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乐器之王”
——浅谈键盘乐器的历史演变(下)

2021-11-26 02:18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式乐器钢琴

隋 歆

一、近现代钢琴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台现代钢琴诞生于18 世纪初的意大利。受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雇用的大键琴制造师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在1700 年制造出以古钢琴为原型,采用了包有皮革的小槌通过击弦机敲击琴弦为发音原理的新型键盘乐器,命名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意思是“带有强弱的大键琴”,后被人们摘选出Piano 与Forte 二词,即“弱与强”。现存最古老的克里斯托福里钢琴制造于1720 年,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克里斯托福里发明的击弦机可以说是改写了历史,他巧妙的将杠杆和击槌结合,并放置在一个加强了的拨弦古钢琴框架内,以产生出细腻微妙的乐声。他使用的杠杆系统与现代的击弦机装置几乎完全一致,这大大提高了击弦速度,并可以做到连续快速的弹奏。到了1726年,克里斯托福里的钢琴已具备了现代钢琴的许多特征。可惜的是,他这一大胆的发明没能在意大利得到广泛的认可,一方面意大利的主要音乐形式为歌剧,钢琴仍被认为是更适合作为伴奏的室内乐器,而另一方面,则是制琴师们似乎不太乐意对新乐器复杂的机械结构进行复制。

1725 年,德国发表了意大利记者西皮翁尼·马费依(ScipioneMaffei)在访问了美第奇家族工厂后,撰写的介绍克里斯托福里关于发明新型乐器的文章,这使工作于弗赖堡的管风琴制造大师戈特弗利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深受启发,于1730 年在德国尝试制造出了第一架钢琴,此架琴现陈列在弗劳恩施泰因的西尔伯曼博物馆内,他成为了德国钢琴制造的第一人。西尔伯曼在钢琴制音器的运用方面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利用手动音栓能够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令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为丰富,后来手控制音器改为用膝盖操纵,最终演变为脚踏板,就是现在的延音踏板。巴赫的儿子J.C.巴赫在演奏过西尔伯曼的钢琴后对其音色大加赞赏,但不足的是触键太重,这促使制造师需要继续完善他的设计。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西尔伯曼及其十二位弟子在钢琴的变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英式击弦机与维也纳式击弦机

18 世纪中后期,钢琴的制作工艺在英国和德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成长,其中两种制作流派最为盛行,即“英式击弦机”和具有德奥风格的“维也纳击弦机”,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机械性能和音响效果。

(一)英式击弦机

开创英国钢琴制造业的是西尔伯曼的名徒约翰内斯·克里斯托夫·楚姆佩(Johannes ChristophZumpe),他设计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形钢琴”,这种钢琴是将一个长方形音箱通过连接部和琴弦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由击槌杜西马琴带动的机械连动装置。J.C.巴赫在1768 年伦敦的首次钢琴独奏会上使用了楚姆佩制造的钢琴,使楚姆佩的方形钢琴名声大噪。1770 年,荷兰制琴师阿梅里卡斯·巴克斯(Americus Backers)在伦敦改进了楚姆佩的设计,运用英式大机械连动装置制作出了第一台英式翼形大钢琴。巴克斯的创新之处是“顶上式”的击弦机,使琴键到弦槌的力在传导过程中直接有效,从而保证琴键具有良好和均匀的触感,“顶上式”击弦机也为日后现代钢琴击弦机结构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巴克斯又为钢琴加上窄而坚固的槌头,使用了规格更重的三股琴弦,并借鉴拨弦古钢琴的外形,他的钢琴音色更为饱满有力。

同时作为钢琴乐器开发者和制造商的古典时期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克莱门蒂,因常年居住在伦敦,他的创作和演奏深受英式钢琴的影响,他衷情于英式钢琴大气而厚重的音色,但英式击弦机的击键装置使琴键的灵敏度降低,所以需要演奏家运用更深的触键来演奏。克莱门蒂大胆地把“连奏演奏风格”运用到了钢琴这一“敲击性”乐器中去,并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艺术入门》中详细的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克莱门蒂也被称为钢琴现代弹奏法的奠基人。钢琴制作者们运用他们高超的技能激发出了钢琴家的灵感,而钢琴家对突破音乐表现手法的强烈愿望,也不断推动着钢琴制造技法的进一步改进。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ch van Beethoven)也常被认为是推动钢琴发展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要求钢琴的声效听上去像管弦乐队一样气势恢宏,能够满足他的这一要求并不那么容易。相对于其他钢琴,声音饱满有力、低音浑厚且可震撼人心的英式钢琴非常适合贝多芬的风格。贝多芬用英式钢琴写下了他最著名的几首钢琴奏鸣曲,可见贝多芬对它的倾心。1818 年,伦敦钢琴制造商约翰·布劳德伍德(John Broadwood)送给贝多芬一架新制的英式大钢琴,三股弦结构的,音域达到了六个八度,框架为木制,贝多芬因这架出色的钢琴而产生灵感创作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槌子键奏鸣曲》,我们在贝多芬的音乐中能够感受到新乐器对他创作带来的灵感的迸发,这部作品也是钢琴音乐史上不朽的巨作。

(二)维也纳式击弦机

我们的视线再次回到德国,1770 年西尔伯曼的另一位徒弟约翰·安德里亚斯·施坦因(Johann Andreas Stein)在奥格斯堡制作了一种重量较轻(约为现代钢琴重量的1/10),整体为双弦结构,有一块平而薄的音板和皮革覆面的槌头的钢琴。它的琴槌和琴键连成一个整体,按键击弦时琴槌整体都随之向上跳起,因此这套连动装置被称为“跳上式”击弦机,由于其简洁的结构使力的传递直接而迅速,使得键盘的触感极为灵敏,能够发出均匀、纤细、清晰美妙的声音,可以弹奏快速跑动的音符,力度层次也非常鲜明。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特地前往奥格斯堡去拜访施坦因,并试奏了他的钢琴,莫扎特如获至宝,称赞它工艺精湛,音色明快灵动,无论用何种方式触键,琴的音质总是均匀的。后来,施坦因的女儿纳内特·施特莱歇(Nanette Streicher)和女婿约翰·安德里亚斯·施特莱歇(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维也纳继续制作和销售钢琴,并为当时许多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提供演奏用琴。在一次贝多芬使用施特莱歇钢琴演奏完音乐会后,写信向施特莱歇夫妇致谢说道:“是它第一次带给我倾听我的三重奏的愉悦;而这种感受将促使我谱写更多的钢琴作品。”

18 世纪90 年,维也纳的制琴师安东·沃特(Anton Walter)将施坦因的设计又做了有益的改进,加强了乐器弦轴板和支持结构的强度,并使用了更重规格的槌子,对重复机制作了调整。沃特的钢琴当时以高音饱满如钟声、低音强有力而享有盛名,深受钢琴家们的追捧。

这两种击弦机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式击弦机有着洪亮的声音,在力度和声音的变化幅度方面更胜一筹;维也纳式击弦机善于轻巧地触键,有着跳跃性的“珠落玉盘”的音响效果。这两种击弦机的产生对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现代钢琴的完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现代钢琴的完善

在现代钢琴迅速发展的最初的一个世纪,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良,这归功于乐器制造商们不遗余力地改进制琴的技术。

法国著名制琴师塞巴斯蒂安·埃拉德(SebasteinErard)将自己发明的双擒纵结构的连动装置进一步改进为双重擒纵装置,这种擒纵结构可以使琴槌击弦后不必返回至原位就可以再次触键发声,使演奏者能够快速重复演奏同一个音。现代的钢琴都是采用这种双重擒纵装置,因此埃拉德被誉为“现代钢琴之父”。

随着钢琴的不断完善,演奏家们表达音乐语言的欲望也愈加强烈,复杂的演奏技巧需要制琴师们制造出更加完美的乐器。沃特在为莫扎特制造的钢琴上特地安装了两个膝部杠杆,左边的那个用以同时抬起制音头,右边的用来只抬起制音高音部,键盘中间有一个制音器可以使声音变的柔和,丰富的声音色彩体现了莫扎特音乐细腻优雅的艺术风格。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大气磅礴,他不断的要求钢琴键盘拥有更宽广的音域和更强烈的音响效果,康拉德·格拉夫(Conrad Graf)为他特制了一台长八英尺(244 厘米),拥有六个半八度,四组琴弦结构,还装有三个踏板(一个弱音、一个缓冲器、一个用于抬起制音器)的钢琴,贝多芬在这台琴上第一次使用了几乎所有音域的华彩句,并大胆地运用踏板来表现钢琴强烈的对比性和震撼力。作为一位将钢琴的精美细腻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演奏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来说,能够在演奏中体会细微变化的钢琴是他所偏爱的。法国著名制琴师伊纳兹·普莱耶尔(IgnazPleyel)制造的钢琴,使用了单控擒纵连动装置,并安装了重量非常轻的琴槌,可以发出银质般、带有些许含蓄的音色,触键敏感轻柔,极为符合肖邦的艺术品味。对于钢琴制造师来讲,能够将自己的乐器提供给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奏者,并在音乐会中展示也是至关重要的。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是那个时期欧洲最炙手可热的钢琴演奏家,他拥有超凡的技巧,热情似火的表现力。埃拉德赠予他一架新专利的钢琴,它具有双重复连动装置,音域达到七个八度,加强的边框可以承受李斯特强有力的肩膀、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李斯特在这台钢琴上展现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和震耳欲聋的声响,将钢琴的表现力推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令演奏家们为之兴奋的还有,让·亨利·帕普(Jean-Henri Pape),用致密的兔毛和羔羊毛取代了雌兔皮做琴槌的毛毡。工程师约翰·艾萨克·豪金斯(John Isaac Hawkins)将全金属的框架引进至钢琴的琴壳。斯坦威父子(Steinway&Sons)改良了重复连动装置使它能抬起更重的琴槌,采用了交叉弦列和全铁框架,并在钢琴上安装了持续音踏板。1853 年,他们在纽约建造了第一家施坦威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施坦威钢琴凭借其宽广的音域、温暖浑厚的音色、强大的声音反射和敏锐的触感,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会演奏用琴,这恢宏的声音至今仍萦绕在世界每一个著名的音乐厅中。到了19 世纪中后期,钢琴的机械构造、形制特点已经日臻完善,其制造工艺也趋于成熟。

(一)立式钢琴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特别介绍的是立式钢琴,在我国这种性价比高、节省空间、性能稳定的立式钢琴比三角钢琴更早的被我们熟知并走入千家万户,使钢琴真正的得到了普及。立式钢琴从它的外观结构到内部装置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

现存最早的立式钢琴是由佛罗伦萨的制琴师多米尼戈·德尔·梅拉(Domenico del Mela)于1739 年制作的。它以击弦古钢琴的原理为基础,形状像是一个竖放的翼形钢琴,琴弦振动系统被装饰成三角形的琴壳,由此得名“金字塔钢琴”。在18 世纪,立式钢琴的变化更多是体现在它的视觉造型方面。德国的克里斯蒂安·恩斯特·弗雷德里奇(Christian Ernst Friederici)也制造出了用精美的花纹来装饰琴壳的“金字塔钢琴”。“里拉钢琴”(Lyra-flugel)因其外形类似西方最早出现的弦乐器里拉琴而得名。18 世纪末,形状如长颈鹿的新式立式钢琴在维也纳问世,“长颈鹿钢琴”有4 至7 个踏板,音域范围极广,能够演奏出多种声音的变化。19 世纪初,伦敦的罗伯特·沃纳姆(Robert Wornum)为立式钢琴发明了一种带有襻带-托木的连动装置,被称作“农舍钢琴”,成为了现代立式钢琴的雏形。这种占地面积较小的乐器迅速风靡了欧洲的各大城市,受到中产阶级家庭的热捧。19 世纪中期,美国的一些钢琴制造品牌开始关注到市场对立式钢琴的需求,如鲍德温(Baldwin),戴克尔(Decker)兄弟等不断扩大立式钢琴的产量,立式钢琴成为最主要的家用钢琴。

(二)自动钢琴

20 世纪初,无论是三角钢琴还是立式钢琴,他们的外观设计和机械连动装置均已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用集成电路和CPU 芯片来控制钢琴自动演奏成为可能,“自动钢琴”是钢琴的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革新。近年来,施坦威公司和雅马哈公司相继推出了系列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可以通过高解析度录音将演奏者的弹奏保存其最高的真实度,完美再现现场演奏的所有神韵、力度和情感。并为演奏者提供丰富的音效和音色的选择,可以将原声钢琴转化为数字音频乐器,亦可以将其他乐器音效添加到原声钢琴的演奏中,为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延伸了想象力,也为演奏者开启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手机或平板电脑来实现远程教育系统,身临其境的体验世界各地大师的演奏和教学。这些令人激动的设计为钢琴这一古老的乐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高科技碰撞出无尽的激情,并始终带给人们聆听和演奏的愉悦!

四、回顾与展望

文章书写至此,笔者不禁感慨一件乐器的演变竟像一部史书,它不仅记录了键盘乐器的历史,也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科技文明的高度发展。从公元前6 世纪键盘乐器起源时的测音器、到中世纪的索尔特里琴和杜西玛琴、再到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的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直至18 世纪初第一台现代钢琴的出世,钢琴制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波助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也诞生了许多值得我们称颂的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和制琴师,他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使钢琴成为表达音乐语言最淋漓尽致的乐器。

从20 世纪末期,世界很多知名钢琴品牌将生产线的重心移到中国,使中国钢琴的产量和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制琴技术的提高和不断创新,中国制琴的自主品牌也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凭借其过硬的品质和稳定的音色,被各大国内外钢琴比赛选作比赛用琴,使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近年来,钢琴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琴童的数量达到3000 万,我国的音乐学院也培养出了大量的钢琴演奏家,他们不负重望,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活跃在音乐舞台上并得到世界乐迷的喜爱。

语言的尽头音乐响起,通过钢琴奏出的美妙音符将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乐器之王”也将一如既往的展示着它的辉煌!

猜你喜欢
英式乐器钢琴
学乐器
乐器
基数词的构成及读法
纸钢琴
钢琴
英式下午茶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英式/美式词汇
英式英语VS美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