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防范网络暴力的法律探讨

2021-11-25 02:09
法制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法律

邢 媛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加强专项立法,完善我国有关校园网络暴力的法律监管体系

就当前而言,对于校园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定以及处罚,我国的法律法规内容还存在不足,因此加快立法,让事件的处理变得有章可循是首要任务。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牵头工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暴力危害程度,明确校园网络暴力与校园犯罪的区别,并根据当前学生可能遭受的各种暴力情况,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明确不同程度的校园网络暴力应该受到的惩罚力度,从而让法律制度和法规能够在校园教育中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结合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对学生本人和家长造成的危害,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校园法律制度,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适当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处理年龄,从而让法律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违法的代价,从而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二、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暴力的抵制能力,严惩暴力行为

对于校园网络暴力事件而言,社会全体成员应该客观认识,并提高重视程度,需要从教师、学生做起。

第一,教师应该提升对校园网络暴力的重视程度,及时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在关注学生校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对外交往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具有校园网络暴力倾向的学生群体,针对性地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需要以班主任老师为纽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联合家庭教育,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教师需要主动关注性格胆怯的学生,并鼓励学生逐渐养成自信的性格,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帮助此类学生更好地认识校园网络暴力的危害,从而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三,学校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对于日常的教育工作、讲座活动,应该适当增加有关校园网络暴力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和老师对校园暴力的认识,明确校园网络暴力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反对校园网络暴力的决心,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对于校园网络暴力事件,需要做好定级处理,教育部门需要联合执法部门细化惩治方案,并在校园内部设置110,健全《校园网络暴力的处罚规定》,从而为执法部门处理校园网络暴力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

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地应对校园网络暴力事件,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学习用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潜意识内的法律意识。

(一)开展普法讲座,普及法律知识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要持续强化教育者的法律意识,并主动联合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落到是实处。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通常这种法律教育会以普法讲座为主,具体会通过邀请法律专业的专家或者相关的教育学者前来分享讲解,从而提升学生对法律以及校园网络暴力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容易消极面对,并且在普法讲座的过程中,专家和学者的案例讲述通常都是一种极端的个别案例,并不具备普遍性,这种威慑教育对于预防低龄学生的校园网络暴力只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张贴普法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氛围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传到校园中,容易出现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其次,外部不良信息影响。信息时代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类思潮影响,他们会模仿影视行为、认同游戏中的不良行为,他们辨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家庭教育不到位。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部分家长承受工作与生活压力,不重视管教孩子,使得孩子处于散养状态,采取传统打骂管教方法,造成部分青少年利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传统的普法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主要是因为之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对于社会的认识相对局限,但这种教育本身没有对校园网络暴力起到应有的约束。当前,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宽,所以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在普法教育方面进行创新,尤其是关于校园网络暴力的教育需要对相应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为进一步防止校园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还需要重视意识教育,有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张贴广告或者视频动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教师和班主任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的交往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思想上避免校园网络暴力行为的出现[2]。

(三)观看有普法教育的影视作品,深化法治教育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应的普法栏目和影视作品,就以韩国有名的校园网络暴力电影《熔炉》为例,影片中向我们呈现出具有障碍的特殊群体,在接受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严重的危害,这一作品曾在韩国内造成轰动,引发社会的深思。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感情和共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预防校园网络暴力的迫切性。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从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些关注,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坚决抵制校园网络暴力行为。

四、建立网络平台,丰富法律文化资源

网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便捷的沟通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更多的在于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高职院校校园法律文化的建设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与法律资源相结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及时对法律的热点进行讨论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法律学习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于后续开展工作能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3]。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平台本身具有平等性,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在交流方面更加便捷。网络平台教学窗口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正规的渠道学习法律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在学习网络知识的过程中被其他信息吸引的概率,提升教学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平台窗口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同时聘请法律专业的人员定期与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一方面方便大家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多了娱乐的方式,而网络游戏由于涉及的多样性,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良好的放松。因此借助这种趋势,可以明确游戏中学习的理念,致力于开发网络游戏,并将法律知识融合进去,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种隐蔽式的教育可以作为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补充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情感以及法律修养。

在大学的校园内,智能手机是每个学生的标配,随着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手机为建设校园法律文化提供便利。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的方式,让手机作为传播法律信息和理论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就像手机的天气预报推送功能,及时为学生推送社会热点事件,并在实际事件中普及法律知识,逐步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师生反映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动态,落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4],建设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以贴近师生生活、学习、科研的方式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有序传承和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熏陶、感染和引导中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暴力问题愈发严重,需要管理者提高重视度,并从法律层面着手,重视校园内部法律文化的建设,结合新媒体优势做好宣传,提高学校内部校园暴力的防治质量。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法律
反性别暴力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