与时效性,并对诸如应急物资等长期储备的资产存量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进行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规定,谨防利用类似科目作为资金使用名义而进行资金挪用或资产转移等问题。此外,对于事业单位资金收入与经营状况的分析,新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款项与投资资产一并进行核算,鼓励事业单位的非财政拨款收入的同时,严格检查其收入来源的可靠性;在支出方面,对于固定的福利性支出与程序性支出,在预算上必须加以体现,对于结算时的结余现象,采用累计结余与累计预算的方式,将结余转移到下一期的预算中。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中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情况,结构逐步升级,最直观的资源管理形式是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核算中的内容。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由单向操作法调整,但由于经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并更加符合随后的一系列工作安排,因此更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资金与资本。在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基于双向功能和双重基础结构来分析,即新政府会计制度,既需要预算会计,也需要财务会计。第一类包括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第二类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内容中,实现了管理内容中的若干管理因素和统筹安排,并且详细的会计内容为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对会计核算报告的影响

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报告也做了相应修改。传统的会计核算信息做法主要是基于以前的内容和它的目标进行核算。尽管这种会计方法可以保证明确一个期间有关预算的信息,但在会计后续跟踪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大规模重复计算等问题,大大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核算的风险。故而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这项要求,推出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系列的有序安排。预算仅仅是一种报告分析方法,如今将其转变为一种基于收付实际的方法。根据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实现若干管理要素的综合安排和统一协调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该系统的实际效率。

(三)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基于单一的记账和人工记账的会计方法,其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开展各种核算,因此更需要分阶段对信息的组织和核算。尽管这种核算形式可以保证日常会计信息操作方便,但由于会计信息的长期滞后,会导致实际管理会计数据的不一致或产生较高的风险。在调节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政策过程中,电算作为主要会计工具,该流程可以将复式账户和单个账户组合在一起,双重部分会计是记录主要信息的手段,而部门内部的账目按单一会计制记账。这样事业单位里的所有账目分析即可形成一系列的联系,然后在不同系统的会计信息结构中,项目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组织,案例清单信息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清晰。

(四)对流动资产的影响

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货币类资金核算科目的扩展,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动核算与信息透明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对后续的资金管理奠定了制度保障。应收应付款项科目的补充使得资金的使用明细更加直观,有效地规避了一些由于信息模糊所导致的人为或非人为风险,对于预留款项与坏账准备的设置,也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对非流动资产的影响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库存资产与知识产权类的虚拟资产,其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中占据绝对比重的核算对象,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核算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明晰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便于后续项目的部署,并尽量规避重复购买对事业单位带来的成本负担与资源浪费;二是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并有效地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计提折旧,减少事业单位运营成本的同时,加大了事业单位项目运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四、推进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资产日常管理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利用新的会计制度,改进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供先进的概念和技术,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以掌握资产管理的规则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加强资产信息的建设,准确控制以实现核算质量的标准化,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数据相互协调,以此提高管理水平。在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与管理中,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是同等重要的因素,设备折旧计提是一项专业度较高的工作,专业素养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较高的帮助,并能够实现较为合理的设备折旧,而职业道德则能够尽量避免执行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公共资产的私吞,并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流动资产的审计核算时,注意执行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对接,严格规范并限制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发生冲突的部分,请相关人员提供应有的证明,以事实为凭证而非执行人员的职称等级作为凭证,对于证据的真实性,由内部审计部门介入加以评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充分考虑执行人员的调休性与轮换性,充分保障审批流程、岗位配置、监察制度与考核制度的统一协调。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注册证书等社会评估机制,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自愿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分离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也对应的分立出了财务科室与预算科室,因此在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两方面人员的业务沟通,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分析性,改变财务人员机械式记账的工作模式。事业单位内部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强化财务人员培养的同时还要同步跟进检察人员与执行人员的队伍建设,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不同科室间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融。

(三)完善对于收支资金的核算

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不同,其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其会计科目与经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普适性,但事业单位仍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的改良。对于收支资金的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应当在报表编制中突出重点,即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收入与支出占据较大的篇幅并实现尽可能详细的科目编制。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预算编制、预算控制与监督审计是事业单位实现良好预算执行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在预算编制中,首先要对所有应付款项预留资金空间,其次对于上期结余并入预算编制的部分进行分立标注;对于预算控制方面与监督审计,这两个环节应贯穿于整个项目中,预算控制应根据审计监督结果进行,而审计监督的重点也应该从控制情况与本期执行情况两方面入手,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对于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情况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条件,虽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