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1-11-25 18:22
法制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纠纷案件债务人借贷

李 颖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

一、民间借贷案件概述

(一)民间借贷的内涵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发展得越来越成熟。民间借贷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遵循诚实守信、自愿互助的原则。从其效力来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一致时,即为认定有效。

可以将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公民与金融企业借贷。民间借贷的发展,解决了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满足部分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的同时,借贷纠纷也在慢慢加剧。

(二)民间借贷纠纷的特点

近些年来,由于民间借贷的繁荣发展,民间借贷所产生的纠纷也纷繁复杂。该纠纷兼具特殊性与普遍性,广泛存在于金融领域。总的来说,民间借贷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借贷规模扩大、资金来源和去向多样化、借贷形式多样化。

1.民间借贷规模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民间借贷的规模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从其对象上来看,民间借贷的对象——资金,其数额较大。从其空间角度来看,以往的民间借贷往往存在于亲朋好友之间,发挥着维系情感的作用,由传统的狭小地域转向为跨地域、跨省市的借贷。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滋生出一系列的弊病。

2.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与去向多样化

当前,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呈现多样化。就资金来源来看,当民间的民事主体有闲散资金之际,就会将资金用于民间借贷,从而谋求一定幅度的利润,从而进行借贷。就资金去向来看,传统的民间借贷往往用来填补资金缺口或者是满足生活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来源和去向较为多样,也会将资金用于生产领域、投资领域等等。

3.民间借贷形式多样化

当前,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再加上中介公司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发生,而民间借贷普遍存在着三种形式:直接借贷、间接借贷、转借贷。直接借贷体现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之中,往往是通过写欠条的方式进行;间接借贷往往发生于中间公司的介绍和撮合过程之中;而转借贷则是将借贷所取得的资金再次进行借贷。[1]

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现实困境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发展,而随着民间借贷的规模日渐扩大,形式日渐多样,由民间借贷所产生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而根据当前民间借贷纠纷的状况,这类案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借款主体难以确定、争议事实较难查清、纠纷案件性质确定困难、债务人出逃现象严重等问题。

(一)借款主体难以确定

资金使用缺乏监管,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是民间借贷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民间借贷合同往往会涉及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投资公司等等,由于各个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在确定借款主体时往往会产生纷争。借款主体难以认定,通常会使得案件的审理较为困难,而这也成为民事借贷纠纷案件的一个普遍性现象。[2]

(二)争议事实较难查清

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性,争议事实较难查清这一问题广泛存在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之中。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当事人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往往是想尽快寻求到资金解决自己的投资需求或者是生活需求。因此,民间借贷的手续通常缺乏规范性,尤其体现在担保手续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民间借贷也存在着欺骗行为,主要体现在借款人用欺骗的方式骗取资金。然而,正是由于一系列失范行为的存在,使得案件在审理过程中难以查清争议的事实。

首先,债务人往往无法举证该借贷是否存在着欺诈、重大误导等情形,因此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这一类案件无法进行查证,或者是查证较为困难。然而,由于民间借贷会涉及较大数额的金钱,倘若涉案事实无法准确认定,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侵害当事人一方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当法官认定的结果与案件的事实大相径庭之际,会加大法官审理案件的难度系数。

其次,单方证据使得法官难以查清案件事实。民间借贷的程序和手续都是缺乏规范性的,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债务人往往抱着“侥幸”或者“逃避”的心理而拒绝出庭。或者是借贷手续的失范使得债务人难以确定。因此在进行案件的审理时,债务人通常会缺席审理。如此形势之下,仅仅凭借债权人一方的证据难以准确地查清案件的事实。由此,审理过程也会极为困难。[3]

(三)纠纷案件性质确定困难

民间借贷的主体关系较为复杂,而民间借贷纠纷的性质往往难以确定。能否定性为借贷的法律关系,是民间借贷纠纷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就当前民间借贷纠纷的现状来看,由于民间借贷资金来源和去向的多样性,再加上市场对于资金借贷的需求,诸多职业化的借贷人和放贷人涌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群体在借贷过程中往往是凭借高额的利息来吸引资金,然而却将公司的入股文书作为合同签订的基础。市场上高额利息无法兑现的情况比比皆是,此时的借贷人会以公司的不良经营状况为由对抗民间借贷关系的处理方式。由此则会产生因缺乏合意的相关证明而出现纠纷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之下,案件是否归属为民间借贷的民事法律关系,则会难以进行认定。[4]

(四)债务人出逃现象严重

现有的民间借贷纠纷之中,债务人出逃现象屡见不鲜。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现有的融资体系和机制难以满足资金运行的需求,当市场的需求与资金的缺乏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时,民间借贷应运而生。然而,民间借贷的手续和程序均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形,信息渠道的匮乏使得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难以了解合同是否涉及欺骗的情形,从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又会滋生一系列的欺骗行为,如债务人的信用较差,并没有履行债务的条件,然而制造自己履约能力较好的假象,从而骗取债权人的资金。也就是说,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债务人骗取债权人的资金,随后即携款逃跑的情形。根据当前民间借贷纠纷的现状,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农村地区,一旦债款无法追回,则会使得债权人承担着巨大的损失。就当前民间借贷纠纷的发展现状,许多的案件是由于债务人逃跑,无法查询到债务人的信息,导致债款无法追回。[5]

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完善路径

(一)完善立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而立法上却缺乏明确与细致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立法规范的缺乏,将使得民间借贷纠纷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应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当完善立法以及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规范金融秩序,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可以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有益经验。在民间借贷方面,通过进行立法,详尽地规范民间借贷中可能存在的非法融资、非法集资的行为,严格把控金融行业的发展,使民间借贷从灰色地带中脱离出来。[6]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我国尚未建立和健全民间借贷管理机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多,民间借贷所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规范民间借贷纠纷,应当拓宽资本筹集渠道,拓宽信用贷款的覆盖面积,分析监控民间借贷的筹措过程。

首先,应当拓宽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民间借贷往往缺乏对债务人信用的审核,而这也成为民间借贷纠纷不断滋生的重要因素。时下,以个人信用进行贷款越来越成为金融行业贷款的关键性机制,在民间借贷中,应当不断改革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将信用贷款覆盖到中小贷款企业之中,确保贷款人基于良好的信用并且具备还款条件而进行贷款。

其次,分析监控民间资金筹措过程。对于资金的各种筹措渠道,应当就其比例、规模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进行优化分析,从而保障民间借贷市场的运行,并且及时规避风险。[7]

(三)增强公民风险投资意识,改善投资环境

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和利益,投资者们将资金引入到民间借贷领域之中,规范化管理的缺乏,又使得投资领域弊病诸多。如此形势之下,增强公民风险投资的意识、改善投资环境是应对民间借贷纠纷的有力武器。

完善金融融资体系,需要削弱高回报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对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认真权衡利弊,将资金融入信誉良好、经营良好的企业机构,在了解所有风险之后进行活动。如此一来,在获取利润时,往往较为保险,也不会给金融秩序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收益好、风险价偏低的金融产品,从而促使投资者进行投资。

提升公民法治意识,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法律知识的缺乏,法治意识的匮乏,都成为引发民间借贷纠纷的重要因子。由此,应当针对民间借贷展开法律宣传,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得公民了解投资的风险,在投资时更为谨慎。

(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民间金融活动的管理

民间借贷纠纷的增多,会给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带来损失和损害,而一旦金融行业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将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由此,应当加强民间金融活动的管理,对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测。在此过程中,应当设立监管和监测机构,对于妨碍市场秩序、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的打击。[8]

四、结语

民间借贷的增多,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问题是法治发展的应有之义,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民间借贷的特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问题入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之中,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需要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而完善立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强公民风险投资意识,改善投资环境以及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民间金融活动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均是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路径。

猜你喜欢
纠纷案件债务人借贷
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有抵销权时保护保证人的两种模式及其选择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相邻纠纷案件判决的正当性困境及其论证补强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对我国涉嫌犯罪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机制的评析及重构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论我国虚假陈述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创新机制
等同特征判断标准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