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环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1-26 20:02仝婷婷邵李理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环艺三全育人思政

仝婷婷 邵李理

(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016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

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属于“大思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最终落实“三全育人”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所有课程都要融入课程思政,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所有教师都要把育人作为第一职责,所有课堂成为育人的渠道。环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操作、实践活动教育为辅,重新定义环艺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一、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环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识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三全育人”,2017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文件指出:“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育部所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质性,高校的思政课和专业课都应围绕“思政”这一元素展开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是指各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探索各类课程(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方法,进而形成协同效应,产生育人合力。让“思政”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润物无声的吸收[3]。

二、环艺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从而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

我校环艺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然而,部分专业教师,一方面重视科研、轻视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课题立项、科研攻关、职称评定上。而对于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传道,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另一方面教师背负着技能抽查、毕业设计的重重压力,在教学中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了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学生实干和创新创业精神不足。

因此,环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是提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在要求。此外,环艺专业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是形成“三全育人”教育局面的有力抓手,可以实现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最大化。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环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一)构建环艺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环艺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在每节课堂上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需要统筹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地处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构建环艺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而非在课程结束时专门补充思政内容,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与专业技能、、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景观制图、技能基础1(AutoCAD)、技能基础2(Phtoshop)等技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传递给学生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

在职业道德塑造方面,通过设定职业方向模块课程,对接行业发展课程。如景观工程课程,通过讲述课程内容分析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要爱岗敬业,增强职业岗位的荣誉感[4]。

此外,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实践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砌锲而不舍的抗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

(二)加强专业教师思政工作,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思政思想,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需加强专业教师思政工作,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立德树人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环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此外,“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促进专业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学习,更深入的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

针对环艺专业,可以将专业建设和教师思政工作联系起来。如教研室组织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实践,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收集前沿发展知识,使之服务于教学,让教学过程、内容、手段更有亲和力,学生参与度更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度。

此外,在开展教师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要给教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这是“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三)挖掘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体系的发展,具体要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除去传授专业知识,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要增设一些与专业课程内容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价值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应备好每一堂课,深入挖掘课堂内容与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引入本专业、本行业名人故事等教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因此,环艺专业教师要找准专业与思政元素的连接点,理解技能培养和思政元素的内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思政教育输出的自然行,而非刻意性。

(四)课程内容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常态化

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本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导向,由简单到复杂,构建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式课程结构,每个项目由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

1.课程内容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规范标准等。

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凸显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挖掘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五)“课程思政”渗透化,而非刻意化

1.思政元素选择符合课程内容特点;

2.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

3.课程思政载体要适合高职学生接受;

4.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适。

5.以德育人,通过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

6.根据课程思政的需要,将原有的课程内容项目化,项目有的通过当下的热点新闻或话题引入,吸引学生同时进行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7.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六)“课程思政”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要逐渐由“课程思政”的比赛化、暂时性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以期形成长远的有效机制[5]。系党委、党支部要统揽全局,加强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对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将道德教育评价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应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一方面增强老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政政治学习能力。环艺教研室在开学前要统一讨论、协调,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教学设计,落实教师责任,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

四、结论

传统课程教学,在教学改革中重视知识的传递、技能教育的培训、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忽视了培养学生“成为人”的使命。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在满足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都具有德育的职责和功能,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扭转专业教育课程重智轻德现象。将爱党爱国情感、企业职场情境和校园师生情愫深度融入专业课课程体系中,经过融合对接,实现“教书育人新概念”。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新方式。专业课程也可以是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只有专业教师强化自身思政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学设计的思政元素,才能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实现专业教学和育人的目的。“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和专业教师自身全面提升的好方法。(通讯作者:邵李理)

猜你喜欢
环艺三全育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江芳环艺设计作品
郑燕宁环艺设计作品
环艺与动画专业交叉性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