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5 21:59潘家新徐燕陈怡玲陈旭红李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产业模式问题

潘家新 徐燕 陈怡玲 陈旭红 李荣

摘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由于城乡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知识阻隔等问题,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遭遇困境,需要通过信息扶贫驱动产业扶贫的途径加以解决。基于信息扶贫的视角分析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从服务、人员、平台、资源4个方面,提出以信息扶贫驱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扶贫;产业;问题;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0-024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Vision of Inform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AN Jia-xin, XU Yan, CHEN Yi-ling et al (Guangx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primary goal of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Due to the urban and rural digital divide, information asymmetry, knowledge barrier and so on,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has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with inform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ervice, person, platform and resourc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y;Problem;Pattern;Path

基金项目 广西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天峨县信息扶贫现状与对策研究”(基研专项2020J-02)。

作者简介 潘家新(1987—),男,广西南宁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文献咨询服务、科技报告、专利分析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26;修回日期 2021-03-23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1]。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和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拔寨”阶段的难点和重点主要落在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不少贫困县和农村投入大量的资金项目扶持培育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摘帽,贫困人口总体规模持续减少,最终退出贫困序列。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样将“产业兴旺”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任务,要求农村做大做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当前有大量外部资源要素流入到贫困地区,即加快促进乡村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又看到产业扶贫投资的边际递减效应开始显现。针对扶贫项目的绩效评估表明,有效信息供给不足、扶贫信息扩散受限、信息传播平台匮乏、信息传播效率低下都制约了贫困人口对产业项目信息的识别、采纳和应用[2]。农村已出现“经济贫困+信息貧困”双重“马太效应”,如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贫困户需求脱节、贫困户参与程度低、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同质化等,使得产业扶贫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成效,需要同步补齐信息贫困的短板,通过信息供给传播与转化增值来持续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致富。鉴于此,笔者基于信息扶贫的视角分析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从服务、人员、平台、资源4个方面,提出以信息扶贫驱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信息贫困问题

1.1 产业发展面临人力资本低下的问题

贫困农户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底端,农村产业发展首先面临人力资本低下的瓶颈问题。一是呈现素质型信息贫困。农村的农户长期生活在“熟人社会”,沿袭固有的家庭生活习惯,平时获取产业信息主要依靠邻里熟人介绍和自身经验积累[3],相互参照进行农业生产,不愿冒险尝试发展新的产业。近年来,受政府部门“输血式”扶贫经费物资扶持,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有所反弹,如农民的小农意识里将尝试新产业的内在动力与政府经费扶持挂钩。留守农村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信息需求疲弱、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缺乏,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低位,影响农村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二是有用信息供给不足。能带动产业发展且拥有较高知识存量的信息“精英”主要集中于城镇,而留守农村的“能人”发展产业项目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研判的信息基础。由于对农村信息需求的重视不够、识别难度较大、定制生产信息成本较高,面向农村关于生产、市场、政策等有用产业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4],造成产业品种利润不高、规模经济效应缺乏、农民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1.2 立项遴选产业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从信息传递来看,信息首先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外界媒介传递给农村信息“精英”,再由信息“精英”传递给农村的信息贫困者[5],构成地方政府内部独立垂直的人际传播模式。农村发展产业离不开政府产业项目的扶持带动,但政府主要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注入活力,并不能代替市场规律。在以人际关系为信息传播链条的模式下开展产业扶贫,有些村落由于缺乏因地制宜和市场需求的考量而导致产业项目失败,反过来影响政府部门、信息“精英”在产业带动过程中所构筑的威望。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项目相关信息在农村高度依赖人际传播,处于传播链条顶端的决策人员在获取反馈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急于项目落地,遴选培育产业之时缺乏研判信息基础和反馈信息机制,导致多数农村不约而同地选择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药材等短平快的种养产业项目,相关的市场评估、产业遴选、规划布局、差异化与错位发展等方面难以顾及,确定产业项目时出现同质化现象[6]。

1.3 平台企业培育产业缺乏带动效应

平台企业在农村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其经营的农产品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与市场规模,由于农村普遍存在山石地貌、土地细碎、交通运输和信息传输条件落后等现象,小农经营模式仍然盛行,无法与规模化的产业化基础与平台运作相匹配。一些平台企业尚未完成产业链布局,仅局限于农产品产销环节或松散的买卖关系,出于自身地位优势与资本主义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平台企业与小农户的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利益冲突与竞争关系,影响农户对产业化的信心和积极性[7]。连接农户与大市场的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农户大多依据处在供应链上众多节点的经销商或个人了解市场需求信息,使作为供应方的农户与市场需求方信息割裂,造成供需失衡的“牛鞭效应”普遍存在。因而,农村平台企业市场和社会化力量缺乏成长的土壤,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平台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信息整合能力欠缺,影响其产业示范带动的核心作用。

1.4 产业供应链缺乏信息聚合价值

一是企业之间信息资源互相“割裂”,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个体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参与主体之间各自为政,阻碍建立形成信任和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8]。产业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几乎以口头形式传递,缺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得不到优化配置,使得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流通效率低下,制约了农业供应链信息聚合价值的创造与发挥。二是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个体农户难以参与供应链电子商务环节。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使农村信息产品生产成本与传播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信息传播的通达性与时效性,使信息聚合价值贬损,影响了农民对信息的理解、吸收、利用、信息使用效果反馈及后续信息需求的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业发展中的信息贫困。进村服务站、益农信息社分别是商务部门、农业部门主导建设,但人员配备与平台服务站仍处于虚设状态,“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电子商务模式尚未具备运营能力基础[4]。

2 信息扶贫驱动农村产业发展的要素

信息扶贫驱动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从服务、人员、平台、资源4个核心要素发力,其中信息人员发挥的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贯穿于整个信息传播流动系统,他们主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信息服务活动,搭建信息平台企业,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引导信息、人才、资金、政策、项目等资源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带动农业经营主体、贫困农户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目标。

2.1 服务要素 为克服产业带动中面临的信息贫困问题,提高产业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与活力,在不同阶段全产业链条对农户劳动力、返乡创业者、项目决策人员等不同主体开展相关信息服务活动,为产业发展持续不断注入信息“活力”。例如,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络中心、文化馆、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信息咨询中心、新闻出版单位等一般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设施优势、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承担着信息沟通、中介、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可以充当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信息服务[9]。

2.2 人员要素

农村信息“精英”是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第一资源和重要保证。通过派驻干部下乡、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等举措,扩充信息“精英”的来源渠道,巩固产业带动发展过程中信息传播链条,加强信息“精英”良性互动与交流沟通,可以为决策人员及时准确获得产业项目立项研判所需的市场、技术、项目、资金、政策、环境等反馈信息,为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机制[8]。信息“精英”开展信息服务活动建立在双向传导信息机制的基础之上,不仅扩散传播技能、技术、市场、资金等各类产业要素信息,还从中采集农户产业需求、与本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品种等农业供应链信息,并通过信息“精英”向产业决策者传导反馈。

2.3 平台要素

小农经济背景下的特色产业要向具备规模效应的农业产业化转型,由零碎的“点”状分布向“线”和“面”的整体态势发展,离不开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平台企业的示范带动。平台企业充当“把关人”角色,具有更高的信息整合能力,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与集成,提升对信息的搜集和辨识能力,加强横向上农户之间、在纵向上密切农户与企业的联结协作,促使松散型的小农组织向管理科学的合作形态转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市场风险。例如,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对接线上市场,利用自身信息放大功能和管理运营水平,可以突破农村本地市场与资源的区域限制[10]

2.4 资源要素

产业扶贫要满足不同个体对信息资源的有效供给,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量并成为当地的信息“精英”。为了使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并能快速到达信息需求者、转变成有市场价值的信息产品,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加快现代化的信息基礎设施建设,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以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把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组织联结成为一体化网链体系,提高农业资源的优化集成度与信息聚合价值。平台企业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及时传递、更新、储存相关产业信息,最终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得以在平台企业之间沉化。

3 信息扶贫驱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整合信息服务职能,提升受众个体信息素养

一是设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面向不同受众个体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由于相关信息服务单位隶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并在业务职能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向农村开展“蜻蜓点水”式的信息服务缺乏常态化机制。信息服务机构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对贫困人口进行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经营指导等,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技巧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贫困人口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敏感度,增强他们适应市场与抗击风险的能力。二是督导信息“精英”面向不同受众传播扩散产业信息。在政府部署引导和社会创业驱动下,信息“精英”一方面需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田野一线挖掘农民的潜在信息需求,利用自身信息储量向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传播产业信息和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产品,包括农业技术、市场需求、产销对接、成果转化等,为当地探索发展出成功的产业业态输入自身携带的外界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在开展服务活动中收集市场导向、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等基础条件信息,依据自身现有的信息敏感度与信息储量,按照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原则培育发展本土化特色产业。

3.2 巩固人际传播链条,建立信息双向传播机制

一是引进培育信息“精英”。可以从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退伍军人等人才队伍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以此源源不断向乡村输送信息“精英”,有机嵌人到农村场域进行产业扶贫。通过落实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下派驻村干部,他们不仅是政府产业政策执行者,同时也是培育引进更多信息“精英”的引路人,可以运用个人的权力资源、社会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运用于产业发展工作中,以信息“精英”为核心的人际传播链条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在城乡双向流动,从而驱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8]。二是对产业项目的决策程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以领导干部、社会中介、农技专家、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群众代表等为成员的第三方信息人员体系,全面评估政府主导下扶贫产业项目的市场需求、品种遴选与规划布局[2]。通过将基于人际传播且以信息“精英”为核心成员的第三方纳入产业项目的评估决策程序,让科学准确的信息在决策人员与基层一線参与人员之间的桥梁双向流动,从而提高产业项目立项的科学性与成功率。

3.3 构建产业集群模式,强化企业信息整合能力

一是推动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鼓励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者等信息“精英”投身到平台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部分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平台企业进行规模种植,企业与农户之间探索建立“电商+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平台企业优先给予技术指导、金融信贷、农机作业、新品种推广等政策扶持,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二是组建电商服务团队,推动平台企业完善内部管理。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程,采用“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务”的形式招纳电商服务团队开展专业化运营,向平台企业提供物流仓储、品牌策划、产销对接、财务咨询等服务,推动平台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迈入发展快车道,增强平台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信息整合能力。三是建立以平台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采取产业奖补等普惠性的政策扶持措施,构建“大企业+农户”的集群发展模式,积极发挥平台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消除上游农户与下游客户间的信息壁垒,建成有专业化分工的、纵向与横向联结的农业产业集群[11-14]。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一是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贫困地区建立基本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入乡进村创造条件。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依托,加强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搭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销售格局。充分整合订单传递、生产资料、种植加工等现有信息资源,构建农业公共信息平台,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信息数据库,为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二是平台企业应积极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推动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资源和信息合作。协同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流通环节,在消费者与农户之间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根据客户需求实施农业定制化生产经营模式[14-15]。三是信息服务机构与信息“精英”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分析手段,进一步开发应用信息资源,为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推广、专家技术指导等应用服务,使贫困农户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贫困人口寻找和开拓市场。

49卷20期 潘家新等 信息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 结语

当前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时期,信息扶贫成为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在产业扶贫工作机制中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农村产业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信息贫困问题,从服务、人员、平台、资源4个维度构建“信息扶贫+产业扶贫”相辅相成的模式与路径,有助于贫困群体充分分享“数字红利”和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宏邦,李天龙.信息扶贫及其实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0(4):179-187.

[2] 郑素侠,宋杨.空间视野下我国信息贫困的分布特征与政策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7):21-27.

[3] 郑素侠,张天娇.“小世界”中的信息贫困与信息扶贫策略:基于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的田野调查[J].当代传播,2019(4):49-53.

[4] 丁建军,赵奇钊.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与减贫对策: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 58(2):75-78,108.

[5] 陈雪涛.信息扶贫视域下沧源佤族地区信息传播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6] 李冬慧,乔陆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J].求实,2019(6):81-91.

[7] 王乐君,寇广增,王斯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2):89-97.

[8] 蒋永甫,莫荣妹.干部下乡、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6(5):162-168.

[9] 程春生,冀宪武.农业信息扶贫: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索,2004(5):59-61.

[10] 斯丽娟.数字经济时代农村信息扶贫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路径优化[J].图书与情报,2019(2):37-45.

[11] 黄宁.基于电子商务的新疆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模式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12] 李静.秦巴山区信息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2020(5):34-40,49.

[13] 谢阳群,汪传雷.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 24(6):426-430.

[14] 连宫莹,冀成友.集成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灵魂”[N].中华合作时报,2019-11-01(A06).

[15] 李金悦.绥化市农业产业化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产业模式问题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