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021-11-27 11:11王冬梅
吉林蔬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明美丽生态

王冬梅

(梅河口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135000)

美丽乡村一直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性组成因素。建设者应该将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生产环节中来,将地方特色发扬出来,是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真正将农民当作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发挥市场的调节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好配合。完成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需要使政府,市场,社会,农民等相关组成部分形成有机联系,使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美丽中国使得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各项建设投资增长。经济、管理、意识落后,资源缺乏,影响农村建设综合效应。“美丽乡村”概念的应运而生,也提出了乡村建设应跳出原有新农村建设模式,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乡村面貌,挖掘乡村本土优势,完善文化和生活设施,大力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1 “美丽乡村”内涵与深层次重大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对生态文明非常重要,为建设活动提供扎实基础保障。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需以生态文明为前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地方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日常农村建设工作,提高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

建设美丽乡村目标就是提高城乡发展水平,趋向一体化,减少城市乡村发展区别,切实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微缩,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上就是提高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社会管理整体建设水平,对于农村精神建设有着非常重大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农村环境,社会风气变得更加美好,人文氛围更加积极向上,社会秩序更加严谨。

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依据是生态文明,其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是科学进步发展要求,反映出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改善居民生存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幸福感,社会秩序逐步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将生态文明当做发展基础,应提高整体创新水平,加快发展转型,这对美丽乡村建设非常必要。

美丽乡村需要利用生态文明观念完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村整体建设水平。地方政府为村民打造良好居住生存环境,使生活变得更加舒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创造更加宜居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外在美和整体素质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2 生态文明观念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困难

2.1 生态文明意识有限

国家环保部《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老百姓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知晓有限,日常生活不注意生态文明行为。公众对生态文明观念来源政府行为,对政府有较强依赖性。

很多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没有清醒认识,生活中没办法真正做到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来实际保护环境。

2.2 规划水平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问题是规划,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并不符合科学规律,规划内容肤浅,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要,设计内容不深化。一些农村项目整合不到位,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农村发展建设缺乏良性思考和改进,建设内容存在不科学性,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3 资金整合力度有限

国内大部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最常见问题是资金整合力度有限。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地方财政投入有限,增加项目资金整合难度。由于农民本身收入水平有限,并没有资金积累,促使一些示范点建设水平有限,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和标准存较大差距。一些城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自项目资金整合,由于相关部门工作不积极,项目本身存在叠加,资金筹措难度大。资金筹措渠道过分单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资金问题,常会导致整个项目计划难以落到实处,加长建设周期。

3 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3.1 以生态文明为依托

地方政府应坚定建立以下观念。首先,政府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落到实处。其次,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生存环境进行必要整治,为村民建立良好居住环境。政府部门应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意识。地方政府应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为经济发展寻找新增长点。最后,地方政府应帮助农村建立良性的,积极向上的生态文化氛围,这对农村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政府还应积极学习省内外其它地区的先进建设模式及建设经验。如浙江的仙居县在美丽农村建设中,提出“三生融合”新型发展模式,对推进农村建设有非常积极作用。首先,进行绿色发展,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坚持全民参与,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为村民创造良好农村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应坚定信念,踏实完成各项工作。

3.2 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导向作用

地方政府应重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注意以下内容:首先,政府部门应从全局着眼,尊重城乡一体化实际需要,建设绿色环保新型社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其次,政府相关人员应坚持因地制宜,帮助提高建设效率和效果。尤其注意重视群众感觉和意见,参考他们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规划,提高建设效果,通过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3.3 以产业培育为支撑

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农业生产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服务,帮助当地农业生产建立品牌,使农民群众具备良好品牌意识,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农业形式。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各种经营主体实际情况,从行业类型和规模入手,考虑实际功能,帮助农民建立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农业庄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最后,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农村良好自然景观,通过田园风光或山水资源及地方民族特色,帮助当地发展积极向上的,充满竞争实力的旅游服务,形成景点为头,骨干景点为支撑的特色旅游形式。

3.4 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美丽乡村创建与维护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农民,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难以实现。

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稳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要努力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学习现代科技技术,二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发展,创业、就业。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要把现在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到农村,增强广大农民思想素质。三是依靠政府力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倡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改变陈旧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自我意识,真正体会集体力量能改变现有落后生活,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调动人们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发挥人们的潜在力量,才能不断壮大和发展好集体经济和维护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总目标,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进一步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需要整体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整体素质提升基础上,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对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进度起着非常关键作用。

生态兴的本质就是文明兴。地方政府应建立创新意识,树立良好生态观念,提供良性发展机制。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我们运用生态文明观念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和提高中国农村建设整体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文明美丽生态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