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

2021-11-26 22:23周玉玲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乡城镇化村民

周玉玲

(中共宾川县委党校(宾川县行政学校),云南 大理州 671600)

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

(一)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的催化剂,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总抓手,方可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解决。农村仍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展农村、走农村振兴之路,协调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乡村振兴是全党工作的重心,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是解决国计民生根本问题的关键,确保在农村工作中党始终处于统揽全局、协调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的地位,在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广袤乡村不能、也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彻底实现乡村振兴。

(二)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不同于传统城镇化,是建立在中国特色基础之上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型、城乡融合型道路,实现社会和谐、“四化”同步、文化传承的城镇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型城镇化是从过去的激进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并不仅仅关注城市人口在整个地区的比例,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依靠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需要更加注重农民和新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它着眼于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城市化质量[1],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从而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宜居和谐、生态文明的城市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的新进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之下,统筹新型城镇化,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脱离土地,到城镇发展,而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也在逐渐向着农村蔓延和传播,令整体的农村发展产生新进展。1.在治理主体上,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人民,因为传统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难以满足农村的趋向多样化的需求,也产生了针对农民需求表达的公共服务要求,如果只凭借管理者进行工作优化与治理,则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中,农民代表、民间团体逐渐发展,令农村的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2.在公共服务水平之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机构,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方面,国家不断向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倾斜,在医疗卫生方面,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安置工作,让城乡差距逐渐缩小。3.在民主意识上,在处理乡村公共事务时,支持所有村民参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村民的主体意识、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享受治理成果。4.在治理稳定性上,逐步推进拉近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使得现代城市文明扩散至乡村社会,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渐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这些新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入,法治观念和农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更加稳定。5.在经济发展上,“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打破传统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2],重视在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灵活土地承包,以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进步,使得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治理组织水平有限、能力不足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许多基层干部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表现出能力和时代的不相适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对接资源时不知道下乡的真正目的和资源的具体用途。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动员村民的能力不足、基层组织管理异化。不管这些资源对农村建设是否有用,村民是否真的需要而一味索取。想当然地认为,村里的建设是国家出资的,不必承担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一些工作组织效率不高,难以打通资源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二)农村传统文化趋向衰落,乡土文明消解

在实际的农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村民由“社会人”转变成了“经济人”的问题,传统的乡土文化主张的“六尺巷”、忠、孝、信、义,在现代的城市文化冲刷之下逐渐消散,村民向着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他人利益,导致了不良乡村风气形成,农村传统的文化逐渐趋向没落,大众将精力放在追求物质富足之上,而将精神风气的建设抛之脑后。这样会对传统的乡村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村民建立了现代化、市场化的城市观念,却忘却了淳朴民风、邻里友爱的传统。

(三)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乡村经济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很多都是由外部企业家开展,其建厂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建立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之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环保工作缺少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而地方政府也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趋于严重。在“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之下,环保让步于经济发展,导致农村发展的长远效能不高[3]。

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策略思考

(一)生活富裕为基础,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发展

利用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农民经济水平提升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呼声。让农村成为绿色家园、景美人美,就要改变农村种田原有的单一收入,需要引进农村人才,用农村高素质人才引领当地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照先富带动后富的模式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我们应该鼓励村民利用家里闲置的耕地,在合作社中入股,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就业的机会。同时我们应该实现第一产业走向科技化,将第二产业与农村发展连接,将第三产业向高端转移,从而形成三大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分享乡村振兴红利,通过多种产业丰富形式,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人民富裕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农民创造多种增收致富的途径,让他们的收入更高,生活富足,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让生活富裕也能向着“多元化”发展[5]。

(二)协调城乡发展,培育文明、淳朴民风

农村文化的滋养为新时期的农民提供了文化信心和精神动力。协调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就需要落实淳朴民风建设。要清醒认识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把城市的东西搬到农村。抛弃传统农耕文明和生活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农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滋养。要进一步挖掘优秀的地方文化基因,为振兴农村聚集力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又要改变风俗习惯,破除陈规,为振兴农村积累力量。实际的工作要注重民俗的培育,激发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村民对家乡的自信心,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弘扬乡村风情、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之美,不仅是农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富裕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农村振兴的主角是农民。

(三)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补位

坚持提升生态宜居发展效能,构建“大美乡村”,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绿色发展为引子,助力农村绿色发展,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支撑,让人民安居乐业。首先,需要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全民环保”的工作倡议,对基层政府、乡村企业、村民委员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相关工作指导,明确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之下提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将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剂,整合环境治理工作任务,到城镇化建设中去。生态宜居应当有紧迫性,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加速环境保护宣传也是当务之急,做好乡村企业的倡议,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基础之上,做好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科学合理治理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标准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整治农村污染问题。此外,加大范围治理农业污染,打造“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仅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也要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综合利用秸秆、禽畜粪便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四)提升干部能力,落实基层工作开展

群众的工作无小事,广大基层干部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规划,将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了解群众的困难,落实基层工作的开展。首先,学习是每个农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学习内容涵盖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三农政策措施,及时更新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各种福利政策条件和办理手续[4]。要与基层开展联系互动,收集住户信息,了解住户情况,核对整理各类人员的资料,全面掌握村民的低保、伤残、就业等专业信息,做到熟悉每户情况,为后期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为农村居民“零距离”服务。基层干部群众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坚持落实“三农”政策、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服务方式,能针对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定向改进,将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发展农村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关乎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工程,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势在必行。当下“美丽乡村”计划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特色乡村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开展,更应当趁着政策优势,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加速农村产业转型,优化整体的工作效能,逐渐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足的新时代乡村新气象。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融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让现代化的脚步走得更加铿锵有力、稳固坚实。

猜你喜欢
城乡城镇化村民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