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法治国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路径

2021-11-25 02:09徐华良运奕竹
法制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培育法治

徐华良 运奕竹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2)

依法治国的落实,需要得到源源不断的具有良好法治思维的年轻人的支持。因此基于依法治国背景进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乃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路径,这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基于依法治国背景进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角度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推进依法治国是关键要务,而若想有效实现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就离不开对全民的法治思维培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储备输送人才的教育,培育全民法治思维的基础,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1]。大学生是践行法治的重要人群,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法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快慢,同样,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水平也是衡量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正逐年增多,通过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更有利于国家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及依法治国相关方针政策的宣传。

(二)社会角度

站在社会角度上来看,坚持依法治国是促进积极向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类事件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当他们接收到一些敏感政治事件或法律事件信息时,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思维,才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去有效辨别信息真伪及对事件形成正确的认知与价值判断,进而引导社会舆论朝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2]。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离不开基于依法治国背景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

(三)学生角度

从大学生个人角度上来看,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与基础。在法治社会中,每个“社会人”都需要具备法治人格,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如此。大学生在学校中时必须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这样才能够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良好的法治社会当中。调查发现,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涯,普遍都已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和对法律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法律事件、法律问题时难免会力有不逮、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法治知识传授以及法治情感熏陶,才能够使大学生掌握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能力。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思维培育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它不是依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实现的,而需要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和协作下实现,是一项综合工程。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大都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学校各部门各行其是、沟通和协调不足,没有共同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无法给实际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法治思维培育方式单一

在现实中,很多高校教师所采取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方式都比较单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大堂课,在大堂课上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授法治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抵触。调查显示,有很多大学生都曾在这种大堂课上做过其他无关的事情,说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接受和喜爱程度较低。从本质上而言,传统教学方法是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难以起到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效果。

(三)缺乏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

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法治思维培育不是凭空渗透进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若没有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而只强行给学生灌输法治知识或对学生进行说教的话,则不仅会显得十分突兀、令学生难以接受,更发挥不出法治思维培育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只有先在校园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再春风化雨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入进法治思维培育内容,才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目标。

(四)法治思维培育的家庭教育不足

家庭与学校都是学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多数大学生的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缺乏法治思维培育的家庭教育,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平日也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二是家长自身缺乏良好的法治思维,也不懂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三是家长工作繁忙,且从思想观念上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而非自己的责任,所以不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三、基于依法治国背景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需要先建立完善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去开展好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具体来说,高校应当在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充分整合各方法治教育资源,打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渠道,调动起全校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重视、全过程开展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3]。尤其要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给实际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创新法治思维培育方式

当今时代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应当充分抓住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开辟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渠道,以创新法治思维培育方式、提高法治思维培育效果。例如,可以建立各种法治教育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主页等,并邀请学生加入或关注,然后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定时发布和推送法治教育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沟通,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再如,可以建设专门的网络教育平台,结合板块、概念模式等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法律指导、法治思维宣传、法治理念传递、法治知识检测等,并安排专业的网站管理人员进行网站维护与管理。借助新媒体创新法治思维培育方式不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方便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是为了抢占新媒体的先机,以便牢牢掌握新媒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营造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

在一个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下,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有效的法治教育,所以应重视良好法治思维培育氛围的营造。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进法治思维,也即营造法治化的校园氛围,加强法治宣传,强调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使全校上下都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遵法守法的思想理念;其次应当在日常学科课程建设中融入进法治思维,将专业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案例有效融合;最后还应当积极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如法治知识抢答赛、法律事件辩论、法治征文等。

(四)强化法治思维培育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要在尊重、平等、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并且家长要先以身作则,才能够给孩子带来正确的引导。高校方面首先应当给学生家长做好思想工作,使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其次应当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导,教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有效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无论站在国家角度、社会角度抑或学生角度上来看,基于依法治国背景进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中普遍存在着法治思维培育体系不完善、法治思维培育方式单一、缺乏良好的法治思维培育氛围、法治思维培育的家庭教育不足等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培育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