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及其稳定性研究现状综述

2021-11-26 20:02吕玉琼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顶岗职业学校

吕玉琼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8)

一、关于顶岗实习法律制度的梳理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我国学者对顶岗实习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有法可依”和“实践教学”的提出阶段

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其中第二十三条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2002 年9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2003 年12 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职业学校要利用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此时国家关于顶岗实习的政策里,提出的还是总括性的“实践”和“实习”的概念,还未正式出现“顶岗实习”的字眼,但实习的对象逐渐锁定在在校学生身上。

(二)“顶岗实习”的提出和初步探索阶段

2005 年10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从此“顶岗实习”模式正式开启,全国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

在全国各院校积极推进顶岗实习之后,面对顶岗实习开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07 年6 月,为规范管理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实习工作,保护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要有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实习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根据需要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2008 年12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 年)》中指出:“要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顶岗实习”规范阶段

在顶岗实习开展的过程中,面临顶岗实习政策与实践出现的各种偏差,在2007年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纠正,2016 年4 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在对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此次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体现了国家顶岗实习管理政策从推动到规范的逐渐演变。

(四)国内学者对顶岗实习法律制度的研究

吕娜娜认为,在法律制度层面,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实习立法明显缺失,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缺乏规范学生实习的细节,对学生的实习规定滞后于社会发展实际;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均未将实习学生纳入,也没有将实习学生列为劳动者。总体上来说,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顶岗实习的众多政策文件,但多数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制定配套条例或实施细则,导致在组织实习、处理利益冲突时难以找到充分的政策依据。如在2007 年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在2016 年4 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虽然从《办法》到《规定》涵盖面更广,操作更细化,体现了很大的规范性,但没有配套的区域实施细则,导致顶岗实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顶岗实习政策还需要再完善。政府方面对实习也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障,对实习过程中学生和企业的权利、义务缺少利益保护和责任监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或提供的实习岗位类型单一、有限,以及学生非“劳动者”身份容易产生劳务纠纷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实习质量,也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实习的相关制度建设是决定实习质量的核心,提出了顶岗实习制度的设计原则:一是将顶岗实习制度置于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下;二是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等广泛参与;三是需要在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的规则上加以明确;四是形成学校内部教育与顶岗实习一体化的联动机制,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科学的制度设计,才能有效地推进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已有研究充分表明了实习制度对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也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实习顺利实施的愿望。

二、关于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职业学校推荐顶岗实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学校统一推荐进行顶岗实习,称为集中顶岗实习;一种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方式进行实习,称为分散顶岗实习。总体来说,由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较多、实习地域跨度较大等客观因素,学生的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较分散的特点,职业学校在实习的教学和管理上也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没有健全的实习组织管理机构,客观上增加了学校实习组织与管理、监控与指导的难度。此外,企业、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和行为偏移,如企业并未意识到应该承担的职业教育义务和责任,一方面,顶岗实习由学校一手包办,另一方面,学生离开学校,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时空的差异性和师资管理力量的缺乏和缺失,造成企业被动接收和对待实习学生的局面,将学生安排在技术技能性不强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没有履行好企业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责任,将实习学生视为一般的员工,进而扭曲了顶岗实习的教育价值。除了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外,政府方面在政策的制定上、执行上、监督上、经费投入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目标不明确、吃苦耐劳方面较差、自身主观能动性和职业素养的缺乏也是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在关于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中,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会出现频繁更换实习企业的现象,顶岗实习的稳定性不好,顶岗实习的不稳定性既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又影响了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造成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为此很多学者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主要是从政府方面、学校方面、企业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这四个角度来研究。

学者雷启勋认为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府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法律和资金支持不够;顶岗实习带给企业的“实惠”太少,加之企业的用工弊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漠视和培训投入较少;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学生顶岗实习心态不端正,职业素养差,学习主动性不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挫折耐受力欠缺,学生角色转换迟缓,忠诚度不足等。为此他提出了政府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企业方面要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管理,提供合理待遇辅助监管;学校方面应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发就业指导课程;学生自身方面要端正顶岗实习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提升抗挫能力,积极转换角色,培养对企业的归属感等措施。

除了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等角度研究顶岗实习不稳定问题之外,许多学者也从其他角度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对策。傅建东和吴燕华采用了案例研究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得出了顶岗实习稳定性不高和学生专业对口率与实习稳定率基本一致的结论,此外,还揭露了专业、性别、落实实习单位方式、薪酬、对单位的认可度、实习协议的签订与实习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找准相关性,改进顶岗实习管理。也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学生的顶岗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即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和顶岗实习后,顶岗实习前要加大学生的实习培训力度,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精心选择企业进行实习;顶岗实习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加大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后要做好实习学生的实习评价工作,以奖励、评优等方式促进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认真实习,确保实习的稳定性和质量。

三、关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研究

面对学生顶岗实习时空的转换,“学习场所由‘学校’转变为‘企业’,‘学校课堂’转变为‘工作岗位’,学习时间由‘课表作息制’转变为‘8 小时工作制’,身份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传授方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知识’转变为‘师傅传授徒弟生产技能’等变化。”需要学校根据学生身份角色的转变调整教学方式,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学者提出,管理主体双方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职责,学校应充分承担管理职责,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对接实习单位、做好心理辅导、实习走访和实习考核方面下功夫;企业应积极履行协管职能,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协助开展实习考核;政府应有效发挥指导作用,严格监督政策法规执行,积极促进校企共建基地。在当前的实习实践中,也有很多研究者提出通过实习管理平台来强化实习管理,教师利用平台指导实习学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分散实习进行跟踪指导,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疏通了顶岗实习管理各方的信息渠道”。

四、关于顶岗实习效果的研究

有研究者提出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的步骤将顶岗实习分为四个阶段,在各阶段又分别实施PDCA 小循环,以‘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方式,在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中全面应用PDCA 循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也有研究者认为,顶岗实习效果应以结果为导向,以评价来促效果,应从评教和评学两个维度出发,在评教的维度上从学生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实习效果三个纵向发展阶段为主线,并根据每个实习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具体明确所有评价指标的分数;在评学的维度上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实习成果分设下级指标,并明确各指标分数,以结果评价导向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保障实习质量的措施还包括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全方位的积极作为与参与,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

五、结语

在顶岗实习及其稳定性问题研究的内容方面,论文较少,且论文多以研究酒店专业的顶岗实习稳定性为主,期刊较多,但期刊多是在探讨一些表层的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论述。研究者在顶岗实习稳定性领域的研究选题多集中于宏观性问题的探讨,基于经验式的总结,聚焦于简单分析影响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因素,进而提出一些宏观性的政策建议。

在顶岗实习及其稳定性问题研究的方法方面,已有研究总体来看,缺乏实证研究基础,说服力不强。职业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研究问题和对象跨越教育和产业两个领域,仅站在一个角度去看问题难免偏颇,要深入到顶岗实习一线,取得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影响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规律和深层次原因,才能使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内涵得到丰富。

猜你喜欢
顶岗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职业写作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我爱的职业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学校推介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