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模式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6+N”通识课程体系构建

2021-11-27 11:11董园园
吉林蔬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农民

李 勇 董园园

(吉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为农民专业技能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农业振兴战略持续保证人才输出。而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模式及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我国农民学情现状是:农民数量多、地域涉及广泛、学习时间分散、理论基础薄弱。

鉴于上述特点,如果缺乏有效、灵活、系统、普适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势必会导致职业农民培养跟不上农业产业化需求。在职业农民专业人才养的教育探讨过程中,结合我国高校课程模式的改革创新性,职业农民的教育需求提出了适应职业农民通时课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转变,在教育管理、教学课程等方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结合智慧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特点,实现开放式、共享式、交互式的教育体系构成[1]。智慧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促使高校教育模式在结构及方式的调整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将课程体系构建作为重要改革内容之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需求下也应势而变,在新型的智慧教学模式下,更能促进教育培养工作内容的全面发展。

1 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的使命与责任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化、职业化农民培养与人才输出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高教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农民学历层次是实现人才输出的关键环节,能够加快专业化进程的科技支撑。

我国农民职业化培训起步较晚,现有经验不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尚需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农业类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体系制定上进行大量探索,业已获得一些宝贵经验。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现有经验和教训,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不断提升和改进。课程体系面对的问题是课程体系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决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教育课程体系的提出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就是反复探讨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紧紧围绕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立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核心等课程等。

实现专业人才装备并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夯实自身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追踪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和热点问题,面向设施农业与装备领域,拒绝培养规格统一;培养模式单一的课程,满足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兼顾生产与实践,掌握文化与技术、善于经营与管理的目标需求。

2 智慧课堂在职业农民通识课程上的建立

2.1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学习模式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体系中。

教师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依托信息平台和互联网,让学生充分的沉浸在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进行辅导并及时的总结点拨,为学生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整体融入学习情景,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便捷条件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与便捷工具。借助移动设备端记录和评测监控学习进展与学习效果。作为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智慧课堂能够提供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视频以及多种参考资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保障教学内容丰富性同时,使教学活动不仅仅在教室中进行,甚至在家里、在田间地头、在分散的时间里也可进行有效的学习。

智慧课堂的互联网依托模式和教学平台能够集中来自不同高教机构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多样化课程设计和提供不同选择。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重选择。在专业课程学习环节,学生可以课程打卡,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反复观看复习,参与课堂互动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文化能力及专业基础,具备技术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的完成情况,问题反馈情况及时进行针对的专业指导和辅助,有效促进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技术水平。而教师可以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监督及分析学情,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业化指导,督促专业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效果。

2.2 职业农民培养的“6+N”通识课程体系

职业农民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区别很大,职业农民以农业为职业,具备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职业农民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该技能水平的职业农民。国外在通识课程发展方面,其先进的经验可借鉴。如美国大学为学生所提供的通识教育,其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等的有关方面,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它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建立培训职业农民的通识课程体系,训练职业农民具备基本文化知识,农业专业知识、设备操作技能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体系问题,它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6+N”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通识课程组成的一个整体;“6”:即自然科学类、信息技术类、文学社会类、外国语言类、艺术鉴赏类、实践技能类等六类课程;“N系列”:即包括大国三农、菌物世界、长白资源、智能装备等模块式具有新农科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系列精品通识课,最终实现职业农民培养。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能够解决培训人员数量庞大的问题。

移动终端能够容纳成百上千的学员在互联网上同时进行学习,解答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能够有效的解决学员空间限制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职业农民可在家中或者田间地头随时随地进入课堂。智慧课堂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所属区域分散的问题。智慧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视频课程时长不长,可以随时回看,在时间空间上满足学习需求。

3 智慧课堂模式在职业农民培养上的应用

伴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进步,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是高教机构针对教学目标的系统完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教体系针对职业农民的培养需求,积极开展和探索精准、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文化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技能。使信息背景下的课堂方式走进职业农民课程体系建设中[3]。智慧课堂在职业农民培养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职业农民的培养效果,加强职业农民人才输出效率。

4 智慧课堂在的职业农民培养中的探讨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融合了课程教学的诸多环节,多媒体体现方式使得职业农民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解除了限制[4]。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线上指导,将固定课堂、空间课堂、田间课堂、基地课堂有机结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智慧课堂允许教师对学情合理统计,及时针对学生不足进行指导及调整教学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习效率并激发主观能动性,为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有效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体系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