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2021-11-26 02:18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调协奏曲大提琴

黑 丹

《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源于作曲家埃尔佳宽广的音乐思维,他的创作灵感能够德大敏锐的发掘,与他的音乐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这部曲目中,音乐的色彩十分多变,感情也表达的十分充沛。埃尔加发掘出交响乐的全新时代,他提高了英国音乐水平的发展,对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提升贡献了诸多的贡献。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作品里被深刻揭示,新的音乐思维在人们的内心里觉醒。到目前为止,笔者从整理出来的文献资料来看,埃尔加音乐作品的研究十分稀少,对此作品的研究更是极为短缺。

一、《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埃尔加简介

(一)埃尔加生平简介

1857 年6 月2 日,爱德华·埃尔加出生于英国近郊的乌斯特地区,于1934 年逝世。在亨利·铂塞之后,埃尔加成为巴洛克时代英国乐坛的巨匠,享誉内外。在两百年的岁月积淀中,他是第一位声誉世界的浪漫主义英国作曲家。埃尔加有着极其卑微的身世,小时候便跟同父亲进行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自幼便展现出音乐天赋,执着的热爱着音乐事业,他有着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小提琴,努力奋斗于英国的上层社会,通过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不懈奋斗,最终为英国带来了音乐的荣耀。英国的音乐发展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英国于18 世纪最早实现了工业革命的开端,经济上发展的十分迅速,可是却呈现了相当贫瘠的音乐发展状态。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很长时间里,没有一名音乐家诞生于英国这一富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有一位叫爱德华-埃尔加的出现,将英国音乐领域毫无建树的局面打破,使英国音乐得到了发展。通过他的积极实践,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为英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二)《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的结构轮廓十分简洁,主题动机叫人流连忘返,也形成了富有想象力的管弦乐队配器形式。在乐队的衬托下使得大提琴的主导地位变得从容不迫,乐队的作用十分巨大。《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埃尔加事业的高峰时期,被视为20 世纪首次成功的协奏曲,甚至被誉为协奏曲的开山之作,其在埃尔加心里的地位极高,也是他艺术成就的体现。这部协奏曲于1919 年创作完成,这个时期是英国大革命结束的阶段。作品的创作之中融入了作曲家太多的精力和情感。埃尔加的创作动力因为1920 年妻子的去世产生了影响。此时的埃尔加心中十分忧郁,可是在作品中,遗憾和软弱的状态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自我反省的心态却清晰的流露,也因此将成熟悲壮的心理状况体现了出来,就这样壮丽辉煌的作品得以呈现出来。

1919 年10 月,这部协奏曲进行了首次公演,埃尔加本人没有担任指挥。因为大型演出的经验较少,排练也不够充分,演员Felix Siamonol 独奏时的状态不佳,出现了怯场的心理,在独奏时的演奏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准。伦敦大提琴家Goivanni 进行了第二次演奏,这位意大利血统的年轻音乐家将作品表现的十分完美,由此将这部协奏曲的艺术魅力释放出来,也将大提琴与管弦乐演奏结合艺术效果呈现出来。大提琴家们慢慢的发现了这部作品,将其列入自己的必选演奏曲目。在艺术思维方面,埃尔加的音乐创作宏伟且不偏激、敏锐的目光进行着创新和发掘。埃尔加发掘除了英国交响乐的崭新时代,为提高英国音乐水平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二、《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这部协奏曲突破了常规的曲式结构设置,由四个乐章的形式组成,打破了三个乐章的结构,实现了结构创新性发展,作品演奏起来就像单乐章曲目一般具有连续性。重视宣叙调的作用,通过幻想的曲风开展音乐的发展,并将其贯穿到全曲中。其与后浪漫主义色彩相吻合,既展现了创作者的内心真实世界,也通过夸张的音乐手法来传递情绪情感,有利于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彰显了协奏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各乐章以大提琴独奏为基础进行连接,而且在每章中大提琴独奏的部分比例较大,最长的达到了小三段体结构,最短也由八小节组成,就像叠部安排在回旋曲式中一般。贴切的表达出作曲家的音乐构思以及个人化的抒情乐思表现。第一乐章为复三部曲式,乐曲表现的很从容,速度很缓慢,带给听众怡然自得的感觉,常规的奏鸣曲式协奏曲运用结构形式被突破,强烈的同再现乐章形成了升华对比的效果,套曲的零散感弊端被减弱,形成了较大和复杂的规模结构。第二乐章节奏欢快,带有明显的后浪漫主义色彩,乐曲轻盈如风,融合以大提琴熟练的演奏与拨弦技巧,丰富了音符的表现形式,增添了音乐跳跃的生命力,使得第二乐章在快速轻巧的节奏中结束。通过独特的创作构思,作曲将核心动机B 的乐思发展到了极致十分具有创新性,调性的安排,音区的设计,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二)旋律特征

整个管弦乐队被埃尔加设置到了《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伴奏配合中。虽然配置较大,但是配器却十分的简洁,大提琴连续不断的独奏旋律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第一乐章中,主题动机通过大提琴独奏的形式,再加上和弦的演奏,将雄壮高贵的音乐气质表现出来。在演奏的过程中,以极进的形式回荡着主题旋律,以此为第二乐章的出现带来铺垫。

第一乐章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通过引子宣叙性的开头在八小节大提琴独奏的形式下,全曲的序幕由此拉开,两个有力的和弦在开头通过二分音符的节奏将的埃尔加音乐创作特有的高贵气质表现出来,作曲家高贵的音乐思维得以展现。在乐句层层的递进过程中,悲伤的情绪难以抑制的释放出来,命运的残酷所带来的哀伤感在最后两小节引子的呈式下透露出来。

(三)配器特点

在这首协奏曲中的演奏中,整个乐队被埃尔加装饰城了背景音乐的形式,作品中到处弥漫着大提琴的乐音,配合以其他乐器,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整个作品的情感抒发巧妙的运用了大提琴善于表达情感的特性。作曲家将乐队协奏、大提琴独奏的表现特征充分发挥出来,作品的风格表现别具一格,配器的手段及色彩也十分丰富,埃尔加进行创作时会将民歌曲风的音乐元素融合善高雅音乐形式结合,并加以充分的运用。埃尔加创作技艺的精湛被充分的进行了展示,他的曲目器乐编配手法绝对体现了他的配乐大师身份。每件乐器都充分发挥出来,增强了管弦乐的表现色彩。理查·施特劳斯的配器理念深深感染着埃尔加,他所创作的音乐旋律呈现大幅度跳跃的特点,这也是施特劳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配器表现手法。同时,埃尔加注重发挥弦乐声部和木管声部乐器的作用,它们与大提琴进行了密切的契合共同演奏主题,其中弦乐与大提琴依托复调技巧遥相呼应,增强了音乐作品的和谐性和感染力,凸显了埃尔加对乐器强有力的掌控力。

三、《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奏技法

(一)揉弦的作用和运用

对乐曲来讲,揉弦起到了美化和装饰的作用,经过揉弦处理,平淡无奇的音也会变得动听、悦耳,能够直达人心产生美妙的音乐感受,带给听众美的体验与感受,有利于丰富听众的情感世界。应按照演奏者的感情表达及作品的需要进行揉弦速度及力度的处理,将创作者的情绪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诸多的音乐作品中,对于同一个音符而言,不同的揉弦力度与速度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因此要掌握不同的揉弦技巧,依托揉弦技巧的变化演奏出不同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的渗透力。揉弦技巧的运用,不仅仅是通过左手来完成,也需要右手默契的运弓结合来配合演奏,有利于震撼作品的创作。首先来研究一下左右手的配合问题,也就是怎样结合左右手来进行揉弦。例如,当进行震撼而强大的声音演奏时,接触点的正确位置就是靠近琴马,中间偏下。要注意演奏时要放慢弓速,为了增加弓子的压力需要靠右手食指将力量传递出来,以提高作品的震撼力。而如果想要演奏昂扬的乐曲旋律时,则应该提高弓速,增强揉弦的频率,激动昂扬的旋律便会萦绕在我们耳中。演奏者要提高左右手的配合度,提高左右手的默契性,使得左右手的配合相得益彰,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好按弦与运弓的工作,提高协奏曲演奏的流畅性与自然性。如果左右手配合的不够默契,可能会出现音色单调、不饱满或音色不准等问题,弱化了音乐作品的吸引力,反而疏远了听众与协奏曲的距离,甚至会丧失听众。整个协奏曲都被这个主题乐段贯穿,至关重要的就是情绪的合理表达,要特别严格的要求揉弦的处理。

(二)弓法选择对音色的影响

大提琴演奏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不断更新了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形成了较大的音色演奏差别。同时,受弓法选择的影响,音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展现出迥异的演奏风格和情绪情感。例如,在俄罗斯派的握弓方式上,演奏时会比较深的进行持弓。因此,饱满厚实的音色就会产生,演奏的声响效果显著,这也是震动良好的因素。德国派的持弓方法较为古老。在弦乐器中,由于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响效果会受到震动传递的制约,这中弓法在现代已经极少有人使用。对于法式握弓的手法来讲,食指握弓的位置较浅,食指是其发出力量的来源,通过这样的力量传递能够产生更有灵动性的声音,因此,得到了大多数演奏者的青睐。让整个和弦都能充分的震动起来。在第一乐章中间部分转调成E 大调,优美动听的旋律,就好像吐露着深深的爱意,此处可以运用法式握弓的弓法。虽然,握弓的派别不尽相同,应当根据曲子的要求,演奏者对自己所需音色的表达,要运用合理的握弓方式来实现,不要在演奏时将派别区分的那么明显。

(三)演奏中乐曲的情感表达

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是演奏者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通过反复的练习才可以很好的达到练习目的,对左右手的配合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分析,作者最初想去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才能够表现出来,有利于提高乐曲的故事性与情感色彩,激发听众的热情,彰显乐曲感染力。不管何种乐器,演奏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打动观众的主要因素就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才能达到完美的作品演奏效果。对乐曲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演奏者必须还原作曲家原来的情感表达诉求,努力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将个人的情感注入其中,通过技巧处理的娴熟,完美的演奏艺术效果就可以形成。《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一段主题旋律,曲目的感情表达会受到主题感情演奏效果的影响,表达效果的好坏会对乐曲情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就好像倾诉着自己的回忆,幽美欢乐的气氛是演奏时要掌握的情感表达动机,作曲家在体会那种美好的回忆。可是,怀旧伤感是作曲家的本意,表现出苍凉深沉,充满迟暮之美的情感体验。自己可以依照感受进行演奏风格的选择。在进行主题演奏任何划痕都不能有,那种干净甜美的旋律走向要一直保持。所以,由于是e 小调的调式,与E 大调明亮的音色有反差,演奏音准上就要注意理解和保持。演奏时要表现出忧伤黯淡的感觉,为了音准得到更高的控制,要绝对保证I、Ⅳ、Ⅴ级音的准确性,要比E 大调倾向性偏低一些进行Ⅲ级音的演奏,保持正确的调性才能通过演奏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结 语

以《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为基础,能够对埃尔加作品的精细表现力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对学生和大提琴演奏者研究埃尔加的音乐作品带来实践性的参考意义。对《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可以实现演奏艺术表现力的增强。所以,此研究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全面的分析这首协奏曲,可以为大提琴音乐爱好者以及大提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带来更多的经验和处理演奏技术难点的方法。就这部作品的演奏而言,通过演奏者更具理性的演奏思维会使作品演奏技巧的运用更加规范,使演奏者能够积极完美的诠释自己的演奏,更为精确的把握听众的审美需求,对曲目的演奏情感体会也会更加的深刻,在这首协奏曲探索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论文的独立写作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经验模式和乐曲新思路的形成,自己的专业艺术修养也会获得深层次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调协奏曲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春日协奏曲
Colorful you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调[六首]
杜普蕾和大提琴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