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爱心暑托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11-25 07:24刘婧嫣
至爱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托班小班公益

文、图|刘婧嫣

01 爱心暑托班

2021年的夏天,是充满童真色彩的。作为一名在上海师范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我在课余时间就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志愿者工作,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也作为组长,召集三五好友,组织举办起了爱心学校,同时也是为了圆一个长久以来的梦。

与爱心暑托班的缘分,起于12年前。那时还是孩童的我,和别的小朋友待在家里不一样,参加了漕河泾街道的爱心暑托班,和同伴一起学习、玩耍,度过了许多个快乐的暑假。夏天从此变得丰富多彩,充实有趣的课程也成了我每年最期待的事!而那时,最崇拜的便是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每天,他们都会陪着我们,管理秩序,辅导作业,上课、玩游戏,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地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他们都是来自九点社工站的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他们,每天累到趴在桌上睡着的他们,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的他们……在幼小的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当志愿者,我也要回来传承这份爱心,将公益精神一代代传扬下去!

从小,我就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在那个志愿者时长还不是“必修课”的时候。小学时的我就主动报名参加教社区老人学英语的活动多次;再大些时便走出学校,走进社区,为老人提供更多服务;进入高中,更是在要求的40小时志愿时长之外,额外完成了20小时的志愿服务……这些都单纯因为我很享受做志愿者时那份可以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感,看到被服务者在获得帮助后绽放灿烂笑容时的成就感,原来自己的微薄之力,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别人!

而进入大学后,我变得更加独立,在公益方面,也有了更多作为个体能做的事。只要自己有想法、有一颗做公益的心,就一定能找到机会。于是,今年暑假,趁着学校鼓励举办“爱心学校”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便主动去联系了曾经的暑托班老师,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回来当志愿者来上课。老师很高兴我们当初这批孩子能回来,欣然答应。就这样,我和爱心暑托班再续前缘,只不过这一次,身份转换……

虽然从小就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但当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我才发现一切是多么的不易。首先是备课,因为暑托班分为大班和小班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班是四五年级,年龄稍大的孩子,而小班则是一到三年级,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此一来,课程的难度也应有所区分。尽管有了这一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难的。拿配音课程来说,本想着小班以欣赏为主,大班尝试配音。但实则小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也很想尝试一番;反而是大班的同学,或害羞,或觉得太简单,不愿意搭理我们,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了。另外,在课堂中,一组同学在体验的时候,其他同学往往无所事事,对活动的兴趣不大就开始各干各的了,这么一来课堂秩序就难以维持。于是就需要我们的临场反应,如发现同学们看短片时就会迅速安静下来,专注于视频,而我们也就能获得短暂的清闲;给同学们准备一些小奖品,可以很大程度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信下一次自己再上课时,之前未曾考虑周全的地方,会加以完善。

我认为,公益很有魅力的一点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从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老师只是其中一例,还有很多这样的体验。公益,可能不是一种职业,但却给了每个普通人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在短暂的交叠中,体验另一种的人生轨迹,从中收获许多成长,也在帮助他人,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吧!

欢迎扫描关注《至爱》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02 爱心暑托班

03 爱心暑托班

辛苦之余,想起曾经看到过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累倒在休息室里,睡成一排的样子,如今,自己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敬意更添一分。不过看到小朋友们学习到新鲜有趣的知识时,眼里发出的光;听到小朋友们笑着说“姐姐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上课呀?我还想学这些有趣的课程”,心里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一扫疲惫。

下课后,和当时带我们的老师聊天时,老师看着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你们都这么大了。回来挺好的,你们也能换个角度看看,就能知道当时你们有多皮了哈哈!”

“哈哈哈,有吗?我们小时候没他们那么皮吧!现在的‘熊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难带多了!”

“嗯,现在我自己回想,也会担心那时候自己对你们是不是太凶了,因为那时候我也是刚刚接触暑托班,刚开始当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和你们相处。我们也都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成长的啊……”

这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想,这也是公益收获的一种体现吧。公益不仅让我们收获知识、见识、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们产生的珍贵友谊;更收获了成长,锻炼了自己,让自己有所突破并有了生活的新尝试;还收获了社会阅历,无论是人情世故的处理,还是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的体验,都是公益所带给我的丰富收获。更重要的是,我对公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做公益,虽然从来都是不求回报的,但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一直在收获着回报。我们所获得的回报,从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食粮。就如前面所说的“情谊”“见识”“成长”“阅历”……这些都是我们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所收获的,没有向任何人索取,却在我们用心付出的一点一滴中反映回我们自己身上。

而我们这样一批从小在公益志愿者们的爱中长大的孩子,如今回来反哺暑托班,也是公益收获的一种反馈。那些公益受助者,都谨记曾经接受的无私的爱与关怀,于心间埋下公益的种子,在未来,通过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我想,这大概就是每一个做公益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回报”吧。

猜你喜欢
托班小班公益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公益暑托班,不妨尝试推广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多措并举,缓解托班幼儿入园焦虑
沪上托班火热,看质量要折扣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