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塞米诺尔战争对美国的军事影响

2021-11-27 01:11
军事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诺尔佛罗里达印第安人

★ 刘 岩

美国200 多年的发展离不开侵略扩张,其中对印第安人的侵略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侵略活动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在建国之后,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与深入,美国对印第安人领土的侵略也达到高潮。从1816年到1858年,美国与居住在佛罗里达半岛的塞米诺尔印第安人进行了三次战争,总称“塞米诺尔战争”。作为美国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的印第安战争,塞米诺尔战争在印白关系史和美国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①此处的“印第安战争”(Indian Wars)是指美国政府、白人移民以及殖民地时代的欧洲殖民者同印第安人之间的一系列武力冲突的总称,从16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印白关系(Indian-White Relations),此处指美国印第安人同白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无论美国学界还是国内学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基本限于美国的印第安政策、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对印白关系产生的影响上,而对战争在美国军事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讨论不够。②美国学界研究这场战争的代表作包括:Jоhn K. Mаhоn, History of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1835-1842(Revised Edition),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1985; Jоhn Missаll аnd Mаrу Lоu Missаll, The Seminole Wars: American’s Longest Indian Conflict,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2004; Тhоm Наtсh, Osceola and the Great Seminole War: A Struggle for Justice and Freedom, New Yоrk: St. Mаrtin Prеss, 2012 等。但是这些作品多集中于论述战争的损失和对印白关系的影响。国内学界,张友伦从印白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这场战争,而陈海宏、高冬明虽然关注到了战争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但是对于战争具备的总体战特征、对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影响、对武器和运输工具的改进则缺乏必要的讨论。参见张友伦:《美国西进运动探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陈海宏:《美国军事史纲》,北京:长征出版社,1991年;高冬明:《美国战争机器:1607—19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本文将在梳理战争背景、过程的基础上,从战略、战术和军事建设等角度分析塞米诺尔战争对美国军事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一、三次塞米诺尔战争

(一)战争背景:从领土扩张到驱赶印第安人。塞米诺尔人(Seminole)是17世纪之后扎根于佛罗里达的印第安人部落群体,被认为是北美大陆东南部的印第安人——克里克人在佛罗里达的重要分支。美国建国以后,大批移民涌入当时仍然处于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下的佛罗里达。19世纪前期,西班牙先是深陷拿破仑战争,而后又被卷入到轰轰烈烈的拉美独立战争,无力维持其在佛罗里达的殖民统治,这就为美国夺取佛罗里达提供了绝佳机会。美国开始了对佛罗里达领土的扩张行动,但这些行动却受到坚守佛罗里达领土的塞米诺尔人的抵抗,双方冲突日益加剧。

从1813年到1814年,美国军队陆续在佛罗里达以外的其他地方发动对克里克人其他分支的战争,使得这批克里克人逃亡佛罗里达,同塞米诺尔人一道抵抗美国的侵略扩张。随着日后在佛罗里达的白人移民越来越多,美国对夺取佛罗里达的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这就导致美国同塞米诺尔人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明显。塞米诺尔人成为了威胁佛罗里达边境白人移民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美国对佛罗里达领土扩张的主要阻碍。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对塞米诺尔人的政策也必然是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赶出佛罗里达,掠夺印第安土地,以便为佛罗里达的白人移民提供更多的开发机会。而随着1830年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正式确定强制迁移印第安人的政策,美国驱赶塞米诺尔人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这更引发塞米诺尔人的强烈反抗,双方的大规模战争已不可避免。

(二)美国的南进扩张: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1816—1819)。如前所述,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源于塞米诺尔人对美国向佛罗里达南进扩张的顽强抵抗。1816年7月,陆军中校邓肯·克林奇率领的100多名美国正规军与150 名由威廉·麦金托什酋长率领的克里克人组成联军,与当时驻守“黑人要塞”①位于佛罗里达北部阿帕拉契科拉河畔,由于该要塞内聚集着众多与塞米诺尔人联手的黑人,故名“黑人要塞”。的塞米诺尔人、乔克图人和黑人共计300 余人展开激战,最终美军歼灭要塞守军270 人,俘获64 人。②Kenneth Wiggins Porter, “Negros and the Seminole War, 1817-1818,” The Journal of Negro History, Vоl.36, Nо.3, 1951, рр.249-280.次年,美军在福尔镇追捕塞米诺尔酋长内马斯拉的过程中,奉陆军副官埃德蒙·盖恩斯之命,将福尔镇摧毁,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随之爆发。

1817年11月,塞米诺尔人在斯科特要塞附近屠杀了44 名美军人员,引发美国政府的愤怒,遂决定派安德鲁·杰克逊出兵镇压。1818年1月,杰克逊率领500 名正规军和1000 名民兵,与威廉·麦金托什酋长率领的1800 名克里克人联合,从田纳西的纳什维尔出发,在经历了46 天行进之后,于3月9日抵达斯科特要塞。③Jоhn K. Mаhоn, “Тhе First Sеminоlе Wаr, Nоvеmbеr 21, 1817-Mау 24, 1818,”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77, Nо.1,1998, рр.62-67.此后,杰克逊多次率军击退塞米诺尔人,将米柯苏吉镇、鲍列格斯镇和麦昆镇全部焚毁,同时还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圣马科斯和彭萨科拉。随着1819年美西《亚当斯—奥尼斯条约》的签订,佛罗里达正式成为美国领土,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结束。战后,塞米诺尔人大批逃往坦帕湾以南,继续抵抗美国。

(三)强制迁移与反抗迁移: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1835—1842)。随着1819年佛罗里达正式成为美国领土,强制迁移也成为此后美国对塞米诺尔人的政策。1823年,美国同一些塞米诺尔部落首领进行谈判,签订了为期20年的《莫尔特里溪条约》(Treaty of Moultrie Creek),在佛罗里达半岛中部划定了保留地。

1830年,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法》,加速了美国强制迁移塞米诺尔人的步伐。1832年和1833年,美国又先后和一些塞米诺尔部落首领签订了《佩恩台地条约》(Treaty of Paynes’ Landing)和《吉布森要塞条约》(Treaty of Fort Gibson),规定塞米诺尔各部落“必须要在三年之内离开佛罗里达”④张友伦:《美国西进运动探要》,第193 页。。1834年,两个条约被美国国会批准,这也彻底激怒了塞米诺尔人,并逼其最终走向武装反抗。1835年12月,在克林奇的派遣下,弗朗西斯·达德指挥100 余名正规军展开对佛罗里达的远征,但在瓦胡沼泽遭到180名塞米诺尔人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爆发。①Albert Hubbard Roberts, “The Dade Massacre,” The Florida Historical Society Quarterly, Vоl.5, Nо.3, 1927, рр.123-138; Rоn Field and Richard Hook, The Seminole Wars: 1818-58, Оxfоrd: Оsрrеу Publishing, 2009, р.9.

1835年到1836年,美军先后由克林奇和理查德·卡尔指挥,在威斯拉库奇河湾对塞米诺尔人展开进攻,意图完成全歼。②Robert Charles Stafford, “The Bemrose Manuscript on the Seminole War,”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18, Nо.4, 1940,рр.285-292; Gеоrgе С. Вittlе, “Riсhаrd Kеith Саll’s 1836 Саmраign,” Tequesta, Nо.29, 1969, рр.67-72.但是4000 余名塞米诺尔人(包括1000 余名战士)在酋长奥西奥拉的领导下,利用佛罗里达的沼泽、森林等自然条件采用灵活的游击战,让美军的目标屡次化为泡影,并且消耗巨大。同时,温菲尔德·斯科特在1836年率领近5000 人,兵分三路对塞米诺尔人进行围剿,也没有成功。

转折点发生在1836年12月。在军需处长托马斯·杰塞普成为指挥官后,美军抛弃了正规战,转而采用对塞米诺尔人的居住地进行扫荡的策略。③John Missall and Mary Lou Missall, The Seminole Wars: American’s Longest Indian Conflict, р.125.美军策略的改变让塞米诺尔人逐渐失去了灵活机动的优势,赖以维持游击战的物质条件也逐渐被摧毁。1837年,奥西奥拉被美军诱捕,致使塞米诺尔人群龙无首,斗志愈发涣散。1837年12月,扎卡里·泰勒率领美军和亲美的印第安人部队共1032 人抵达奥基乔比湖,与兵分三路的三四百名塞米诺尔人④据估计,奥基乔比之战中的塞米诺尔一方人数在380 到480 人之间。展开激战,美军以26 死112 伤的代价击退了塞米诺尔人,这是塞米诺尔战争过程中规模最大的战事。⑤Philliр Тhоmаs Тurkеr, “А Fоrgоttеn Sасrifiсе: Riсhаrd Gеntrу, Missоuri Vоluntееrs, аnd thе Ваttlе оf Оkеесhоbее,”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70, Nо.2, 1991, рр.150-165.此役过后,泰勒在佛罗里达半岛北部采取了分块扫荡的策略,美国海军也多次远征佛罗里达沼泽地带,有力配合了陆军的行动。塞米诺尔人在美军持续密集的扫荡下,再难维持战争。随着1842年5月塞米诺尔人的投降,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宣告结束。

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美军出动包括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正规军共计10169 人,其中1500 余人阵亡(陆军1466 人,海军69 人),此外还有3 万余民兵被派往佛罗里达,整个战争耗资约4000 万美元。⑥Jоhn K. Mаhоn, History of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1835-1842 (Revised Edition), рр.325-326. 马洪对战争花费的估计可能有一部分是1836年美国镇压克里克人的花费,也有部分历史学家估计这次战争美军花费2000 或者3000 余万美元。另据统计,总共3824 名塞米诺尔人被送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领地,其中近700 人死于途中。⑦Thom Hatch, Osceola and the Great Seminole War: A Struggle for Justice and Freedom, р.254. 此数据截至1843年结束。

(四)塞米诺尔人的继续反抗: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1855—1858)。19世纪50年代,美国同塞米诺尔人的关系再次陷入紧张状态。1855年12月,乔治·哈特苏夫率领的10 人小分遣队在大侧柏沼泽地遭到比利·鲍列格斯酋长率领的30 名塞米诺尔人的袭击,4 死4 伤。⑧John Missall and Mary Lou Missall, The Seminole Wars: American’s Longest Indian Conflict, р.213.此次事件后,600 余名民兵被紧急派往佛罗里达南部,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爆发。

此次战争,整个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只剩360 人(其中战士120 人);而同期美军的正规军和民兵,加起来至少达到1400 余人(后增至2200 余人)。⑨张友伦:《美国西进运动探要》,第194 页;Ron Field and Richard Hook, The Seminole Wars: 1818-58, р.21.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塞米诺尔人只能以游击战术抵抗美军。美军继续运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使用的密集扫荡策略,使塞米诺尔人无力进行有效抵抗。1858年5月,比利·鲍列格斯及其160 余名部落成员向美军投降,后被强制迁移到新奥尔良,长达40 余年的三次塞米诺尔战争正式画上句号。

塞米诺尔战争以美军的胜利和塞米诺尔人的失败告终。它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印第安战争,也是美国内战之前规模最大的印第安战争。该战争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在战略、战术和军事建设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二、总体战和消灭印第安人:塞米诺尔战争与美国军事战略

塞米诺尔战争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体战和消灭印第安人两方面。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逐步形成了“总体战”军事战略,这一战略在美国内战中率先使用,并在此后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塞米诺尔战争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雏形。另外,塞米诺尔战争作为美国有计划地、系统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以及消灭印第安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国策的体现。

(一)塞米诺尔战争为美国内战时期的“总体战”奠定雏形。总体战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特别是新式武器的发明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西方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消灭对方的军队,更要彻底摧毁对方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组织,直到对方完全投降。①陈海宏:《美国军事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23 页。这样,以此为特点的“总体战”战略应运而生。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总体战”来源于德国的鲁登道夫在1935年出版的《总体战》一书,该书首次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总体战”这一战略。但实际上,早在19世纪的美国内战时期,“总体战”就已经开始形成,而在更早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期间,一些“总体战”的特点就已经出现。

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初期,美军尽管大量投入兵力,但是就战略目标而言,仍然是以单纯的围剿塞米诺尔人为主,加之对佛罗里达特殊的自然环境比较陌生,因而使用了欧洲传统的正规阵地战,将战争局限在固定地点并采取“围而歼之”的战术策略。但是塞米诺尔人将炎热潮湿的天气和丛林沼泽密布的自然环境作为有利条件,在美军发动攻势前就逃散、隐蔽,致使美军屡屡受挫。1836年杰塞普作为指挥官抵达佛罗里达后,美军的战略从单纯围歼塞米诺尔人转变为不仅在军事上坚决打击,更要摧毁他们的经济基础、社会组织,断绝他们的后路,使他们时刻处于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之中,最终由于难以支撑战争而投降,这就与后来内战期间林肯提出的“发动无限制的战争,这种战争不仅针对南方的军队,还要针对南方人民,摧毁他们的意志”②Russеll F. Wеiglеу,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Вlооmingtоn: Indiаnа Univеrsitу Prеss, 1984, р.245.这一具有“总体战”特征的战略异曲同工。此后美军从这个战略出发,以扫荡为重要手段,“实行了毁灭印第安村落与破坏其庄稼的政策以切断敌人的后路”③[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彭光谦、张孝林、赵汉生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第84 页。,从精神上打击塞米诺尔人的反抗意志。陆军还在战争中与海军相互配合,以“威慑和攻击……塞米诺尔人,追到他们可以到达的最后地点”④R. Вlаkе Dunnаvеnt, А Muddу Wаtеr Wаrriоr’s Mаnuаl: Тоwаrd а Rivеrinе Wаrfаrе Тасtiсаl Dосtrinе in thе Sесоnd Sеminоlе War,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78, Nо.4, 2000, рр.417-429.为目标,以陆海联军的形式不断深入到河流、沼泽进行搜索和远征行动,层层包围塞米诺尔人,同时借助大型舰队对海岸线展开封锁。

通过这些具有“总体战”特征的战略与措施,塞米诺尔人不断丧失机动优势,生存条件也日趋艰难。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塞米诺尔人已经“被分割成了难以生存的小股,停止了有组织的反抗”⑤Russell F. Weigle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p.162.。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美军指挥官威廉·哈尼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通过在中部设立多个连成一线的要塞,切断佛罗里达南北的联系,将塞米诺尔人包围在大侧柏沼泽地以南,而这个计划也获得了陆军部的首肯。⑥Ron Field and Richard Hook, The Seminole Wars:1818-58, р.21.随后美军再次组织陆海联军,继续以封锁、扫荡、摧毁村落等方式,迫使塞米诺尔人请求停战。

可以说,在塞米诺尔战争中,美军就开始探索从传统的“有限战争”向新的“无限战争”逐步转变的战略思路,奠定了以封锁敌境、持续扫荡、摧毁敌方物资乃至毁灭城镇为主要手段,以彻底摧毁敌军的经济资源和民心士气,进而断绝敌军后路,使得敌军失去战争能力并投降为最终目标的“总体战”战略雏形,这种战略后来在内战期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塞米诺尔战争是美国消灭印第安人的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把领土扩张作为国策,“西进运动”正是这一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在“西进运动”期间,大量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作为“公有地”分配给白人和广大的新移民,而将印第安人驱赶到荒凉、贫瘠且分散的“永久居住区”(后来称“保留地”)中,并用武力掠夺、驱赶和屠杀的方式予以消灭,正如门罗总统曾宣称的:“无论怎样的范围,无论怎样的形式,都不能把印地安人包括在我们的体系之内。①陈海宏:《美国军事史纲》,北京:长征出版社,1991年,第119 页。”消灭印第安人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战略作用,还是重要的军事战略,正如韦格利所认为的,美国陆军“在对付印第安人的战争中有时惊人般不折不扣地运用歼灭战略”②[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第187 页。。美国自建国以来,之所以敢于不断发动印第安战争,血腥镇压印第安人的反抗,其原因就是消灭印第安人的军事战略。而塞米诺尔战争作为印第安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美国夺取了整个佛罗里达半岛,为掠夺印第安人土地提供了条件,并且驱赶和屠杀了绝大多数塞米诺尔人,为开发佛罗里达提供了机会,这也正是美国消灭印第安人战略的生动体现。内战之后,随着西部土地开发高潮的到来、印第安人反抗的加强以及“总体战”这一战略的形成,美国军队对印第安人的掠夺、驱赶和屠杀也日益血腥。谢尔曼在1868年是这样描述美军对夏延族等印第安人的战略的:

“我要求你们一齐向前,杀死并惩罚那些心怀敌意的人……夺取并毁掉夏延族人、阿拉巴荷族人和基奥瓦族人的战马、长矛以及马枪等等,标明他们必须居住的地点,然后……把他们全部……组织进营帐里……”③[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第194 ~195 页。

这是内战后美国军队对印第安人军事战略的缩影。美国军队往往会通过毁掉印第安人的衣物、食物、牲畜等策略和形式——例如大规模捕杀野牛等印第安人的食物来源,使印第安人因饥寒交迫而失去反抗能力和意志——来实现对印第安人的军事战略,这同塞米诺尔战争中为实现对塞米诺尔人的军事战略所采取的毁灭村落、破坏庄稼等具体策略是完全相同的。塞米诺尔战争作为美国内战前规模最大的印第安战争,在消灭塞米诺尔人的同时,也基本完成了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消灭印第安人的目标,使美国转而在内战后将重点放在消灭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人上④据资料统计,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是美国军队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印第安战争,此后的印第安战争除内战前夕的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外,都发生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也从1820年的12.5 万锐减到1845年的不到3 万,到内战前夕更是近乎绝迹,这也意味着美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消灭印第安人的使命基本完成。参见 “American Indiаn Wаrs”, httрs://еn.wikiреdiа.оrg/wiki/Аmеriсаn_Indiаn_Wаrs; Аllаn R. Millеt, Pеtеr Mаslоwski аnd Williаm В. Fеis, For the Common Defence: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607 to 2012, Nеw Yоrk: Frее Prеss, 2012, р.131; 陈海宏:《北美印第安战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 期。,因而在掠夺和消灭印第安人的大战略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游击战和河网战术:塞米诺尔战争对美军战术的丰富

随着美国建国后军事力量的长期发展,其对欧洲式的正规战术⑤当时欧洲的正规战术以职业军队为核心,强调战略进攻、主动防御、大规模集中优势兵力决战等战术思想,以阵地战、运动战等常规作战方法为手段。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初期美国陆军强调的就是集中兵力决战的思想,将阵地战和歼灭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理解更加深入。但在塞米诺尔战争中,欧洲式的正规战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重新认识游击战这一非正规战术,并真正形成应对游击战的策略,则成为美国军队在塞米诺尔战争中的重要收获。此外,陆海军联合的内陆河网战术则成为美军在战术上的重要创新。上述变革都在日后美国的重要战争中得到继承,也进一步丰富了美军的战术运用。在塞米诺尔战争期间,这些战术变革是为了配合前述“总体战”和消灭塞米诺尔印第安人的战略而产生的。

(一)使美军真正得以形成应对游击战的相关战术策略。游击战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作战方式,在兵力和武器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种作战方式可以收到消耗敌军乃至以弱胜强的效果。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就开始在“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下,有针对性地使用游击战术对付英军。最典型的是1781年南方军司令纳撒尼尔·格林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被迫巧施计谋……速进速退”①[ 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第48 页。,对康沃利斯率领的英军部队进行长期周旋和跟踪打击以消耗对方,他也因此以“美国一位发展一项非传统战争战略的大师”的身份被载入史册。②[ 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第49 页。但在美国建国之后,随着军队职业化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使用新技术进行欧洲式的常规战争……以英军和欧洲军队为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训练”③高冬明:《美国战争机器:1607—1945》,第183 页。;而游击战作为“与一个安定富裕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格格不入”④Russеll F. Wеiglеу,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р.161.的战术而被美军抛诸脑后。这就导致美军长时间以来对游击战及其相关的应对策略缺乏深入了解。

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塞米诺尔人在十倍于己的美军面前,正是以灵活的游击战术加以应对,“交替绵亘的丘陵,虫豸为患的湿地,锯草覆盖的沼泽,加上极不宜人的高温与潮湿”⑤[ 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第84 页。,都成为了他们采用游击战术的有利条件。每当美军靠近的时候,他们往往“以小股力量行动,藏在偏远地带……并且在偷袭之后立即隐匿无踪”⑥[ 美]马克斯·布特:《隐形军队:游击战的历史》,赵国星、张金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68 页。,力图尽可能多地消耗美军并减少自身消耗。如前所述,美军在战争初期,由于不熟悉佛罗里达的自然条件和塞米诺尔人的游击战术,刻板地使用大规模投入兵力的正规阵地战,其效果便是“在欧洲战争中适用的标准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性布局的堡垒、交通线路、政治中心,在这里完全不适用,因为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条件”⑦Russеll F. Wеiglеу, The American Way of War, Вlооmingtоn: Indiаnа Univеrsitу Prеss, 1977, р.68.。杰塞普抵达佛罗里达后,通过总结教训,意识到面对非正规的游击战术,以正规战来应对行不通,随即做出调整。他派遣多个规模较小的分遣队进行频繁的搜索和扫荡活动,不仅抓捕塞米诺尔人,毁灭塞米诺尔人的村落、庄稼和生活用品,而且还注重使用对美军友好的或者被俘的塞米诺尔人作为向导。这些策略让美军逐渐找到了彻底击溃塞米诺尔人的方法,同时也为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所继承。这样,美军在和塞米诺尔人的交战中,重新认识了游击战这一非正规的作战方式,并真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应对游击战的策略,这些策略在后来的一些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促成美国海军内陆河网地带战术的形成。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美国海军逐渐发展了一套在内陆河网地带作战的全新战术。这套战术除了需要较大的船只(如蒸汽船、帆船)之外,还需要小型的平底船、独木舟等浅水船只。其中,海岸的大型船只可以作为移动基地,为河网地带作战行动提供后勤支持,而小型的船只则在指挥官抵达预定的地点之后,用于进入沼泽、河网等水域。⑧R. Вlаkе Dunnаvеnt, Brown Water Warfare: The U.S. Navy in Riverine Warfare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actical Doctrine,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2003, р.43.另外,这些小型船只由于吃水较浅,因而也常被用作内陆沼泽水域的主要运输工具和渡河浮桥,并支援陆军作战。陆海联军往往能在内陆沼泽河网起到运输和调动部队的作用,并通过对内陆水道的不断勘测和巡逻行动,起到逐渐接近并包围敌人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方便、灵活地深入到塞米诺尔人的村落和居住点进行袭击,海军还在1840年正式组织起了“蚊子舰队”(Mosquito Fleet)①“蚊子舰队”通常指的是鱼雷快艇队,但最早指1812年战争时以小型炮艇为主的舰队。在1823 到1825年,由大卫·波特指挥并在西印度海域镇压海盗的浅吃水纵帆船中队,也被称为“蚊子舰队”。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美国海军在佛罗里达内河和沼泽进行远征行动的部队同样被当时的舰队官兵命名为“蚊子舰队”,这是“蚊子舰队”这一概念首次在河内作战中应用,在美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参见Gеоrgе Е. Вukеr, “Тhе Mоsquitо Flееt’s Guidеs аnd thе Sесоnd Sеminоlе Wаr,”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57, Nо.3, 1979, рр.308-326.,由纵帆船、平底船、单桅炮艇和独木舟组成。舰队人员不仅包括海军水兵、陆战队员,还包括一些陆军士兵。在“蚊子舰队”中,纵帆船在海岸作为后勤支援和运输的基地,而平底船和独木舟则在内陆沼泽、河网地带负责部队的运输、机动和探测,单桅炮艇则负责海上巡逻。这种适用于内河的“蚊子舰队”是最早专门用于内陆河网作战的舰队,也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的重要创新。由于其轻巧灵活、适于内陆水域的特点,“蚊子舰队”在1840年以后成为海军在大沼泽地进行远征行动的主力军,可以有力配合陆军的扫荡行动,是美国海军内陆河网作战战术逐步形成的重要标志。②Gеоrgе Е. Вukеr, Swamp Sailors in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1997, рр.97-101; Gеоrgе Е. Вukеr, “Тhе Mоsquitо Flееt's Guidеs аnd thе Sесоnd Sеminоlе Wаr”; Nаthаn Millеr, The U.S. Nav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New York:Аmеriсаn Неritаgе Publishing, 1977, р.115.

除此之外,美国最早有书面记录可查的关于内陆河网战术的行动准则,也诞生于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1841年10月5日,西印度舰队的约翰·麦克劳林上尉为当时的河流纵队制定了行动总命令,对河流作战战术、队伍的登陆顺序以及部队指挥等方面作了统一的安排,规定纵队的船只排成一列,航行过程不得站立并保持沉默,登陆时每艘船按照预先指示的顺序驶向左侧或右侧,登陆后不得随意离开营地。在整个纵队遵守这些命令的前提下,由每个分队自行负责高效行动并发挥主动性。③R. Вlаkе Dunnаvеnt, Brown Water Warfare: The U.S. Navy in Riverine Warfare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actical Doctrine, р.43.这些规定意在保证一定行动灵活性的同时统一步调,尽量避免被敌军发现,以便于突袭。这种规范化的战术行动准则的出现,成为内陆河网战术形成的又一标志。内陆河网战术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南北内战,甚至是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军战术运用,是塞米诺尔战争为美军战术创新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四、正规军与后勤运输:塞米诺尔战争对美国军事建设的推进

塞米诺尔战争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军事发展的一个转折时代,军事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军事发展的重要主题。塞米诺尔战争期间,美国在军事建设上的一些弱点也暴露出来:一是重视民兵导致正规军兵力不足,二是后勤运输工具缺乏。经过塞米诺尔战争,美国逐步认识到军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使得战后的军事建设有了明显的推进。

(一)进一步证明正规军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真正依靠力量。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一直将民主作为国家追求,因而正如小戴维·佐克所言,一直都有这样的倾向,即“把具有民主倾向的民军作为主要依靠力量;民军通过选举产生军官;各州可以提供也可以拒绝提供民军……”④[ 美]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09 页。。而对于正规军,美国政府一直持排斥态度。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如果需要的话,一个迅速组织起来的民兵部队就可以满足保卫国家的需要,而正规军则时常被认为是潜在的导致暴政的工具。⑤John Bemrose, Reminiscences of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1966, р.42.尽管在1812年战争之后,以约翰·卡尔霍恩、温菲尔德·斯科特为首的一些人士呼吁进行美军的职业化改革,重视正规军(如1820年卡尔霍恩提出的“可扩大的军队”的思想①1820年,卡尔霍恩在《关于削减军队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扩大的军队”的思想,主张战时在军队的编制与平时相同的情况下,军队的人数可以比平时有所扩大,而在战后则恢复到平时人数,只裁减兵力,不裁减编制和军官。参见Walter Millis,Arms and Men, Nеw Yоrk: G. P. Putnаm’s Sоn’s, 1956, рр.82-83.),但是总体来看,美国以民兵(包括各州的志愿军)作为依靠力量的情况仍没有根本改变。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期间,佛罗里达白人居民也是普遍倾向使用民兵,而对正规军比较排斥,因而战争初期,美国一直在佛罗里达大量使用民兵。与此同时,当时的正规军“来自爱尔兰、法国、英国、苏格兰、波兰和德国等地……1837年恐慌之后的经济衰退迫使许多城市穷人入伍”②James Denham, “‘Some Prefer the Seminoles’: Violence and Disorder among Soldiers and Settlers in the Second Seminole War,1835-1842,”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70, Nо.1, 1991, рр.38-54.,成分上可谓鱼龙混杂。当时在佛罗里达入伍的正规军晋升缓慢、薪资微薄,热衷于以酒类为代表的地下贸易,与佛罗里达居民的日常生活缺乏紧密联系,使得“缺乏尊重和互不信任主宰了军队和公民的关系,时常导致……暴力”③James Denham, “‘Some Prefer the Seminoles’: Violence and Disorder among Soldiers and Settlers in the Second Seminole War,1835-1842,”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 Vоl.70, Nо.1, 1991, рр.38-54.。另外,佛罗里达的民兵和正规军之间整体上也是相互敌对的关系。民兵在战争中表现出较差的组织纪律性,很多民兵报到的时候甚至连武器都没有,并且服役期有限,乡土情结浓厚,因而被正规军视为糟糕的军事参与者;而正规军不熟悉佛罗里达的环境和塞米诺尔人的战术,导致战争拖的时间很长,因而在民兵看来,正规军“太过于虚弱无力,以至于连一个到处游荡的野蛮部落都无力惩罚”④Jоhn K. Mаhоn, History of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1835-1842 (Revised Edition), р.242.。

在1838年扎卡里·泰勒接过指挥任务之后,他开始更多地依靠正规军。1841年哈里森和约翰·泰勒相继就任总统,政府内部开始认为正规军在花费上不比民兵多多少,而效果不比民兵更差,因而不再像战争前期那样大量使用民兵,转而解除了民兵武装,将正规军扩大到约5000 人,依靠正规军结束战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⑤Jоhn K. Mаhоn, History of the Second Seminole War: 1835-1842 (Revised Edition), рр.292-293.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时期,尽管600 余名民兵被派到佛罗里达,但是总体上对镇压塞米诺尔人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效果,最终在正规军被增派到2000 余人(占当时美国正规军的13%)之后,才得以迅速结束战事。⑥Jаmеs W. Соvingtоn, The Seminoles of Florida, Gаinеsvillе: Univеrsitу Prеss оf Flоridа, 1993, рр.129-130; Rоn Fiеld аnd Richard Hook, The Seminole Wars: 1818-58, р.21.这从侧面上让民兵和正规军之间的争论有了最终结果:正规军才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真正依靠力量。

也正是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初期,美国陆军的实际兵力降到了4000 人,其中驻守佛罗里达的兵力便达到1000 余人,这也削弱了其他地区的守卫力量。国会深感正规军力量不足,为了支持塞米诺尔战争,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紧急扩军。⑦1836年,国会批准紧急招募约1 万名士兵,服役半年到一年;1838年,国会又批准将正规军编制兵力从7000 人增加至1.25万人,各州的志愿军总计也增加到3 万人。两次扩军不仅扩大人数,而且也一定程度扩大了编制。参见高冬明:《美国战争机器:1607—1945》,第184 页;Russеll F. Wеiglеу, Нistоrу оf thе Unitеd Stаtеs Аrmу, 1984, р.162; Russеll F. Wеiglеу, Тhе Аmеriсаn Wау оf Wаr, 1977, р.68.1842年8月下旬,虽然国会将正规陆军裁减到8613 人,但是由于只减少了某些连队的人数,裁减了某些不重要的人事部门,而团级编制、委任军官都没有随着裁军而解散,因而卡尔霍恩“可扩大的军队”的设想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⑧高冬明:《美国战争机器:1607—1945》,第184 ~185 页。这种调整为战时正规军在紧急情况下的随时扩大提供了空间,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恐慌性的扩军。国会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对正规军做出调整,正是因为美国已经逐渐意识到正规军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国防力量,正规军兵力不足对国防不利。实际上,从美墨战争开始,美国便已不再大规模使用民兵,转而以正规军作为主要的依靠兵力。

(二)后勤运输工具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重视。在塞米诺尔战争当中,运输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克林奇曾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初期,仅仅用一艘承载8 人的独木舟就运载几百名士兵过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军的后勤运输工具严重不足,也使得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对运输工具的使用愈加重视。

当时佛罗里达的陆上运输,虽然以马车为主要工具,但是由于佛罗里达多沼泽、河流和森林,可用来进行陆上运输的道路很少,因而运输效果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杰塞普发挥了其作为军需处长的才能,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内河和陆地之间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主要运用内衬印第安橡胶布的轻型平底船,将其作为运货马车过河的浮桥。①Maurice Matlof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Volume 1:1775-1902, Воstоn: Dа Саро Prеss, 1996, р.161.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内河水道和陆地之间的运输问题,为陆军的后勤工作提供了帮助。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对马车和船只的修理工作,杰塞普将1812年战争时期曾经使用的工兵部队进行了重建。②Maurice Matlof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Volume 1:1775-1902, р.161.而海军利用平底船进行内河水域的航行作战,更是成为塞米诺尔战争时期的重要作战经验。这些经验在后来的美墨战争、美国内战甚至越南战争中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与此同时,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期间,大量的蒸汽船在佛罗里达境内的通航水道活动,这在内战之前是不多见的。如前所述,佛罗里达河流纵横,可供运输的陆上道路极其有限,但是支持战争的各种后勤物资源源不断,仅靠小型平底船、独木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军队所需的后勤物资,体积较大的蒸汽船便成为了美国陆军的重要选择。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原本为民用性质的蒸汽船,在战争期间被政府租用,并被特许作为军用船用于塞米诺尔战争。这些船只频繁活动于佛罗里达的通航水道中,成功参与了战争中的搜索和营救活动,并作为后勤基地为军队和平民提供了一定的物资补给,有效发挥了适于大规模水路运输的优势。③Еdwаrd А. Muеllеr, “Stеаmbоаt Асtivitу in Flоridа during thе Sесоnd Sеminоlе Indiаn Wаr,” The Florida Historical Quarterly,Vоl.64, Nо.4, 1986, рр.407-431.

五、结语

持续40 余年的塞米诺尔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和塞米诺尔人的失败而告终。在战略层面,美国在战争中不仅夺取了佛罗里达,而且基本实现了在佛罗里达消灭印第安人的军事战略,同时在与塞米诺尔人交战的过程中,美国军队逐渐形成了“总体战”这一新的军事战略的雏形。就战术层面而言,在正规战术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美国军队重新认识了游击战这一非正规战术,并形成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海军更是首次形成了系统的内陆河网地带作战战术,这些都有效拓展了美国军队的战术体系。战争不仅让美军意识到正规军兵力的不足,从此在军事建设中更加重视正规军,而且对后勤运输工具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有力推动了美国的军事建设。可以说,塞米诺尔战争既有对美国军事建设不足之处的改进,又在战争中逐渐探索出的新的战略战术,它不仅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印第安战争之一,也对美国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诺尔佛罗里达印第安人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我在佛罗里达的日子
克诺尔商用车系统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那些草裹紧我的身子
大都会歌剧院开季《诺尔玛》:三位女高音各具特色
佛罗里达在阳光下浪漫
印第安人布克
READINGS
命运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