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系统整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11-26 06:30卫郭敏
关键词:周易阴阳整体

卫郭敏,王 利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2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周易》历来被奉为群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蕴含了丰富的系统思想。《周易》认为世界是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部分组成,也就是由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构成,通过这些自然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体世界的发展变化。

一、《周易》的结构优化思想

《周易》的八卦代表8种不同的自然现象,是古人对世界最早的认识与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逐渐发现了八卦之间的联系,并创造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作为一个系统,各部分(阴阳爻)的排列方式不同,整个卦象的结构就不同,该卦象的整体功能也就不同。其中卦爻结构的开放性与和谐优化性深刻体现了《周易》的结构优化思想。

(一)卦爻结构的开放性

宇宙中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系统,总是以各种方式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失去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作用,难以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以某一个系统为例,不断与外界系统进行交流,从中吸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该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周易》中提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两者之间是相互开放、相互作用的。首先,系统的开放性突出体现在乾卦上,“乾”象征天,是万物的开始。乾卦的六爻皆为阳爻,从初九到上九自下而上的排列,不仅代表“龙”自“潜伏”“在田”“乾乾”“跃渊”到“在天”的变化,也指凡间的君子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实是通过自然界的规律,来反映社会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表明了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也表明了天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系统的开放性也表现在别卦的上下系统的开放性上,以及别卦所蕴含的对事物吉凶的判断上。如“泰”卦和“否”卦突出体现了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思想。“泰”的卦象为上坤下乾,《序卦》曰:“泰者,通也”,“泰”意为吉祥亨通,观其卦象,阳来而阴去,小往而大来,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通,通则久,久而安,故气泰则人安。“否”卦则与之相反,其卦象为上乾下坤,象征着闭塞不通,小人行志,难以成就大业。《象》曰:“天地交,泰。”所以能够生成万物,吉祥顺利。“否”卦相反,《象》曰:“天地不交,否”,意为天地不能相互交通,阴阳无法交融。

(二)卦爻结构的和谐优化性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优化性,强调系统的整体具有部分或部分总和不具备的特征,且系统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的结构总和,整体的功能也优于部分的功能总和,这时系统的整体性呈现最佳状态。例如“艮卦: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1]。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的时候只看背部而不看全身,就像进入一座本来有人的院子,却觉得里面空无一人。人的身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后背只是其中一部分,同样的道理,人是院子的核心,院子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价值,走进院子却没有看到人。比喻片面地看待事物,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不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将艮卦的结构看作一个整体,以人的身体结构与器官的关系为例,说明身体的各部位都只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在艮卦的爻辞中,初爻中的“趾”特指脚趾,二爻中的“腓”特指腿肚,三爻中的“限”特指腰,四爻中的“身”特指胸腹,五爻中的“辅”特指脸,上爻中的“敦”特指头。只有保护好身体的各部位,才能健康平安,注重局部却忽略整体,既不利于身体健康也无法发挥其整体功能。六爻都属于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它们相互排列组合而形成某一个具体的卦象,卦的性质才能由此解读出来;离开整体的卦象去分析某一爻的特性,去解读某一爻的爻辞,只会脱离整体,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

二、《周易》的层次等级思想

我们的世界是多层次的,整个世界是以层次转化的形式运动发展的。《周易》中的天、地、人诸事物皆以系统形式出现,有层次等级之分,各层次相对独立的同时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并不是自觉发生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来连接,离开各层次的中间联结,就无法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系统。

(一)卦爻结构的层次性

系统的层次性也称为系统的等级性,系统层次分布的合理性,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周易》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而且它作为一个系统,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层次性。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周易》作者对卦爻结构的解说上。在卦爻结构中,卦作为一个整体,分为上卦和下卦,二者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由更小的子系统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爻的展开都是系统层次性的表现。在每一个卦象中,初、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初爻与二爻、三爻与四爻、五爻与六爻都可以构成一对阴阳矛盾系统。《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意思是说,《周易》包含生成宇宙的本体“太极”,由“太极”生成天地阴阳“两仪”,由“两仪”生成象征四时的四种爻象,再由这四种爻象生成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符号的八卦。八卦两两相重,出现了六十四卦,是用来判断事物吉凶的演算系统,有了对事物吉凶的判断就可以确立天下大业。宇宙统一于太极,太极生发出两仪,两仪指阴阳,一正一反两种力量,就是这个系统的第二层次。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产生四象,反应在卦象上,就是四阴爻与四阳爻,以老阳、少阳、老阴、少阴来表示,少阳象征春天,老阳象征夏天,少阴象征秋天,老阴象征冬天,用来显示事物之阴阳刚柔及其变化与否,这就是在这个系统的第三层次。正是这种恰当合理的层次分布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宇宙的整体功能。

(二)卦爻结构的自相似性

系统的自相似性一方面指整体的结构特征与局部的结构特征相类似,另一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系统的结构特征都是相似的。因此,在各整体之间或各部分之间,都会存在自相似性。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携带着宇宙整体的信息。人体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每个部分都隐藏着其他部分以及整个身体的信息,通过人的外部器官可以了解内部器官的生理以及病理状况,根据身体某一局部的情况,可以判断全身的状况。人体面部、眼睛、舌头、嘴唇等可以集中反映身体五脏六腑的信息,可以视为五脏六腑的缩影,具有整体分布的定位。《周易》蕴藏着朴素的全息概念,认为宇宙万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微观到宏观,都是通过阴阳消长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万物阴阳运动都通过太极八卦来呈现,每一卦都可以看作一个全息元,六爻则是更小的全息部分,宇宙万物都包含着八卦全息,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自相似性。

三、《周易》的差异协同思想

《周易》中的天、地、人诸事物都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们存在很大差异。各系统在独立的同时又围绕整体而相互作用,使整个卦象更加和谐稳定。阴阳观与天人合一观贯穿于《周易》的始终,《周易》的差异协同思想集中体现在阴阳的差异协同机制与天人合一观的差异协同机制两个方面。

(一)阴阳的差异协同机制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系统,有系统就会有差异。乾卦与坤卦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乾卦的六爻皆为阳爻,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纯阳之卦。坤卦的六爻皆为阴爻,是纯阴之卦。二者的含义也存在极大差别。乾卦以六阳爻为卦象,表示宇宙的广阔和层出不穷,以“天”来象征君子刚健、正大、自强不息的美德,又以“龙”为喻,来宣扬“天”之纯阳刚健的精神,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易经》的卦爻象数,包罗万象,蕴含乾坤。坤卦则以六阴爻为卦象,以宁静来表彰厚德载物的君子之美。

系统哲学认为,协同原理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揭示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要素围绕系统整体目标的协同作用,使系统更加稳定有序。《周易》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推衍出复杂多变的世间万物。在“阴”与“阳”的相互作用中,宇宙运行的基本状态是靠二者的统一为基础的。《周易》的阴阳之道是天地之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彼此互动合一,密不可分,通过二者的发展变化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阴阳矛盾运动反映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规律。基于阴阳之道统领万物的作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万物在天地间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周易》认为宇宙是通过阴阳互补构建的,在这个过程中,宇宙中的自然万物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完成生命的延续,确保了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二)天人合一观的差异协同机制

“差异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系统及思维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3]。系统的发展与演化必然以差异的发展与演化为前提。“天人合一”的观点很早就提出了,最早明确的出现在《周易》中,天人关系在《周易》的卦辞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在卦象中蕴含着二者相互融合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是以天与人的差异为前提而存在的,天与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二者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的产物,但天与人毕竟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的客体是天;而人是有意识的,因此认识主体也是有意识的,认识客体则是无意识的。自然界与人类都具有客观性的规律,人要服从于普遍规律,这是《周易》关于“天人合一”的核心观点。六十四卦的卦象中描述的“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们对大自然直接感知的结果,是一种天然的状态,与“地”遥相呼应。而且此时的“天”很神秘,人们对其盲目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认识逐渐向理性发展阶段转变,这种由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的反映。《周易》中描述的“人”主要分为“大人”“圣人”“小人”“百姓”等,作为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周易》最初的形成其实是一小部分优秀人物对世间万物经验总结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抽象概括演绎的结果。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尽管复杂多变,但又是和谐统一的。所有系统都是差异和协同的统一体。差异与协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差异是协同得以存在的前提,系统内部的差异又总是与协同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周易》认为自然规律与人的规律是绝对一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是绝对和谐的,人作为认识主体,与天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与天相适应而不相违背。“天人合一”是《周易》的最高理想,与天地相合是几千年来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为了尽一切可能达到主客体的高度统一。《周易》提倡的“天人合一”是认为人道与天道是高度一致、和谐的,人与天的关系不是通过人改造天来实现,也不是违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靠天来达成。天、地、人是《周易》三个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周易》始终,将人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将天作为认识的主要对象,八卦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开始主动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思考大千世界。《周易》的卦象有三重关系,初、二为地,代表刚柔;三、四为人,代表仁义;五、六为天,代表阴阳。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突出系统的整体性。《周易》的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来实现的。要做到天人合一,必须要求人与天遵循共同的规律,以人合天,天地合德,人效天之行,以天为道德楷模,加强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周易》赋予“天”强烈的人性色彩,把“人”的道德素养加之于“天”,使“天”成为道德的化身。这一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点。

四、《周易》系统整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周易》的系统整体性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的基础,同时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它们在一个共同体中和谐共处,这是《周易》和谐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周易》的和谐意识主要体现在阴阳对立面的和谐统一。诸子百家所讲的“天人合一”都源于《周易》的和谐意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法则,遵守自然规律。《周易》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统一于阴阳这一对范畴,而在属性上阴阳又能和谐相融,由此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有的对立双方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促进国内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同时对我国外交政策有着深刻的影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更是需要借鉴和发扬《周易》的这种精神,不仅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优化,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认识,是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的思想结晶。

(二)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贯穿了天道、地道与人道,以阴阳太极之理,将人与天地万物统一为一个整体。《周易》思想的产生,从古到今对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中华民族每次处于危难之际,都能够重新崛起。而且《周易》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已深入人心,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21世纪的中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根,它主张以“天、地、人”三才观与阴阳二重性的系统整体性思维去看人做事,奠定了中华民族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一方面要站在科学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不简单否定,也不照搬复制;另一方面也要由表及里,结合新的时代与实践进行正确取舍,继承和发扬古人优秀的智慧结晶,敬重和珍视先人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只有坚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继往开来,才能坚决维护文化的民族性与独特性,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周易》的诞生,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理论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三)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影响

随着生态问题的突显,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特意放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来论述,使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族发展的大计,影响一个民族文明的兴衰。生态文明系统是一个超循环的自组织系统,同时又是人与自然整体优化的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历久弥新,最早源自《周易》的“天人合一”观。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蕴藏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思维方式,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发展观,将人类社会放在宇宙这个大系统中,以整体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同时为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一,将绿色化的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大系统当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深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思想这一特性。

综上所述,《周易》把世界看作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因此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由基本要素组织起来的系统世界,不仅包括把握它的组织结构,也包括把握其运动变化。《周易》的系统整体观是很完整的,它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时,是一个可分的整体,是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是各个复杂部分相互作用的整体,它们通过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作用而成。《周易》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视为一个整体,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和新陈代谢都是一个有序渐变的整体过程。《易经》的智慧存于天地之间,深藏在六爻的阴阳变化之中,每一爻都是宇宙整体之缩影,蕴藏着独特的意义与微妙的变化。

猜你喜欢
周易阴阳整体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甜甜的“蝴蝶茧”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