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2021-11-26 02:18袁慧婷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号子恩施土家族

袁慧婷

引 言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且由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较大,因而展现出五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态势。[1]它不仅高度地反映出了人们的生活期待和美好理想,更是对地域发展历史和民族性格情怀的真实写照。恩施是土家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歌作为土家族人民抒情寄志、书写时代变化的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与娱乐功能。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境遇下,如何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待土家族民歌,对于推动地域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和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这一视角出发,在概述恩施土家族民歌的基础上,对当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新时期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一、恩施土家族民歌概述

(一)体裁与题材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体裁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劳动号子、山歌与小调。劳动号子主要在土家族生产活动中运用,根据不同的用途而产生不同题材的号子民歌。主要的题材有船工号子、石工号子、打油号子等。从号子民歌题材多样性的角度看,土家族人民非常重视号子民歌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号子可以起到鼓舞劳动情绪和调节身体疲劳的作用;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山间、田间劳作时所唱的歌曲,同时也具有娱乐性的功能。从题材上看,根据劳作的特点可分为采茶歌、砍柴歌、放牛歌等不同的类型,这些山歌的特点在于运用现成的曲调进行填词,有着较强的即兴性。小调民歌在土家族民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多表现日常生活事象,其中与采茶事象有关的民歌最具特色,形成了独具体系的土家族采茶音乐,如《绣花采茶》、《算盘采茶》等。

(二)音乐风格

土家族文化是典型的山地文化,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和封闭的思维模式,这和与其的热烈奔放的文化特质完全一致。[2]恩施土家族民歌由来已久,早期受到荆楚文化的影响,多具有高亢、嘹亮的演唱特点,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恩施土家族和外界交流的不断频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平原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响,特别是明清以来民间小调中的“竹枝词”成为影响土家族民歌的主要因素。恩施土家族民歌在音乐形态上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性音阶为主,从调式上看,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徵调式次之,旋法以二度、三度级进为主,在句尾常出现四度上行或下行的跳进,多在调式的主音、下属音和属音上。[3]从结构上看,小调民歌多为方整型的乐句结构,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山歌的结构较为丰富,以四句子、五句子结构居多,其中四句子山歌多采用对唱的形式,每一句的歌词为七言,五句子山歌的歌词则是在奇数句上押韵,与四句子山歌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文化价值

恩施土家族民歌主要体现出了两个方面的文化价值:一是体现出土家族人民生活社会时代性的特点。土家族人民将自己的生活情形融入到了民歌之中,用歌声表现出了对社会时代的看法,如根据传统小调旋律改编的新民歌《五更调》,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人民喜获丰收田的愉悦心情,其中“打倒地主分了田,耕牛农具样样全”一句,正式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二是体现出了浓厚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家族人民有着多样性的民间传统节日,在不同的节日中演唱不同的民歌是土家族人民最为明显的风俗习惯,而这些传统民歌也正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土家族灯调民歌《闹花灯》就是一首借传统佳节表现男女青年相亲相爱的情景。歌词中“郎是腊月三十晚,姐是元宵闹花灯”就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了美好的生活情趣。

二、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传唱人才的缺乏

恩施土家族民歌主要是在恩施地区传唱,正是由于恩施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造就了民歌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歌的传唱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传唱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流行音乐文化的引入,为传统民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4]当今大多数土家族青年很少传唱传统民歌,而是更多的接受流行音乐文化;二是随着恩施地区与外部地区的不断交流,很多土家族人民外出就读、就业,甚至在外地定居生活,所以当这一群体脱离了民歌文化的环境,造成了本地民歌传唱人才资源的流失。三是缺乏相应的音乐教育。从当前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对民歌的传承,单纯的依靠口传心授、村落传承等自然传承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更多的依赖教育传承。就目前民歌音乐教育现状看,还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歌传唱人才的培养。

(二)缺乏民歌研究体系的建构

对民歌的传承离不开理论的探索与支持,建构民歌研究体系的基础是对未发现民歌的挖掘、对现有民歌的探索。恩施土家族民歌体裁丰富,题材多样,是对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对民歌研究体系的建构对研究土家族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从当前关于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的角度看,主要是集中在对音乐本体的探索,还没有实现与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的融合研究。从当前时代文化发展看,单纯的对民歌进行音乐研究并不能推动民歌的发展,而是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民歌进行全方面探讨,只有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研究体系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歌艺术的发展。

(三)缺少专业音乐创作的支持

民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体裁,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传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注定了民歌与时代发展的紧密关系。[5]从20 世纪我国民歌发展的视角看,新民歌体裁的产生即体现出了这一特点。除此之外,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为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专业音乐创作的介入,很多的传统民歌得以改编或者进行新民歌的创作,集中地体现出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族声乐的融合。恩施土家族民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特点以及民间创作手法的丰富性特点应当与专业音乐创作实现高度地融合,然而从当前现状看,运用专业音乐创作手法去实现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新时期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利用第三产业促进民歌传播

地域性或者民族性是民歌的主要特点,也是民歌难以实现广为传播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与流行音乐最为明显的区别,这种特点造就了民歌的传播地域小、受众群体少的结果。所以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扩大传播地域、扩充受众群体。作为地方文化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地域条件去扩大民歌的影响。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北依武当山,清江从地域内穿梭而过,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逐渐的成为恩施地区的主导产业,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收入也逐年提高。因此,在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方面,应当与旅游业充分结合,积极打造民歌文化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一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如在拍摄有关恩施地区的宣传片、记录片时,可以加入土家族人民演唱民歌的元素,并配以土家族民歌音乐,使其体现出民族风情效果;二是在恩施的旅游景点可以进行土家族民歌的展演或者比赛活动,并加入相应的民歌知识问答活动,可以让游客领略到土家族民歌的风采。

(二)建立民歌研究机构,推动理论建设

在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方面,相关的文化部门应当单独设立民歌研究机构,由音乐专职人员负责民歌的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首先,在民歌挖掘和搜集上,需要专业人员带着录音设备进行采集并进行记录,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记录好民歌的分布和风格特点,并以曲谱的形式进行记录。其次,在理论研究工作上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民歌进行音乐本体研究,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视角看,对音乐本体的研究不仅仅只是对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探索,还需要从相关的音乐事象中研究民歌的社会功能;二是在民歌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民歌进行全面的探讨。以土家族号子音乐为例,由于劳动事象和品种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号子民歌,这些号子音乐虽然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存在于不同的地域或者在风俗上的差异,在风格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结合相应的学科进行探讨有助于全面的认识民歌的风貌。再次,对民歌进行理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不只是为了积累资料,而是为了更为有效的推动恩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对民歌进行理论研究时,还需要与具体的音乐文化活动相结合。

(三)开展民歌文化进校园活动

“传统艺术进校园”是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政策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项活动在实施以来,对于推广、普及传统艺术和培养艺术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地作用。从传统艺术进行校园的普及性上看,可以说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在中小学校中,素拓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开设为传统文化的普及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在恩施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中,以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也得以广泛的开展起来,如2016 年12 月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民歌民舞进校园活动中,形成了师生全员参与、民间艺人指导表演的良好氛围,使《龙船调》、《六口茶》以及“摆手舞”等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歌、民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师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土家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四)将民歌纳入高校声乐教育,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从当前高校声乐专业的设置看,主要有声乐表演和声乐教育两个主要专业,其中声乐表演专业主要是培养表演人才,为专业艺术团体输入民歌演唱人才;声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声乐教师,主要的对口单位为学校、少年宫等具有教学资质的机构。因此,把恩施土家族民歌纳入到高校声乐教育中,可以对土家族民歌起到传承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家族民歌自然传承的现状。在具体的实施上,需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一是选择优秀的土家族民歌作为声乐教学内容。在众多的恩施土家族民歌中不乏有诸多优秀的歌曲,高校教师在进行歌曲选择时,需要对各种民歌进行甄别,在每种体裁的民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民歌的传统风格。民歌的特点在于地域性、民族性,在风格上受到语言、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民歌传统唱法的角度探索与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结合,尽可能的保留土家族民歌的民族性特点;三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民歌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以便于形成相应的教学经验理论,对今后的土家族民歌教学实践可实现有效性的指导。

(五)运用专业作曲技术,创作新民歌

民歌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专业作曲技术的支撑,运用专业作曲技术进行民歌创作既能够将优秀的民歌素材得以有效的传承,同时又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民歌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2014 年有恩施州委宣传部、恩施州文体局主办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唱响恩施歌曲征集”的活动中,就产生一批优秀的新民歌作品,如《醉了,恩施》(鲍方作词、张祖成作曲)、《美丽恩施我的家》(陈善友作词、张安学作曲)等歌曲,就集中地体现出了传统民歌素材在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运用,随着这些歌曲作品的创作和传唱,也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土家族民歌的美丽。

结 语

传统民歌具有来自民间情怀和魅力,体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对民歌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歌进行改编还是创作新民歌,都需要保留传统民歌中的精华成分,在新民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向传统民歌学习,特别是传统民歌的创作手法特点需要的运用到专业音乐创作中。二是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合理机制。由于恩施土家族民歌传唱人才的缺乏,在培养歌唱人才方面需要建立起合理的机制,特别是在运用现代声乐技术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高度重视对传统唱法的保留,因为很多民歌在风格的表现上依赖于传统唱法,也就是要体现出所谓的演唱味道。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在对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到传统元素,又不能脱离开时代发展的特点,只有在两者的相互融合中才能够体现出传承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号子恩施土家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土家族情歌
我家的“号子”
飞檐走壁
土家风情惹人醉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