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2021-11-26 20:02李海龙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聊城共同体命运

李海龙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各民族对于美好世界的普遍认识和不懈追求,镌刻着全人类共通的文化基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聊城市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密切相关,文化层面顺畅和谐的交流是开展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经济方面的密切合作,又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之美誉,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与中原文化共同熏陶,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人文资源独具特色。新的征程上,聊城市必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实现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聊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1]。

一、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是对新时代面临问题的创新,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伙伴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合作朋友圈。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的发展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打上了中华文明的烙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把聊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并加快其对外传播与交流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加快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不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认文明多样性,包容文明异质性,推动不同文明互相欣赏、和谐共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加快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不断提升聊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聊城必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将聊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借助“一带一路”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讲述好聊城故事,传递好聊城声音,必将有利于不断提升聊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的现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现状

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关键词进全文检索,在中国知网上检索(1949—2021 年),共搜到37704 条结果。同时在检索结果中,分别使用“传播”“传承”“弘扬”“创造性发展、创新性发展”等词进行结果内二次搜索,分别得到相关文献258 篇、889 篇、489 篇和900 篇。通过对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文献从研究的方法、内容以及问题上,都存在相融、共通、重合之处。首先,传播的主体、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要素适用于解释对外传播现象。其次,对外传播存在跨文化性。因此,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解读存在较大误读性。第三,研究方法大致相同:通过分析总结定量研究、混合研究方法对于传播内容与路径都进行了大量研究。

(二)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实践现状

近年来,聊城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以国家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大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文化载体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加大了对聊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力度,起到了良好的传承和传播效果。然而,从总体来看,聊城虽然对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课题较多,但是多集中于保护和开发方面,从对外传播视角,走出去向世界讲好聊城故事,传递聊城声音,提高聊城文化软实力展开研究的课题较少,研究成果不多。

三、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努力打造线上传播路径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新媒体受众多,内容丰富。要加快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平台和载体,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向沿线国家讲好聊城故事[2]。

首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借助计算机与数据库对海量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分析,着力构建聊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深度挖掘聊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全方位采集聊城特有的、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性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现象、文化认知、遗留在民间的优秀文化等相关文献、音视频资料,有效整合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一定的文化体系。开发多远数据库应用功能,拓展多种展示形式。建立影音、VR、AR 以及动漫等多元形式及沉浸式智能化互动模式。通过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形式对聊城传统文化实现多方位多视角呈现,是增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保护和发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海外社交平台,传播聊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不应拘泥于演出、展览等传统的传播方式,短视频和各类国外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成果的方式。新媒体技术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带来新契机,新媒体和海外社交平台逐渐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方向。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化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的文化交流速度得到提升。因此,通过打造网络精品栏目、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吸引海外受众,可以提升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将聊城传统文化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示给观众。

(二)充分依靠民间力量,努力提高民间文化传播的积极性

现有传统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主体主要以官方传播和企业传播为主。这两种方式存在着过于宏观、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民间层面的传统文化对外传播逐渐成为一股强大力量。而且,通过民间社交建立的情谊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国际关系、国家政策的影响,并且还能成为促进国际良好关系发展的因素。这种传播方式接近性更强、更具生活化、容易建立信任感,能够生动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国家与政府应当采取鼓励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力度,提高民间文化传播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同时,民间文化传播者应当与传统文化传承人展开合作,使更多的传统文化活跃在新媒体平台上,扩大传播的覆盖面。

(三)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双管齐下,加快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通过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访学邀请、旅游宣传、国际赛事举办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外商来聊投资建厂,外籍人才来聊就业工作,外国学生来聊留学访学,外国旅客来聊旅游观光,外国选手来聊竞技比赛,使更多的外国友人能够来到聊城,更加全面的了解聊城,切身体会悠久深厚的聊城传统文化。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聊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文化产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基础,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及其资源的巨大优势。聊城各类企业,尤其是文化企业是聊城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体。在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导下,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鼓励聊城文化企业加入“走出去”行列,加快聊城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聊城特色的文化产品[3]。

(四)大力做好传统经典文本的译介,实现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聊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都有精品呈现,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聊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必须做好传统典籍文本的译介。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传递古人的思想,同时要使国外受众易于接受。因此,在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译介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实现文化对等。详细分析源语文本蕴含的文化要素,使之能被译入语文化中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其次,要准确传情达意。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传统文化素材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第三,要注重品牌塑造。要努力发掘富有聊城特色的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元素,已达到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效果。

(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沿线国家传统文化相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涉及亚欧非三个大洲、六十多个国家,沿线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文化习俗和地域特色。实施“一带一路”离不开秉持和发挥各国优秀文化的积极价值[4]。因此,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要善于吸收沿线国家优秀文化成果,深入理解彼此文化内涵,深刻认识文化间的差异性,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采取多方联动,多管齐下的举措,政府、民间组织、文化企业、个人等传播主体共同努力,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多个平台全面覆盖,科技、语言、文化等元素相互杂糅,积极推进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向世界讲述好聊城故事,传递好聊城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聊城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