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
——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

2021-11-26 02:18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王家卫戏曲音乐

葛 瑶

一、电影配乐的音乐美

还记得很早以前活跃在电影舞台的一位天才—卓别林,可以说他的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是水乳交融的。在自己的读书时代,美术与音乐老师总会在他们的课堂上以卓别林的系列影片为题材,讲述相对应课程的专业分析。卓别林的电影虽为喜剧片,却往往能在观众看后引起很大的反思与感想,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与音乐的巧妙设计离不开联系。由此可见,音乐的渲染力可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带给他们更多的情愫。

香港的王家卫是香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面的色彩以及音乐的配搭使电影的画面感与听觉结合更别有一番风味。所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电影配乐拥有自己的美学。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使用“非原创音乐”,这些音乐出自不同的地方,既有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也有中国传统戏剧的片段,有时也会出现摇滚和民谣。有时他也会借用其他电影的配乐来安插在自己的电影中,从而来渲染自己电影风格的情节,同种音乐可以在不同的电影中发挥其各自的特点,这也正是他自己的魅力所在。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定要用原创的。有时,对一些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合理应用,同样也可以起到为影视作品添姿增彩。的确,音乐与电影的搭配具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他们可以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这也正是音乐和影视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相似性的。而王家卫恰恰是利用了这些方面创作了自己的电影作品,他将音乐的画面美使用的恰到好处。或许学习编导的人往往会拿他的电影配色与拍摄手法为例,进行分析画面美;而我,则要分析他其中一部作品的电影配乐。

电影《花样年华》是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2000 年的作品,该影片改编自刘以鬯的小说《对倒》,在当年的第53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男主角奖,最佳艺术成就大奖。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上映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在影片中发现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前前后后换了23 套旗袍,款式不一非常好看,在当时的新世纪刮起了一阵旗袍风。《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怀旧气息的影片,为了配合电影的年代,王家卫在影片中加入很多怀旧歌曲,大家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回忆起一些往事。他巧妙地将这些音乐舒适的放在相对应的剧情,符合当时的故事情节,也恰到好处的衬托出人物与环境的氛围。

《重庆森林》中的《California Dreaming》来自于美国街头的怀旧音乐,节奏感很强,旋律流畅,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美国加州的阳光摇滚。《春光乍泄》有几首探戈音乐令我印象深刻,这些探戈音乐都由Piazzolla作曲。其中的《Milonga for Three》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曲中的大小提琴与低音提琴完美的配合,营造出层层迭进的音乐旋律。

二、《花样年华》音乐片段的美学分析

(一)《Yumeji’s Theme》主题曲

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就被这首旋律所吸引,这首曲子是日本著名配乐家梅林茂为电影《梦二》所写的主题曲,每当电影进行到一个巧妙的节点,这个主题旋律总会恰到好处地响起。在《声与影:20 位作曲家谈华语电影音乐制作》一书中,王家卫说:“我一听过《梦二》的主题音乐之后,就觉得它和《花样年华》的节奏韵律很对。因为这段音乐是华尔兹的旋律,华尔兹为蹦恰恰”的三步旋律,需要男女互动,是个周而复始的“回旋曲”,就像电影中梁朝伟和张曼玉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曲是主题音乐,前后出现了九次,三拍子主题音乐每次响起都是一个情节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一首以g小调作为主曲调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曲子中大提琴的拨弦强劲有力,极富节奏感和律动性,比较强调曲子的情感起伏,带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主题音乐悠长缓慢,王家卫将电影的速度放慢,恰好与音乐融为一起。这学期学习了《西方音乐史》,从中了解了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由此可见这首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与剧情十分的对称,也与全剧中的十几套旗袍相互辉映,体现巴洛克音乐的优雅,起到了刻画人物、景物的重要作用当然也渲染了故事情节。这正是音乐的优美性。

此曲的重复出现,既是电影的主题,也是象征电影所描绘年代的一个象征。

(二)《Angkor Wat Theme》结尾处的主题音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吴哥窟,一个永恒的圣地。

Angkor Wat Theme 曲子名字的意思是吴哥窟主题音乐。在影片的结尾处,周慕云离开了香港,也离开了苏丽珍,他结束了那段感情,只身一人来到吴哥窟。吴哥窟是12 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兴建的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周慕云身处异乡,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封存在吴哥窟墙壁上的小孔,将自己的记忆留在异地,成为永恒。

这首曲子出现在电影的结尾部分,我觉得他是与主体部分相互辉映的,也是由弦乐的拨弦营造一种华尔兹的节奏。每每听到这首曲子总是会使我陷入一种回忆的状态,而此曲恰恰出现在影片的末尾,仿佛对影片做了一个了结。

乐曲延续主题音乐的巴洛克风格,在音响、节奏与情感有了一些变化。主奏乐器使用了最适合表达强烈情感的大提琴,乐曲主要的特色是大提琴采用的拨弦的手法,搭配小提琴、电吉他组成。每种乐器单独演奏一段主题,再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乐再融合进来,大提琴演奏低音的技法,保留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韵味,同时加进了类似心跳声的低音鼓声,给人一种对于人生的冥想的感觉。《Angkor Wat Theme》是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的一个变奏曲,由曾经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中担任配乐的意大利威尼斯作曲家Michael Galasso 创作。在影片结尾处出现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三)影片中的其他音乐

——千分惊险千分喜,好比那浪里扁舟傍水涯;

千分辛苦千分喜,好比那万里行商已到家;

千分着急千分喜,好比那断线风筝有处拿。

1、《妆台报喜》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

2、《花样的年华》

经常看王家卫电影的人会发现,他的电影中总是会有戏曲的出现,作为背景音乐,主人公在长街走动时、或者在屋内坐着吃饭,总会有戏曲音乐的出现。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样式,他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的一部分文化,具有中国特色。

戏曲的形式里我最喜欢评弹。记得小时去苏州一带游玩,去园林参观,总会有评弹从小楼里传出,一块醒堂木、一把扇子和一块手绢就是它的全部道具,苏州姑娘用吴侬软语的地方话演绎着评弹里的故事,听起来十分轻松,如果可以再配上一壶好茶。《花样年华》这部影片里王家卫引用了薜惠君的评弹《妆台报喜》,长达一分钟的《妆台报喜》描写了两情相悦、却又旁敲侧击的男女之间的情事,而这一折恰恰与影片中的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故事形成重叠,从而起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也为故事主题进行服务。

影片描写了上世纪60 年代的香港,在影片中王家卫还运用了30 年代流行的歌曲周璇的《花样的年华》,一方面此曲与影片题目形成呼应,是一首与影片同名的歌曲;另一方面,此曲出现在女主人公过生日那天她的丈夫为她在电台所点,祝她生日快乐,苏丽珍听到此曲有了一些感触,使她在与周慕云面前进退两难,也是影片的一道分水岭,通过此曲,影片的剧情发生了变化。

在60 年代的香港动荡且不安,一些外来因素对当地产生了一些影响。一方面香港在历史上被殖民过,它保留了一些外来的文化,中产阶级的背景,小资格调的情境;另一方面它延续了旧上海的精神,漆得发亮的家具、土洋混杂的唱片、长着金色喇叭的老式留声机、以及吱吱作响的楼梯均是上海的一个写照。

影片还使用了其他类型的戏曲,著名老生谭鑫培的代表作《桑园寄子》和《四郎探母》,粤剧《西厢记》的选段《红娘会张生》、传全香、陆锦花的越剧《情探》。这些戏曲的运用一方面想要通过戏曲里的词情达意来暗喻剧情里的时代和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愫;另一方面赋予了影片的中国特色从而积淀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可以看出,王家卫是一位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导演,很少会有导演将戏曲在自己的电影中运用的淋漓尽致,60 年代最流行的就是收音机,香港也是如此。大家总会在忙完手头的一些事情,拧开收音机的旋钮,听上一些音乐,当然在当时可以在电台里为自己喜欢的人点上一首歌曲,也是挺浪漫的。影片中常常出现搓麻将的情节,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项爱好,而这些爱好正好可以与戏曲结合在一起,将中国文化放大,加深影片的文化底蕴,还原了时代感,暗喻了故事的主题。

三、电影音乐的多样性

音乐具有多样性,被不同的乐器或者被不同的电影环境所渲染后它所表达出的情感就会不一样,就好比《花样年华》主题曲《Yumeji’s Theme》,它就是一首从别的电影里取出的配乐,它是日本电影《梦二》里的一首曲子,一部日本电影和一部中国电影,所选的曲子一样,却被导演演绎出了不同的剧情,不同的情感,这正是电影音乐多样性所体现的特点。

王家卫的电影配乐是听觉语言的一把钥匙,在观看的同时不同的感官都深有体会,这才是一部好电影的象征,我发现众多的音乐形式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都被使用过,音乐与画面重叠,不止《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在《重庆森林》中,摇滚被大量使用,重金属的节奏感带给观众不同的听觉冲击,与电影情节人物角色产生重要联系。《春光乍泄》中音乐、对白等都是电影听觉语言的一些表现,它们之间的组合形成了电影特殊的听觉艺术魅力。这些都是电影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学享受,这也正是因为我们为什么会被电影所感染打动,一方面来源于情节,一方面来自电影配乐所带来的感受。

再以影片中的戏曲为例,用在电影中被王家卫赋予了不一样的情感。再好比其他电影如:周星驰《鹿鼎记》里面唱《帝女花》“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霸王别姬》电影中的一段“小女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些都是以戏曲作为影片里的配乐,以戏曲所表达的情感来呼应电影情节,这些都突出了电影音乐的多样性。

影片中戏剧的大规模出现,不但给电影带来了中国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悠久的历史。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从诞生到现在,丰富了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在如今,很多作曲家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产生不同的火花。而在电影所描述的年代,也是戏曲盛行的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自己地区独特的戏曲种类,还原时代感,同时也隐喻主题。

在王家卫的第一部科幻影片《2046》中,音乐所代表所带来的角色功能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主题音乐《摇摆》节奏舒缓、跳跃,大提琴的拨弦和小提琴的音色共同发声具有怀旧的音乐风格;具有美式拉丁风格的《siboney》衬托出女主的特点。这些都只是王家卫电影配乐其中的一部分因素,他运用这些配乐为电影增加色彩,融入不同的情感,使电影变得与众不同。

结 语

我曾经迷恋一位法国的作曲家雅恩-提尔森(YannTiersen),他的风格是抽象画的曲风,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他常常使用钢琴、手风琴和集中小提琴作为主要乐器,相信看过《天使爱美丽》的人都应该对里边的钢琴曲十分熟悉,这部影片里的艾米莉是一位爱幻想、活泼可爱的女孩,而雅恩的作品恰恰把米莉的形象刻画的生动活泼,这就是电影配乐的美。

不同年代的音乐不仅是构成王家卫电影的部分,也代表了一代香港人美好的记忆。王家卫用音乐诉说城市人的复杂的感情,表达城市人群的孤单与寂寞。也使作品呈现出独有的电影魅力。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的长度约占据影片很大一部分,由此可见王家卫电影音乐的重要性。一边对过去怀念,一边还原电影的故事情节,使电影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音乐多种多样,不管是引人注目广告音乐也好,还是打动人心的电影配乐也罢,它们通通体现了音乐的美,通过那些音符的连接,起到一定的作用,音乐风格的多元化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戏剧、歌剧听起来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画面感,但倘若运用在电影中就会为电影加入不一样的色彩。这就是王家卫电影的魅力所在,运用不同的声音效果营造故事情节的背景,给观影人不同的感受。

我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电影音乐所带给我的美学享受,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认为音乐对于我而言将成为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单单是我,相信未来的生活将不可缺少音乐这一元素,电影的音乐也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电影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音乐在其中会让我们将生活的真实写照反应的更加生动与形象,因此,电影与音乐就好比两位形如莫逆般的老友。

猜你喜欢
王家卫戏曲音乐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音乐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情圣”形象——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谈起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