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虎艺术歌曲《声声慢》的音乐特征探究

2021-11-26 02:18刘美凤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声声慢和弦词人

刘美凤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南宋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作《声声慢》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1933 年,著名作曲家张肖虎(1914-1997)因“九一八事变”有感而发,为李清照的《声声慢》谱曲并编配了伴奏。日军的侵略导致了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难、人民疾苦,凄惨的社会困境让张肖虎无以释压,由此联想到李清照作《声声慢》时的情境,也不由地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叹。

本文以杨曙光教授编著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年出版)一书所录张肖虎谱曲、编配伴奏的《声声慢》为文本分析对象①,重点研究此曲的音乐特征,从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曲式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不断流动的音符——节奏、节拍与旋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节拍与旋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动着的音符。艺术歌曲《声声慢》在节奏上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节奏型和组合方式,在节拍上将单拍子与复拍子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在旋律上以丰富的旋律进行方式和装饰性音调勾勒优美的旋律线条。

(一)节奏

丰富多样的节奏形态是这首歌的特点之一,节奏型的广泛运用和组合方式将这首歌的旋律有机地串连起来,前后两个部分的节拍变换更是带动了节奏的多样发展。歌词上阕内容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歌词下阕内容则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

从宏观角度上看,全曲整体呈现“先短后长”的节奏组合形态,如第9~13 小节为“短”,即较短时值的节奏组合,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相间,给人以紧凑的感觉,第14~16 小节为“长”,即较长时值的节奏组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三拍的长时值组合给人以舒缓的感觉。再如第40~47 小节为“短”,第48~52 小节为“长”。短时值节奏与长时值节奏交替的组合长短相宜、松紧相间,共同构成有急有慢、有张有弛的歌曲节奏形态,非常富有张力,表现的范围极其广泛,将词人集万千愁绪于一身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微观角度上看,多种不同的节奏型非规律性地贯穿全曲,与宋词自由随性、富于歌唱性的句式特点合二为一。如“寻、冷、暖、三杯”等字词运用了具有趋动性特点的“八十六”(XXX)节奏型,推动了音乐线条的前进和音乐情感的发展;“觅、凄、候”均应用“四个十六”(XXXX)均分式的节奏型,苦苦找寻后也没有结果的“觅”让词人深感冷清,“凄”惨和悲凉的心情在这寒冷的时“候”好像变得更浓烈,这种均分式的节奏型不仅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一字四音的音高安排让歌曲旋律内容显得更饱满,情感表达更充分。连音的偶尔出现也使得歌曲更加有“味”,如第42小节“憔悴”两字运用了二连音,在流动的三拍子旋律下突然冒出了平缓二拍子的感觉,十分新颖有趣。歌曲第18 小节钢琴伴奏延续了人声主旋律,音高不变,节奏上将原来的“四十六”改为了“前八后三连音”,同样的时值下,半拍一音和半拍三音形成了鲜明的缓急对比,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短而精巧,像一个突然的冒泡,让人眼前一亮。

(二)节拍

单拍子与复拍子的交替运用对这首具有较大结构的歌曲起到了一定的支撑性,歌曲第1~30、32~37 小节运用了单拍子四二拍,四二拍“强、弱”的强弱规律让强拍之间相隔了一个弱拍而延迟了强拍再现的时间,展现了平稳、抒情的音乐性格,抒发词人无法排遣的孤独、凄苦心情;歌曲第38~54 小节运用了复拍子八六拍,八六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强弱规律,其强拍每隔五拍才再现一次,因此音乐性格较四二拍而言更具有张力,流畅性更强,将词人惆怅、痛苦的心情尽情释放;歌曲第55~61 小节尾声再现了四二拍,结构上首尾呼应,虽然词人惆怅的心情尽情抒发出来了,但悲惨的现实依然如此,苦痛没有解决,当节拍回到开始的四二拍,孤独和凄凉又要涌上心头,这一切都在无限循环着。

强位节奏重音与弱位节奏重音的重音布局构成了歌曲A、B 部和歌词上、下阕的鲜明对比,上阕节奏重音都在强拍强位,而下阕节奏重音却放在了弱拍弱位,打破了传统艺术歌曲单调的节奏型运用与布局,使得《声声慢》这首歌脱颖而出。

(三)旋律

民族调式音的巧妙组合和旋律进行方式的多样性造就了美妙动听又凄婉哀怨的《声声慢》。张肖虎谱写这首歌的旋律时,在中国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偏音,增加了歌曲的旋律色彩,让歌曲听起来更饱满有内涵。如第13 小节同时加入了清角和变宫这两个偏音,fa、si 两音之间构成的三全音——增四度,和re音形成减六和弦的分解和弦,减六和弦不协和而向外扩张寻求解决的和弦特征,在歌曲中正表现着词人的孤独、凄凉和不安,想要找寻解决困境的办法。

“凄凄惨惨戚戚”由“si”到“mi”加入了偏音和辅助音的准下行直线进行,音乐性格较下行直线进行更细腻、婉转,将词人凄凉、悲痛的情绪表现得如泣如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围绕支点音“角”作上下穿越的波浪式进行,像小溪一样蜿蜒曲折,流动的小溪如同流动的时间,词人看见大雁飞过,回想起往日与丈夫通过大雁相互传递情感的美好生活,而如今国破家亡,昔盛今衰,引发无限伤心感慨。“守着窗儿”运用了同音反复这种强调式的平行直线进行,在中音区缓而激动的速度中表达着词人孤独地守在窗边,一个人怎么能等得到天黑而引发沉重的悲痛。

倚音的使用也是这首歌的一大特点,倚音本是起装饰性作用的,但在歌曲《声声慢》中,倚音不仅是装饰旋律,使旋律更美妙,在这首民族调式的歌曲中还表现了一种中国戏曲的感觉。第42 小节“憔悴损”中的“损”字运用了一个往下三度的前倚音,打破了“sol sol sol”同音反复的单调,“sol sol mi sol”由短倚音而引出三拍长音,由短入长,强调“损”字,词人看到满地堆积的憔悴的黄花,不由得想起自己憔悴的模样,这样残损的“花”如今还会有谁来摘取呢?第54 小节“愁”字自由延长后往下纯四度接十六音符的复后倚音“sol la sol mi do la”,这里“sol”往上辅助进行之后连续三度下行,整个“愁”字由高往低连续下行,加重了哀愁的语气,将悲痛的情绪抒发到了极致。紧接着第55小节全曲尾字“得”再次运用了复前倚音,“mi re do”最后落在宫音上,延续三拍,人声旋律结束。

张肖虎善用辅助音与经过音等装饰性效果的和弦外音,如“清”到“凄”,从“la”到“si”中间运用了变化音“#la”为经过音,在这首民族调式的歌曲中,使得旋律形成了半音阶的感觉,新颖而独特;如第25 小节歌词“三杯两盏”的旋律,“mi”运用了下方自然辅助音“re”,“sol”运用了上方自然辅助音“la”,“三杯”“两盏”都是近义数量形容词,因此旋律与词相对应,使两个词语在节奏、音高和进行方式上都是相似的。

二、相对静止的结构——调式、和声与曲式

音符是在固定的结构下不断流动的,结构相对于流动着的音符是静止的。调式的恰当安排、和声的稳当进行和曲式的合理设计对于音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声声慢》这首歌以#F 为宫音,完美发挥了调式支柱音的作用,以稳当的主功能和弦进行和声,在复二部曲式的较大结构下表现了歌词内容的深刻内涵。

(一)调式

虽然《声声慢》这首歌的旋律中出现了“fa”和“si”,但这两个偏音只在歌词上阕的旋律中出现,整首歌的旋律整体还是“do re mi sol la”五声调式的感觉。从这首歌的调号来看,一共有六个升号,歌曲尾音落在了#F,所以这首歌的调性是#F 宫。由此可以得出,《声声慢》是一首以#F 为宫音的五声调式的艺术歌曲。

“宫调式的音阶结构与西洋大调式的音阶结构相似,尤其是清乐音阶与大调式是相同的,因此,宫调式具有大调式的性格,即:明朗、辉煌,常表现乐观、自豪的情绪,也善于塑造宏大的、有力的音乐形象。”②在歌曲《声声慢》中,通过原本明朗、乐观的宫调式表现了一个国破家亡的弱女子在悲境中的心路历程,以乐衬悲,悲更悲。

张肖虎说过:“正支柱音直接从属于主音,对主音的稳定性有最大的支持、巩固作用。在实践中,副支柱音一般是配合着正支柱音共同起支持主音的作用。有了支柱音,主音才能稳定。”③因此在歌曲《声声慢》中,张肖虎以“宫”为主音,以主音上方五度音“徵”为正支柱音,以主音上方三度音“角”代替为副支柱音(副支柱音是主音上方的四度音,这首歌是民族调式,很少用清角,以至缺少四度音,故用三度音代替),组织了整首歌的旋律框架,共同支撑#F 宫调式。第9~30 小节在“徵”音和“角”音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正支柱音“徵”,或向上或向下发展旋律;第40~42 小节延留了之前的正支柱音“徵”,第43~47 小节做了些变化,强调副支柱音“角”,第48~56 小节接近尾声,则重点反复强调主音“宫”,以巩固调性,加强结束感。

(二)和声

和声是调式的体现,和声在构成旋律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曲家们在谱写歌曲时,往往是按照旋律与和声同步构思的原则来创作的,尤其是像《声声慢》这样艺术性较高、音乐内涵较深刻、结构较大的歌曲。若单纯依歌词内容、情绪和风格来写旋律,会让旋律显得肤浅,缺乏深度及内涵,或是以“和声先行”的方法来写,旋律的纵横关系是有了,但有时旋律就会显得刻板、拘谨。张肖虎综合了旋律与和声的特点,旋律中体现和声,用和声推动旋律。综合《声声慢》的旋律和钢琴伴奏来看,这首歌在和声方面,在“T-S-D-T”的和声进行原则下,和弦类型上主要以三和弦为主,鲜少使用七和弦,和弦级数上多用主功能组里的Ⅰ级、Ⅵ级和弦,其次是下属功能组里的Ⅱ级和弦,再是属功能组里的Ⅶ级和弦。

Ⅰ级主和弦始终贯穿于歌曲中,对这首歌调式的明确和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Ⅰ-Ⅵ”的同功能和声进行也将旋律紧扣在调式中;Ⅱ级和弦因其与Ⅰ级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且Ⅱ级和弦为小三和弦性质,其为旋律着上了鲜艳的色彩,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内涵。

(三)曲式

《声声慢》这首歌是包含前奏、间奏、连接和尾声的复二部曲式的曲式结构,复二部曲式在声乐曲中比较少见,但张肖虎就大胆运用了这种曲式结构,这也是这首歌的新颖之处。“复二部曲式首先与戏剧性音乐内容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情节从‘开始的’感情状态发展到了‘其后的’感情状态,情节的发展结果再也不允许返回到开始时,如果其表现各个阶段感情的音乐中至少有一个部分的结构大于乐段规模时,那么复二部曲式的结构就成了必然的结果。”④张肖虎将《声声慢》的两阕内容在音乐上大致分为了两个部分,上阕即为呈示部,下阕即为对比部,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有着明显的对比,反映了词人李清照从开始的孤独和凄凉进而转为其后的惆帐和痛苦。

连接是这首歌的特点之一,一般情况下,连接是出现在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正部与副部之间的过渡部分,但在这首复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中,设计了一小段的连接,第31 小节钢琴左右手三十二分音符由快渐慢的交替下行琶音,将情绪驶入更慢更缓的音乐中,随后接第32-37 小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

歌曲末尾的4 小节钢琴尾声伴奏实际上可划为6 小节,第55 小节“得”字以长音结束时,钢琴同时变化再现了歌曲前奏的伴奏旋律,结构上首尾呼应。

张肖虎创作的艺术歌曲《声声慢》以其丰富多样的节奏形态、精巧新颖的旋律发展、清晰明确的调式调性和严谨大气的曲式结构,完美呈现了李清照原词的深刻内涵,是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佳作。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是她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而张肖虎为之谱曲的艺术歌曲《声声慢》则是感时咏史的不朽名作。

注释:

① 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252-255.

② 尹铁良.声乐作品分析与作曲技法研究[M].新华出版社,1996:59.

③ 张肖虎.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25.

④ 陈鸿铎.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1.

猜你喜欢
声声慢和弦词人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