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创新机制探究

2021-11-25 16:08彭飞燕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支部研究生

邱 杰 彭飞燕

(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1;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群体跨文化的交融碰撞,研究生思想呈现独立、多元、发散的当代特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高校发展与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集中领导。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破除高校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遇到的困局显得尤为迫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党支部要以建设内涵为指引、学科专业为抓手,党建为载体,师生共建为保障,打造“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形成组织建设、专业成长、师生互动、创新驱动的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内涵

1.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族脊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着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培养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压舱石”,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起到思想引领、道德浸润、组织保障的作用,也是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实现回应。[3]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塔尖位置,研究生党支部则是其“坐标系”,起到以思想引领统合专业发展的中心作用。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高校自身建设规律角度看,都代表着新时代社会发展方向,也是客观需要。

2.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现阶段,作为党的基本单元,基层党支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热潮,通过主题教育,牢固树立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目标任务,不断拔高学生思想高度、政治觉悟、道德品行、人文素养,培育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学识、有组织纪律的“四有”新青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承接“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必须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协同融合作为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进路。

3.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力量

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的发展与支撑,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大学的平台,两者之间呈现高度的自洽。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和重要体现。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由之路,是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实践。一方面,在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功能互补情况下,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更好地实现凝聚青年、组织青年、教育青年价值目标,达成研究生专业培养与自我成长路径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生党支部活动与学术研究等学生活动的共生共育,提高研究生群体的党性涵养,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要义,也是推动形成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学习、党建+科研、党建+实践”协同育人新理念的创新力量。

二、“七个有力”建设目标下的研究生党支部现状分析

1.党员主题教育内容、形式单一,“灌溉”现象依然存在

研究生的培养相较于本科阶段有其独有特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5]由于研究生的学术生活大多以师门为单位进行,因而师门是研究生读研阶段潜在形成的个体归属单元,而非班团组织,从认知上便将师门概念优于班级、党团组织。在研究生党支部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依托“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理论实践学习时候往往会出现组织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的共性问题。如何将上位通知文件精神内涵进行充分的吸纳理解,并转换为符合研究生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一直是阻滞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难题。当前的研究生党支部按专业划分,支部成员包含一年级到三年级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支委以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为主;除了兼顾自身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社会调研外,还要负责支部常规管理工作,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很难做到平衡。因此,大多数研究生党支部的主题教育内容会按照通知文件和参考学习附件,采用线下集中的党小组会议、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形式进行,这样的组织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且会受限于年级特征、时间协调、人数规模、活动场地的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党的主题教育实效无法真正“入心入脑”。

2.留痕管理及监督机制不完备

支部党员的党性涵养决定党支部的战斗活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监督管理是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前提保障。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五章明确了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监督的具体实施内容和要求[6],到2019年新的党员发展流程图,将党员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共25个流程步骤,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都充分体现了党内对于党员发展、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但文本内容如何落地落实,党员发展后的培养考察各环节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则需根据各研究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并加以落实执行。

研究生党支部的支部管理规范化、监督机制标准化关乎支部建设水平。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呈现党员人数多、年级专业结构复杂、党员流动性大特征。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工作常态化的过程中易出现人不齐、质不高、流于形的突出问题;其中一方面受限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受支部党员培养考察落实程度的客观因素影响。党员管理制度的缺位和监督机制的落实不善,容易造成党员对于身份认知,组织认同,行动自觉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这给支部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

3.支部组织宣传阵地薄弱,师生互动交流较少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是党的重要法宝,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7]针对如何加强推动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时代命题,《条例》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因势而谋、谋而后动、动而有为,运用最新的融媒体技术,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新使命。[8]然而,新媒体给人们日常通讯带来了便利,也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欠缺交流互动、内容形式单一化、线上与线下结合不够、师生互动频率不高的突显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被严重切割,碎片化时间下学生关注的焦点会被微信朋友圈、微博热搜、抖音短视频、网商购物平台等占据,而很少关注官方公众号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宣传报道,碎片化的学习不利于形成完备的思考空间。二是学生党支部宣传渠道和内容形式停留在QQ、微信传统通讯平台,且以转发为主,群信息容易被遮掩和忽略。缺少体验式的线下活动,很难切身体会理论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三是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的联动机制没有打通。如今,教工党员活动与学生党支部活动相对独立,没有很好地进行线上融合互动,这样一来,教工党员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学业指导。

三、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党建+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的实践路径

1.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专业发展的融合并轨

新形势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使研究生专业成长与党支部建设同向同行,这是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前提要求。然而,一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难以将学科发展与支部建设有效衔接,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长此以往甚至出现党组织软弱、涣散、虚化的突出问题。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切实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一是二级学院党委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打造党员学习空间、党员之家,为学生党员提供场地支撑。二是党支部要丰富主题教育内容形式,抓住学科专业的热议话题来设计主题,提升主题教育全员育人实效。例如,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内容,设计体验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论文竞赛、主题演讲、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扩宽学习渠道,提升支部成员的理论素养,涵养党性。三是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组建学习互助型党小组,联合图书馆馆藏公共资源,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按月份做线上读书打卡活动和线下的党小组读书汇报会,各党小组同学交流在专业学习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基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内容的吸纳和理解,从而推动形成支部文化建设新局面。四是注重党日活动形式和成效,结合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扩宽专业口径,定期与校内对口机关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党员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增强师生互动。与校外单位、企业的党支部进行结对子,形成长效机制。

2.党建带动学术氛围: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挂联支部建设的先导力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按照1∶200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要求,国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二级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只有一人,往往会出现一个研究生辅导员兼任三个年级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职情况。除了面对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还要指导不同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从时间和精力上均有所限制。研究生辅导员受专业背景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从专业角度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进行创新指导。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由此可见,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导师的先导力量。一是根据专业背景和年龄结构,将研究生导师通过挂联形式纳入研究生党支部考核管理工作中,通过专业沙龙形式,结合国家、社会关于专业未来发展远景,让有专业背景的导师参与支部常态化的活动,增强与支部同学的良性互动,营造支部氛围。在设计实施主题党日活动时,要注重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目标导向,可以采取研究生导师专业导学、学生党员先锋代表领学、支部党员辩学、校内外现场教学的“四学”模式,持续扩大主题党日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二是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都谈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应然选择。研究生课堂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并一以贯之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9]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相较而言,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实效甚微。由此观之,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国家文件精神解读、案例分析、话题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滋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

3.党建融入实践服务:专业成长背景下支部品牌特色活动的打造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特色活动的创设是支部青春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支部开展创先争优的“先手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为此,研究生党支部的特色活动创建要充分挖掘专业内涵,通过实践服务提升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支部内涵建设,以研究生党支部创新论坛形式,以专业学识为基,找准支部建设的发力点。定期举办研究生党支部创新论坛,以支部汇报形式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形成支部之间的比学赶超氛围。二是拓宽实践服务范围,将实践团队带出校园,到就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优势,组建实践服务团队。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经济育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小太阳暖心社,依托专业优势,联合学校离退处,组建了关爱空巢退休老教师的志愿服务队。关爱对象中,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具备专业技能的实践型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教师。支部通过开展持续性的帮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以志愿活动的形式聆听退休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教学技能、学校教育管理的经验传授,增强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同,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内涵、形式。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支部研究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