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承人实现突破
——上海市徐汇区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研解析

2021-11-25 17:20金志红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徐汇区遗传情况

金志红

非遗作为一种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传播的文化形式,其传承主要依靠人来实现。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问题的考察与研究,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21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共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上海市市级项目20项,徐汇区区级项目18项;相继公布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14批,共计95人。徐汇区多年来在非遗项目的申报与保护、传承人的认定与扶持,以及“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推广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全区健在的95名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详细掌握徐汇区非遗传承的现状,了解徐汇区非遗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通过后期的查找与分析,制定相关政策,实质性地推进徐汇区的非遗传承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全区健在的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95人。

调查内容主要有四项:传承人自身条件情况、工作参与情况、获得支持力度情况、主要诉求情况。在每一个大项中,又设定了一些小的指标,如在“传承人自身条件情况”一项中,设定了年龄、性别、学历以及信息掌握程度等几个指标;在“工作参与情况”一项中,设定了参与活动、收徒带徒、参与培训等几个指标;在“获得支持力度情况”一项中,设定了经费、场地、宣传、联系等几个指标;在“主要诉求情况”一项中,设定了经费、场地、宣传、联系等几个指标。这些内容与指标的设定,基本上可以反映当前徐汇区传承人的大致情况。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通过保护单位共发放95份问卷,收回80份问卷,其中6份为废卷和重复问卷,因此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4份。该74份问卷涵盖全区每一个保护单位,所得问卷真实有效。无论是单项还是多项选择题,每个选项百分比计算公式均为:每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收回的问卷总数(74)。对于多项选择题,由于同一个人选择了多个选项,不能简单将不同选项人数相加。

二、调查结果及相关解析

本次调研针对传承人自身条件情况、工作参与情况、获得支持力度情况、主要诉求情况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和相关解析。

1.传承人自身条件情况及其解析

传承人自身条件情况,主要包括传承人的年龄、性别、归属地、学历、职业、健康,以及对非遗信息的了解程度等方面。

年龄方面,23名传承人超过70周岁(1950年1月1日之前出生),占比31.1%;44名传承人年龄41—69周岁,占比56.7%;7名传承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占比12.2%。

性别方面,男性占74.3%,女性占25.7%。

归属地方面,62人的保护单位归属于街道(包括12位为街道和公司共同归属),占比83.8%;12人归属于公司类保护单位,占比16.2%。

学历方面,16人学历为初中以下,占比26%;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占比2%。

职业方面,超过一半(58.06%)的传承人为退休或退休返聘人员;在职者仅三分之一稍多(35.48%);自由职业或自营公司/民非的仅2人(两者相加,占总数不到3.2%)。

健康方面,大部分被调查人员表示身体健康情况较好,可以承担传承任务;只有3名(5%)传承人明确表示身体不佳,无力传承。

在收集到的填写了答案的62份问卷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传承人不清楚自己的归属(应为保护单位),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较为活跃的传承人。其余12份未做填写的问卷,也可默认为不清楚自己的保护单位;对传承人级别的了解情况稍好,但是依然有7名传承人填错自己的级别或表示不清楚;超过八成(82.26%)的传承人能正确说出自己的保护单位,有近两成的传承人说错或说不上自己的保护单位。

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总体上看传承人都有较为稳定的归属定位,身体情况较为良好,传承积极性较高,而且大多为国营单位的退休人士,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和较为宽裕的闲暇时间,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传承人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但是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出传承人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在年龄、学历、学养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尤其是较少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传承的队伍,造成后继乏人的状态。传承人对非遗相关信息的掌握较为滞后,许多传承人不清楚自己项目的保护单位与保护级别,某种程度上说明他们对非遗工作的关心度不够,保护责任意识不强,这些都需要及时改进。

2.传承人工作参与情况及其解析

传承人的工作参与情况主要是指传承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要求,参与政府与保护单位组织的各种相关工作,包括传承、带徒、培训等。

参加传承活动方面,近二分之一(43.55%)的传承人每年参加非遗传承活动的次数超过10次,近四分之一(22.58%)的传承人每年参加非遗传承活动的次数少于3次。从传承人的意愿来看,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类传承活动的意愿强烈,超过八成(82.26%)的传承人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参加各类传承活动。仅有1人(87岁,刚做完手术)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非遗传承活动,比例不到1.6%。

收徒带徒方面,有68位(71.58%)传承人已经收有徒弟,其余的大多是年轻的传承人,尚未收徒。学生人数从1人到1000人不等,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43.55%)和公司职工(37.1%)。徒弟的来源,近七成(67.92%)为自愿报名,“保护单位指派”也占了近六成(58.49%),行政部门指定的学徒仅占3.77%(其中包括部分在自愿报名基础上,由保护单位选派参与非遗学习的情况)。从项目角度看,自愿报名的学生适合学习周期短、成果见效快的项目,例如剪纸、面塑等;另一部分项目如书画装裱技艺,由于学习周期长,需要长期固定一对一传授,因此学徒来源大多为“保护单位指派”。从保护单位的角度来看,如果保护单位为街道办事处,由于其非遗项目与街道发展结合,因此借助街道宣传平台在社区招生,自愿报名的学生较多;而如果保护单位为企业,则大多采用指派的方式进行传承,带徒收徒人数少,后继乏人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受访传承人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爱好者少、待遇低、就业渠道狭窄,此三项的选择人数依次为48.39%、38.71%和37.10%。由于学习周期不够长,加上收徒困难的缘故,传承人对学徒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填写“满意”的还不到两成(16.13%),填写“尚可”的为38.71%,不满意率高达四成(45.16%)。

参与培训方面,觉得自己“需要参加培训”和觉得自己“不需要参加培训”的传承人各占一半。询问部分传承人后得知,他们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希望能听到更符合自身项目特点的培训内容,而不是无针对性的非遗讲座。在选择希望参加培训的内容时,有七成传承人选择“政策法规类:解析非遗相关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是“前瞻导向类:实时解读文化领域新政策、新模式、新态势”,占近七成;再次是“专业技术类:非遗专业能力技能提升系列课程”,占近六成。在选择希望参加培训的形式中,近九成的传承人选择“专题讲座(半天)”的模式,有超过五成的传承人没有填写该项,选择“实践教学(一天)”和“专业论坛(2—3天研讨会)”模式的传承人分别占五成和三成。在选择培训师资时,超过七成的传承人选择“艺术或技艺大师”。同时,也有近七成的传承人选择知名学者,其次是选择一线专业人员,也有一部分传承人选择其他。在填写“参加培训的目的”这一选项时,选择“提高自身素质”的占78%,选择“开阔视野”的占65%,选择“寻找合作机会”的传承人占51%。可见,广大传承人还是把非遗培训作为一门课程,而非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广大传承人的市场意识还有待加强。在填写“参加培训是否愿意承担费用”这一选项时,选择“愿意”的仅过两成(20.97%),近四成(38.71%)传承人选择留空(实际上就是不愿意),其次是表示“看情况”,过三成(30.65%),还有近一成(9.6%)传承人明确表示“不愿意”。

传承人参与工作情况的调研内容,主要是针对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参与情况设置的。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传承人对这些年来由政府主导的传承、带徒、培训等工作的参加积极性较高,主动意识较强,基本上达到了《非遗法》以及非遗行政管理部门对传承人的要求。尤其是从目前传承人带徒的比例已经达到72.58%这一数据来看,徐汇区在传承工作的开展以及传承机制的维护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某些指标仍相对不理想,例如参与活动的人数比例依然相对较低,后继乏人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带徒收徒的难度依然较大等。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实际效果的指标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提高之处。例如传承人对所收徒弟的质量不甚满意,对某些培训的效果也不甚满意等,这都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是实际效果依然有待提高。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在传承人参与活动方面,某些传承人对非遗传承活动不重视或不了解,是参与度不足的主要因素,但也不排斥政府部门以及非遗保护单位在信息沟通、组织推动上存在欠缺。在收徒困难方面,爱好者少、待遇低、就业渠道狭窄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是解决收徒困难的关键所在。在培训方面,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刻板以及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等,是造成部分培训课程不能吸引传承人积极参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对传承人培训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师资配备进行调整与改进。

3.获得支持力度情况及其解析

支持力度,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以及保护单位对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各种支持情况,包括经费、场地、宣传推广、信息沟通以及传承人对政府与保护单位支持的认同度等。

经费支持方面,超过半数的受访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给予的支持资金为每年5万元以下,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每年的支持为0元。

场地支持方面,77.42%的受访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对其传承工作提供了固定场地的支持;16.13%的受访传承人表示没有固定场地;有6.45%的传承人未填此项。在这些场地中,有专门传习馆的占9.14%,有专门工作室的占13.21%,合用固定场地的占16.26%,其他形式固定场地(如在社区中为居民上课)的占24.39%,建立时间大多在2003年之后。场地提供者大多为保护单位,除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之外,也有一些是由作为保护单位的企业提供的。

宣传推广方面,41.94%的传承人对非遗相关的法规表示了解,41.94%的传承人表示有所耳闻,14.52%的传承人表示不了解,有1.61%的人此项未填。而对非遗政策的了解情况更加不容乐观,表示了解的仅有22人,占比为35.48%。在接受调查的传承人中,超过四成(45.16%)的传承人表示其项目有非遗项目微信公众号或平台,四成(40.32%)传承人明确表示没有推广平台,有近一成(9.68%)的传承人表示不太了解。

信息沟通方面,超过七成的受访传承人表示在2020年内,其保护单位跟自己主动联系的次数超过5次(“经常”),近一半(48.49%)的受访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与其联系的次数超过10次(“频繁”);有4名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从未与其联系过。

认同评价方面,超过八成(82.26%)的传承人给予自身项目保护单位“非常好”和“很好”的评价,仅3名传承人表示保护单位对其没有支持。

关于成立区非遗协会方面,56.45%的传承人表示“非常有必要”,32.26%的传承人认为“有必要”,仅有6.45%的传承人认为“无所谓”。

政府行政部门与非遗保护单位对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力度,是我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传承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传承人对政府与保护单位给予他们支持的情况是比较满意的,尤其在场地方面,保护单位大多为传承人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但是由于传承人人数较多,覆盖面较大,因而政府与保护单位的支持力度离部分传承人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资金扶持、宣传推广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应该为传承人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持,搭建更好的宣传推广平台,使非遗传承人能够心情舒畅,更有信心地投入非遗传承工作,为徐汇区的非遗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4.主要诉求及其解析

主要诉求,是指传承人在开展传承工作时对某些客观条件的要求与愿望,具体包括开展活动的经费、场地以及平台等。

总体诉求方面,资金、宣传、场地排名前三位。其中,近七成的传承人需要资金的支持。其次,有六成的传承人需要宣传上的帮助,还有四成多的传承人需要场地支持。

场地诉求方面,关于现有传承空间的面积,超过四成(41.94%)的传承人表示“不够”,近四成(38.71%)的传承人表示“尚可”,表示“足够”的不到两成(19.35%);有12人对传承空间的面积提出具体要求,要求从20—800平方米不等;有4人对单独的传承空间提出要求,例如需要专用工作室、独立的展示厅、固定的场所等;仅有1人表示项目不需要空间。

作品市场化诉求方面,传承人对于将其作品市场化表示“愿意”的超过六成,其中有8.06%的传承人由于对非遗作品市场化价值和前景不确定,没有填写此项。

对非遗管理部门与非遗保护单位的诉求方面,大多数传承人肯定了区级非遗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有几位传承人提出对非遗项目进行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的要求;传承人大多不希望非遗保护单位有经常变更的情况,如有些传承人提出,不少保护单位落在街道,而由于街道领导变动对项目的保护有影响,于是有少数传承人提出与保护单位进行更多互动的要求。

对传承人诉求的调查是与前一项支持力度的调查内容相辅相成的,主要是调查传承人对政府部门以及保护单位的具体要求。从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来看,经费、宣传、场地是传承人目前最需要得到帮助与扶持的,也是仅靠传承人本身的力量较难解决的。但是具体到个人,各调查对象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有些非遗项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难以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因此这些项目的传承人往往比较看重政府与保护单位的经费支持。而有些项目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经营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这些项目的传承人最关心的不是资金的扶持,而是如何借助政府推动来扩大影响,加大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政策扶持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项目而异。另外,应该进一步加强非遗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与岗位建设,形成较为稳定的人员队伍,建立较为稳定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为传承人建立更为规范、合理的工作保障,使非遗传承人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据。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解读,我们认为徐汇区的非遗传承人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总体上已经走上了一条较为良好的发展道路,具体表现为:已经形成一支相对较为稳定,具有一定数量的传承人队伍;传承人承担的各项主要工作,包括技艺传承、收徒带徒、参加培训等基本能够正常开展;政府部门与保护单位基本上为传承人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场地、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条件与支持;传承人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在传承人的自身条件、工作状况,以及政府与保护单位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与实际效果等方面,仍有继续改进与提高的必要。这主要表现为传承人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掌握信息量较小,工作条件有限,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以及政府部门与保护单位在资金、场地方面投入不足,与传承人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等。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改变现有人员结构,及时补充后备力量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情况,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改变现有人员结构,积极补充后备力量,通过各种奖励政策吸引年轻人从事非遗事业,拜师学艺,安于本业。对积极收徒带徒的传承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他们传承带徒的积极性。工艺技术学校等专业学校定向培养有志于从事非遗的人才,使他们的才艺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2.提高传承人学历学养,加强传承人责任意识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学历较低,学养不高,部分传承人责任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要为传承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学历学养,通过组织传承人进修、培训,参加各种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方式,使传承人进一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培训教育和组织学习的方式,使传承人了解《非遗法》、非遗保护条例、传承人考核标准等知识信息,加强传承人的责任意识,激发传承人对非遗事业的热爱。

3.提高活动频率,加大社会融入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参加传承工作与社会活动次数较少、频率较低的情况,要努力提高他们对非遗活动的参与度。通过民俗文化节、非遗精品展、非遗宣传日以及各种传统节日中非遗活动的举办,吸引传承人积极参与。鼓励传承人更加主动地在社区、校园、楼宇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带动其他人群共同投入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宣传活动。

4.改善传承机制,构筑传承基础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收徒带徒较为困难的情况,要逐渐改善传承机制,积极扶持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三种传承模式。逐渐增加区级传承人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培养更高级别的市级传承人乃至国家级传承人。逐渐形成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传承人的金字塔结构,构筑更为牢固的传承机制与传承基础,培育更为有利的传承土壤与环境。

5.提高培训质量,改善培训内容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提出的培训课程内容不够实际、培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要努力改变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索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合理性、多样性、实际性和趣味性,使传承人能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有所帮助。逐渐建立适合非遗培训的师资队伍,真正把既具有较高讲课水平与丰富知识,又较熟悉非遗保护工作的讲师请上讲台,而不是片面追求讲师的名气。

6.增加经费投入,扩充传承场所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有着较大诉求的经费、场所等问题,区政府与区文化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扩充传承场所。建议在每年的区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非遗专项资金,给予每位传承人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建议利用区内的一些可用空间资源,如小区空闲房屋、学校闲置教室以及街道文化中心的一些文化活动场所,为传承人创造更多的工作空间。建议在区内已有的各种文化创意园区中建立非遗传习所与非遗陈列室,使传承人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7.加强信息交流,增强宣传力度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社会影响较弱的情况,要积极建立政府部门、保护中心与传承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把有关非遗的信息及时向传承人告知与传递,并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听取传承人对非遗活动的反馈意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新闻报道、专题访谈、图片影像等方式,具体介绍传承人的事迹与活动,广泛宣传传承人的产品与技艺,为传承人扩大社会影响搭建广阔的平台。

8.建立规范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徐汇区传承人提出的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部门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稳定性等情况,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岗位制度与人事制度,努力做到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有稳定的专职岗位、稳定的人员队伍和规范的管理措施。及时制定有关传承人工作的政策法规与文件,包括传承人资金投入使用制度、传承人资格评审制度、传承人工作绩效评估制度以及传承人奖励与退出制度等,使全区非遗传承人的工作更有效、规范地推进。

本次调研,对于徐汇区的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未来的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我们计划继续依托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和保护理论研究上开拓新的思路,实现突破,如通过编写非遗读本、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深挖非遗项目内涵,鼓励传承人更多地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同时,通过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将其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徐汇区的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为徐汇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徐汇区遗传情况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上海徐汇区公园绿地系统空间演化研究
拓展网格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