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大数据”催生新型养老资源:“自立”养老

2021-11-26 20:02龚梦玲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老龄老龄化太极拳

龚梦玲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目前存在的养老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两种:家庭和社会,在家庭养老出现障碍时就由社会来承担养老责任。“学界也认为,养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另一种是以社会养老为主,并且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眼前的这些压力还只是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时代发展趋势衍生出“自立养老”的必然性,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让“自立”养老成为可能,为“自立养老”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哈尔滨市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罗盛希:老年人自主自立养老,主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作为个体,应该树立自强自立意识,防止心态老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在经济上自立,生活上自理,精神上自慰;二是老年人作为群体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照料,调动老年群体内部的积极因素,解决老年人养老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两层含义一个目的,就是尽量给国家、社会以及子女减轻照料老人的负担和压力。

本研究所提及的自立养老,就是指那些依靠家庭和社会而不能满足养老需要的老年群体,通过“再就业”的形式参与社会活动和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而产生的收入以实现的自我养老。这里的“再就业”既包括直接参与社会发展,也包括间接参与社会发展,如帮助子女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教育孙辈等,其目的是要培养老人的自立能力,强化他们的自立意识,而且还能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本研究中的养老服务领域中的“自立”包含四个要素,一是身体自立,二是心理自立,三是经济自立,四是社会自立。

二、“老龄化+大数据”实现“自立养老”的路径选择

(一)“大数据+运动”,有益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它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 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心平衡发展的健康状态才可称之为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1.大数据+中国传统健身术,护航老龄群体的生理健康。研究证明,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增加下肢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膝、踝关节的本体感觉、改善身体的柔韧性”,这与太极拳的特殊动作结构有关。首先,因为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要求下肢处于半蹲姿势,并且太极拳要求“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腿部轻灵沉着,使得腿部肌肉承受较大的负荷,“同时下肢肌肉始终处于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的交替状态”,促进了腿部力量的增长,进而提高老龄群体的稳定性,可以有效保证老龄群体的生理健康。且倪红莺等也指出“太极拳在提高心血管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所谓“大数据+中国传统健身术”,就是指利用大数据手段,根据老龄群体的特殊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针对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利用新型媒介,向老龄群体及时传递与之相适宜的健身指导方法、生理指标检测方法、实时反馈疑问等相关事宜,即时互动,实现老龄群体的“自理运动”,“自立养老”。

2.大数据+中国传统健身术,促进老龄群体的心理健康。当前养老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子女赡养老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生理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很多人认为给老人提供了物质保障就是尽到了赡养老人的义务,殊不知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健康才是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理健康了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感受到幸福。

太极拳采用腹式深呼吸等锻炼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缓解中老年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心理焦虑水平,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同时,采取“大数据”方法,会通过收集老年人的平时运动习惯、结合其身体状态、天气状况等等因素,通过数据分析为老年人科学的运动提供合理的建议,让他(她)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受到运动心理快感。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健身气功,其功法都要求:意守、入静。外守内静,动中求静,如此,调节阴阳于动态平衡之中,使人长久的保持平静而愉悦的心情,获得心理的健康。

(二)大数据+就业信息,实现老龄群体的经济独立

在此之前,或许大众会认为,老龄群体的再就业的说法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经验积累带来的人力资本外部效应也是十分显著的,经验积累的不同主要是由工作年龄的差异引起,工作的年龄越长,经验越丰富,由于经验积累形成的人力资本外部效应也就越大,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老化是发达国家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影响因素”。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是老龄群体实现“自立养老”的前提条件,而“经济自立是保证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根本保障”。而老年群体的经济来源,除了他们自己以前的储蓄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老龄群体的“再就业”,为自己“创收”,为养老增加一份保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和老龄人口健康程度的上升,劳动人口的实际工作年龄的增加也能带来经济的增长”利用“大数据+就业信息”目的就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就业信息的实时、高效、精准定位、有针对性的发布,依据老龄群体的受教育背景及其所具备的技能,有针对性的发布最新就业信息,提高老龄群体“再就业”的效率,实现“自立养老”的经济独立,使“自立养老”成为可能、具有可行性。

(三)大数据+公众力量,加速老龄群体融入社会的进程

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认为让老年人再就业,是一种“不孝顺”的体现,其实不然,就像我们教育小孩子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样,赡养老人我们同样也应该培养老人的独立自主能力,“不姑息”他们,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不让他们过早的退出“舞台”,给他们提供一个缓冲的平台,可以有效减缓老龄群体的衰老进程。

根据老龄群体参与一项事件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可将其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像单纯为了体验事件带来的愉悦快感和宣泄身心能量,以达到满足机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与的事件心理属于生物性动机。有些人群参与运动的目的是与人交流、认识朋友或者是寻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这部分人群的参与动机具有很浓厚的社会性色彩。

“大数据+公众力量”即利用“大数据”方法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关注老龄群体的养老问题,正视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肯定老龄群体的社会价值,让老龄群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重要性,继续“坚守”岗位,或有勇气“复出”,不会过早地被社会“淘汰”。

(四)大数据+政府决策,为老龄群体“自立养老”搭建平台

“人口老龄化绝不是一种短期现象,无论今天或是未来,每个人都注定生活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那种“年轻”的社会已经一去而不返”。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社会发展趋势迫使我们应该正视人口老龄化并适应人口老龄化,要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协调运转,关键是政府的科学决策。加强对老龄群体“再就业”就业者的职业培训,并“根据现实情况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从而在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同时继续保持劳动力供给的充足性”。对老年群体不仅是进行生产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环境能力,改变旧思想,消除老年人对变革的恐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快速融入社会。

三、结语

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已成定局,要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健康运行,首先,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有需求,才会有发展。要实现“自立养老”,需要政府培育和发展老年市场,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信息系统。其次,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和“不姑息”,强化老龄群体的自立意识,培养老龄群体的自立能力,大众的需求会让老龄群体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最后,离不开老龄群体的“自立”,表现在:生理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参与的自立。尽管大数据时代,一切都会变得简洁、快捷、高效,但是新型养老资源“自立养老”是一项人文关怀工程,数据可以简化的只是程序,但是简化不了的是感情,老龄化社会的健康运行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共同努力才会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老龄老龄化太极拳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42式太极拳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