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注长征史 初心共圆复兴梦

2021-11-26 14:45盖军燕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船工被子长征

盖军燕

(中共壶关县委党校,山西 壶关 047300)

引言

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种子和土地的关系。他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写道:“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毛主席还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一、“长征第一桥”是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历史见证

1934年9 月,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10 月8 日,首批出发的红九军团到达江西瑞金武阳村的绵江。连接绵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是一座简易的小木桥,由13个桥墩、20 余块木板构成。转移情势紧急,小木桥无法满足红军上万人所需。当务之急是拓宽加固桥面。得知消息的老百姓纷纷踊跃捐献床板、木凳,积极帮助红军过河。有户邹姓人家连给儿子准备的婚床也捐了出来。被红军战士婉拒后,他说:“‘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卫队。’这句话刷在了村子的墙上,也印在了我们心里。婚床的木料虽然不多,但你们一定要收下。”很快,一座齐集全村架桥物资的木板桥搭起来了,部队开始渡河。为保证桥面更稳固,小伙子们每组两个人,共十几个组,扛起木板,用身体支撑桥墩。这就是用门板、床板以及血肉之躯铸就的“长征第一桥”。乡亲们热情支援转移的红军,踊跃捐献各种物资。据《瑞金县志》记载,当时全县集中新谷5 万担,草鞋2 万双,被毯3000 条,菜干2 万多斤送给红军,组织群众为红军运输谷子17 万担。临行,乡亲们有的做好饭菜;有的拿出油灯,照亮桥面和河边小路。此外,据了解,当时,有700名左右的武阳儿女离家参军长征。“长征第一桥”是武阳人民对党和红军的厚爱深情,是千千万万军民鱼水一家人感人故事的缩影。

在长征途中,在极端恶劣的战斗环境中,广大红军生存、生活异常艰苦,但他们始终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群众秋毫无犯,与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

1934年11 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休整。村里冷冷清清,有的人家有人的却不开门。天色已晚,又下着雨,三名女红军商议,不打扰村民,就近在一家柴草棚里挤着凑合一下。这家女主人名叫徐解秀,因怕孩子受冻,去柴草房抱柴草,发现了她们。起初徐解秀被蜷缩在一起的三名女红军吓了一跳,女红军赶紧解释。见她们衣服湿透,言语亲和态度友善,徐解秀决定让她们进屋。谈话中,女红军了解到:听说又有当兵的要来,一大半村民都躲进山了。她娃才一岁,缠足走不得山路就没走。红军女战士对徐解秀说:红军是共产党的部队,是穷苦老百姓的军队。只有地主恶霸才会真正怕红军。当晚,她们让徐解秀和孩子睡中间,她们睡边上,五个人挤在一起盖着她们行军仅有的一条被子。或许,她们在想:天下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贫穷,冬日里连床被子都没有人家?几天过去,红军又要出发了。临走时,她们提出要把这条被子留给徐解秀和孩子过冬。徐解秀执意不肯。无奈,女红军只得将被子剪开,留下半条被子。这就是“半条被子”的故事。

二、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灌注军民鱼水深情的历史

强渡大渡河是一场扭转乾坤的生死之战。大渡河素有天险之称,是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必经之地。此时红军后有追兵,前有守备,处境极为险恶。1935年5 月24 日夜,红军先遣队赶到石棉县安顺场,一举击破守备敌人,占领了安顺场,缴获了唯一一条渡船。渡船有了,船工呢?先遣队得知安顺场有一个叫帅仕高的年轻人,年仅21 岁,熟悉水文且性格沉稳,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红军找到他时,他有些犹豫。“五月不渡大渡河”。太平天国石达开在此地全军覆灭。而且,他的家庭在国民政府的管辖范围内,帮红军渡河,一定会受到国民政府的报复。然而,他看到红军战士穿得破破烂烂,个个和颜悦色,中间有些小兵年龄比自己还小。他感到红军就是老百姓的队伍。渐渐地帅仕高打消了疑虑,表示愿意帮助红军过河。次日清晨,安顺场渡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开始了。帅仕高他们将那条小船推下了河,大渡河涛生如雷,浪高水急。帅仕高不愧是“船老大”,他和另一名船工跳下河,用肩膀牢牢抵住船舷。随后,红军的17 勇士分两批跳上木船,站在船舷周围,用身体挡住船工。对面碉堡,敌人的火力不断,子弹从耳边飞过,17 位勇士毫无畏惧、英勇还击。船工们被深深感染,紧握船桨奋力向对岸划去。经过几小时顽强激战,他们最终以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成功控制了对岸渡口。强渡成功后,一位红军指挥员紧紧握着帅仕高的手,连声感谢,并送给他8 块大洋。这位指挥员就是彭德怀元帅。同时,红军的英勇拼搏和优良作风深深感动了船工,不胫而走,在老百姓里传开了。于是源源不断的船工加入到帮助红军渡河的队伍中。接着,红军8000 多人全部渡过天险,为主力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果不出帅仕高所料,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严令追捕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帅仕高与那些船工们得知消息,逃离了安顺场。其家人深受迫害。几年后,帅仕高父母亲带着对他的牵挂相继离世;哥哥、姐姐则背着“通匪”的罪名,在极度的惶恐中艰难度日。

共产党没有忘记以帅仕高为代表的这些中国革命关键之时的有功之臣。1950年初,刘伯承元帅获悉帅仕高等船工们的情况后,决定组织专人寻找并尽快帮助他们返乡安居乐业。工作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使流落他乡的20 余名船工陆续回到安顺场,得到了妥善安置。然而,帅仕高仍音讯全无。1952年春,刘伯承和彭德怀两位老帅再次指示西南军区的同志,一定想方设法找到帅仕高。可接连几次寻找均无果而终。直到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带着工作组与进剿大军进驻大凉山剿匪时,发现并找到了帅仕高。隐姓埋名沦为奴隶的帅仕高,清瘦苍老、蓬头垢面、左眼失明体弱多病。政府派专人将他送到成都治病。除了一只眼睛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永远失明外,帅仕高其他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回到安顺场的帅仕高被分到三间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并很快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党离不开人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所以党爱护人民,造福人民,和人民加深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党群关系

宁夏六盘山区,有很多村庄,找水比找吃的还难。干旱缺水成为长征红军战士们遇到的大难题。然而看到红军爱护百姓,有些村民在用水困难的情况下,还主动把自家的水让给红军使用。一碗水,就是最珍贵的情意。这份军民鱼水情也成为长征过六盘时的一段佳话。

历史会对不同的军队做出公正的评判。人民从不偏爱哪支军队,谁能走进人民的心里,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从不垂青任何一方,谁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谁就会拥有击垮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句话,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新时代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怀人民之苦,常思富民之策,常谋强民之道,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再续新篇。

猜你喜欢
船工被子长征
爷爷的长征
赞船工
Mary’s Cninese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云被子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