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021-11-27 15:24李荣珍
军事历史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二红四方面军纵队

★ 李荣珍

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是整个长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哈达铺,因为是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开展了重要活动,其在长征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显而易见,彪炳史册。

一、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决策地

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撤离以瑞金为首府的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一直就面临一个悬而未决的落脚点选择问题。但七次关于落脚点的选择,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只有长征到哈达铺后,落脚点问题才有了转机。毛泽东等人从报纸上登载的文章,确定了红26 军、红27 军在陕甘地区的活动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已扩大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由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合并组成)的情况,中央政治局常委遂立即进行商议,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由此改变了俄界会议做出的在靠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做出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前进的重大决策。这就为解决长征以来悬而未决的落脚点问题奠定抉择的基础。由此看,哈达铺决策是一次重要的战略方向的定盘针。在哈达铺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中共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只有迅速结束流动状态,靠近抗日前线,党才能扩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并最终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责任。哈达铺,通过长征与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陕甘革命根据地发生了必然联系,这块根据地也就成为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长征落脚点的最终抉择。可以说,哈达铺是长征落脚点最终选择这一重要决策的起始点,在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得以确认并完成。

哈达铺既是党中央重大战略行动的决策地,也是红二方面军重大战略行动的决策地。1936年8月,长征中的红二、红四方面军按照党中央指示北上进入甘肃。8月30日,党中央发布《对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提出:“二方面军速向陕甘交界出动,首先出击王均防线,之后占领凤县、宝鸡、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①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铁流汇陇原》,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0 页。红二方面军9月7日在哈达铺召开会议,制定《成徽两康战役计划》,9月11日至20日,红二方面军行程超过700 余里,攻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占领陕西略阳、凤县部分地区,并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从这点看,哈达铺对红二方面军来讲,也是重要的战略决策地。

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实施的《岷洮西固战役计划》提出:“第三十军、第九军、五军为第一纵队主力,由包座、俄界迅经瓦藏寺出哈达铺、岷县并攻击占领之”,并规定了第1纵队和第3纵队到达哈达铺的时间。此作战计划将哈达铺与岷州(即岷县)并列,足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也印证了哈达铺是岷洮西固战役中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

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进入哈达铺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刚从雪山草地走来。岷山脚下的哈达铺,则为红军提供了一个休整部队,蓄养体力的绝好条件。因此,杨成武笔下记述:“我们这些福建、江西、湖南籍的干部战士,很久没闻到饭香了,一见大米、白面,顿时胃口大开。领导上根据当地物质条件和全体同志的体力消耗情况,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②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铁流汇陇原》,第557 页。为了让大家吃得好,全军上下每人发一块大洋用来改善伙食。哈达铺以相对发达的商贸和富饶的物产,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给养。哈达铺成了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红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后,哈达铺依然是红军各种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如红二方面军的张子意在1936年8月25日的日记中记载:“本日到达哈达铺……。召开部务会议,讨论筹集粮资政策与扩红。”③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铁流汇陇原》,第482 页。时任红四方面军医校政治部干事的林伟在关于哈达铺的日记里记载:“供给部发下了许多银元购粮,使得管理科同志忙碌不休,炊事班的女同志们垒起伙房大灶,我们在房子里架起了木板床,这是一年多来还没有过的事。”④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铁流汇陇原》,第504 页。红二方面军的杨秀山回忆道:“第二方面军,通过甘南的腊子口,翻过岷山山脉到达哈达铺地区,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红军战士,来到这样的好地方,真像是到了天堂。”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红二方面军》卷3,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第1503 页。在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许多老红军回忆文章里,这样的忆述比比皆是,也充分证明哈达铺这一重要补给地对红军有多么重要。

哈达铺不仅是红军各种物资的补充地,还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兵源补充地。如红二方面军的向汉生回忆道:“共招了新兵近3000 多名,大大扩充了军队,改变了局面”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红二方面军》卷3,第1524 页。。当然这个数字是包括整个陇南的,但不排除哈达铺是重要的征兵地之一。在哈达铺组建的游击队,大部分游击队员都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因此,哈达铺也是重要的红军兵源补充站。

三、哈达铺是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重要制定实施地

长征开始后,党和红军在途经西南、西北地区时,广泛而深入地直接接触到各少数民族。红军根据各地少数民族状况,在长征途中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也在长征路上留下了许多红军与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互相帮助的生动故事。哈达铺就是这样的典型地区之一。

哈达铺地区的回族在当地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进入哈达铺的中央红军根据当地回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禁忌,及时制订颁布了一部关于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回民地区守则》。积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提倡各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开展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一是这部高规格的《守则》,由中央军委颁布;二是细致具体;三是规矩严格,具有法规效用。红军宣传人员还在哈达铺一带的房子墙壁上、道路旁书写了“抗日反蒋”“保护回民、保护清真寺”“对回番民族不压迫”等内容的宣传标语。《守则》赢得了回族群众的广泛拥戴和支持,在哈达铺形成了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生动局面。

中央红军长征中颁布的民族政策在各路长征红军中也起到了带动影响作用。一年后,红二、红四方面军再到哈达铺,同样又出现了民族大团结的动人景象。如时任红2 军团第6 师第16 团的汤成功就在回忆中说道:“在哈达铺休整十来天,军团首长十分关心战士,要求讲卫生,必须理发,刮胡子,洗衣服,要求指战员处处自觉遵守回民风俗习惯,特别注意保护清真寺。有什么问题请教‘阿訇’。军部几位首长深入回民中去,对阿訇做团结工作。因此,我们的生活上,体弱者和病员的修养,得到当地回民的很多帮助。”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红二方面军》卷4,第1732 页。

从上述实例得出结论:党和红军在哈达铺颁布实施的民族政策特别是颁布的回族政策,是党的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哈达铺进行的民族工作,更是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历史丰碑。

四、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整编地和集结地

无论是中央红军智取哈达铺,还是红四方面军攻下哈达铺,以及红二方面军进驻哈达铺,到达哈达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哈达铺对部队进行整编,或者以哈达铺作为集结点,开始执行新的战略行动,足见哈达铺自身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党中央的俄界会议虽然作出了将部队改编为陕甘支队的重要决定,但部队整编是在哈达铺来完成的。1935年9月22日,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陕甘支队共下辖三个纵队,分别由红一军、红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这次整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部队整编有利于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行动;二是缩小了目标,便于部队行动。三是整编使部队更为精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四是陕甘支队的成立,使得长征史上增加了一支新的红军部队序列,丰富了长征史内容。正是哈达铺的整编,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也就为陕甘支队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提供了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有力保证。

对红二、红四方面军来讲,哈达铺是军事行动的重要集结地。如红二方面军的左齐回忆道:“指挥部、二军、三十二军全部到达哈达铺。”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红二方面军》卷3,第1510 页。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是否经过哈达铺,虽然并无确切记载,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中,总指挥部是跟随第一纵队行动的,而第1 纵队的红30 军、红9 军、红5 军都是到达哈达铺的。红9军还与第3纵队的红二方面军在哈达铺举行了联欢活动。因此,对红二、红四方面军来讲,哈达铺也是重要的集结地,是在这里集结,开始了下一步军事行动的。

仅从上述提到的几点看,哈达铺已显示出独特的重要历史作用。因此,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其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彪炳千秋。

猜你喜欢
红二红四方面军纵队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