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引领 融入传统文化精华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11-25 22:04陈雯石磊
职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陈雯 石磊

关键词:世赛成果转化 传统文化课程 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QJY20191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世赛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

海南省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第45届世赛全国选拔赛中,学院共有7个项目8名选手入围国家集训队,其中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选手陈绵睿和云计算项目选手何宇航均获得第二名,两名选手成功晋级备选选手。学院被人社部批准为第45届世赛塑料模具工程、机电一体化及云计算三个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

但是,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世赛选手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世赛的意义何在?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或几十个顶尖技能人才吗?对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培养不出一名正选选手的学校是否徒劳无功?经过不断思索,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世赛的真正意义在于“引领”,世赛的获奖者可以作为研究技能教育的标杆,参与世赛选手培养的过程就是探索技能教育规律的过程。技工教育不能以培养世赛选手为目标,而应将着力点放在成千上万的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上。

融入传统文化精华的职业素养培养是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世赛并不是纯粹的技能竞赛,而是选手职业素养的较量。一名成功的世赛选手,必定兼具技能与职业素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学校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含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在海南省技师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与世界技能大赛相伴相生。2011年学院就尝试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带入课堂,从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建构、师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2017年学院被评为“海南省传统文化示范校”。最近几年,学院在世赛选手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逐步深入,于2018年在各系开设世赛转化试点班,开启了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世赛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培养模式,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世赛理念与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一)全方位教育人

1.在“敬、净、静”中潜移默化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家强调“敬”,佛家强调“净”,道家强调“静”。孔子主张“执事敬”(《论语·子路第十三》),即做事的时候,要有一颗“敬”的心,不要马虎大意。佛家追求净而无染。老子认为“静胜躁,寒胜热”(《道德经》),“静”指的是冷静、安静,以此达到古人所謂的“静能生百慧”的境界。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用儒家的“敬”教育学生任何事都需要认真对待,做到“居处必恭”,例如:在宿舍,卫生间、盥洗房不乱摆个人杂物,衣服必须整齐叠好,不散乱堆放等。用佛家所追求的净而无染,要求学生做到“居处必净”,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主动参与洒扫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还可以用道家的“静”告诫学生戒除焦躁情绪,收敛浮躁和散乱的心,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做事,静下心来竞赛。这一切不仅是日常教育所必需的,而且也与世赛密切相关。我们从世赛过程中可以发现:良好的习惯与心态对竞赛成绩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世赛工业控制评分标准中要求精准、精细,这些职业素养都要求选手做到认真细致、注重卫生、冷静应对。

2.在全时段的“礼、乐文化”中润物细无声

海南省技师学院在提升学生素养、创设情境育人模式方面的举措有:第一,制定“上、下课仪程”和标准化课堂口令,课前诵读“励志格言”(摘选四书五经等经典),课后诵读“感恩词”等课堂礼仪实施办法,营造传统文化尊重师长的仪式感,培养学生对于老师和知识的敬重。第二,按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整理出孝亲、尊师、爱国、诚信、友善、工匠精神等德育视频,分阶段和分板块充实学生的晚修时间。第三,通过拍摄“礼助自贸港 做文明中职生”校园礼仪小视频、课节手语操等助力学生礼仪习惯的学习和培养。第四,汇编校园礼仪系列主题班会成果,让礼的教学成果普惠全院学生。第五,在学院“青年之声”广播站播报内容中融入经典诵读、德育故事、有声读物等,从起床至就寝全时段插放德音雅乐,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专设“经典伴我成长”传统文化专栏。

(二)开设特色传统文化课程

海南省技师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在调研、研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世赛转化试点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以经典为依据,从树立四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首先,培育学生守礼:从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爱家爱国的品德方面来落实。其次,师生共同营建幸福和乐的班级文化,结合学生特点,从日常修身、待人接物中提升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再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实训车间、实验室,将知识、技能、德行教育三合一来提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最后,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并延伸至家庭、工作单位及社会。

结合世赛项目对职业规范操作有严格要求的特点,诸如保护环境、场地洁净、材料使用、工量具摆放、安全规范操作等评价内容,制订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世赛理念与元素,将世赛精神融入教学,从而使得课程具有普适性。

(三)改进实训课程职业素养评价考核内容和机制

学院试点在各系组建世赛成果转化试点工作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研究世赛技术文件,结合各系专业重构、前期一体化试点和行业、企业调研等具体情况,将学生在校几年专业学习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逐一列出,按照专业特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规律,将各项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分别安排在各学期各专业实训课程中。每学期重点落实1~3项职业素养的养成,实训教师与传统文化教师齐抓共管。传统文化教师负责为学生进行解读、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并协助制定评价表。按实训项目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企业专家评价等,并建档管理,跟踪培养效果,为下一门课程素养的培养、训练提供依据。总之,项目技能评价紧跟行业、企业需求,鉴定评价由侧重结果评价向注重职业素养、规范、安全、环保等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转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和职业素养,形成有计划、分阶段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四、融入传统文化精华的世赛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2018年学院在八个系开设世赛成果转化试点班,现共计有15个班。各班每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2节。教室、实训室、宿舍环境教育布置方案和理念在学院各系部试点班级使用。各系在试点专业的实训课评价中增加职业素养评价考核内容。试点工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师的认同、家长的好评。学校在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反馈调查中发现:同学们能自己整理好物品、衣物的达65.5%;父母叫,能及时回应的为83.1%以上;父母责备,安静聆听的72.3%以上;出门征求父母同意的达70.95%;82%家长认为开设传统文课程,孩子孝顺和懂事很多。课堂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结果表明:课前能调整课桌椅、把学习用品整齐摆放的为90%;老师叫到会立即应答、主动起立的达90.17%;在楼道遇到老师能稍做停留、微笑问好的达80%。

五、小结

世赛成果转化的试点工作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院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世赛成果转化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各系部专题研究能力的提高,完善了实训项目技能评价标准,转变了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了参与试点教师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印证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如何持续以融入传统文化精华为抓手将转化成果运用在全院日常班级管理和课程教学中,还需要一段时间段的研究和提炼。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从世赛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在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1] 马玲.技工院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8(7).

[2]郑佳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日常工作的路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8(3).

[3]辜东莲,盘笑莲,贾海成.我国世赛成果转化现状研究与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卷)[J].中国培训,2020(2).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