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2021-11-27 11:46钱丽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9期
关键词:预见性有效率心肌梗死

钱丽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冠心病是指动脉硬化或痉挛、阻塞等导致心肌缺血或者心肌缺血性病变,而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闭塞或部分心肌持久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两种疾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多见于老年人。如果两种疾病同时伴发,则会严重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针对性、预见性护理为特点,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结合《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冠心病,且合并心肌梗死;(2)年龄不低于60岁;(3)心功能分级为I-IV级;(4)患者和患者家属服从研究安排。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者;(2)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器官原发性疾病者、恶性消耗性器质性病变及过敏体质者。本研究具备伦理审核标准并通过。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用药,给予饮食干预等。

1.2.2 实验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其护理措施具体见下文:

(1)预见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恐慌、不安、焦虑等心理,因此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纠正不良认知,引导其正确看待疾病,明确患者心理顾虑,可以通过与患者谈论感兴趣的事物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善心态,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2)预见性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多吃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做到饮食均衡,,少食多餐。同时由于该疾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一般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再加上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可能会发生便秘的情况,因此要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如果长时间便秘可能会发生腹胀等情况,在用力排便时,也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甚至发生心脏破裂致死等。因此要及时处理,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腹部按摩等。

(3)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压疮等情况,护理人员要掌握常见的并发症的特点,给予心电监护,定时翻身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预见性活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遵循适度原则,循序渐进,如果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采用翻身或床边小坐的方式,一般床边坐每次10min,每天3次,待患者可自行下床行走时,可以采取散步等方式,每次30 min。

(5)睡眠护理:为了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调节合适的室内温湿度,控制噪声,还可以在上午使用中枢兴奋药物以及利尿剂等,避免患者因为神经兴奋而影响睡眠,此外,在每晚睡前,可以采用温水泡脚、足底按摩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入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如下:经护理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胸痛、胸闷、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评为显效;经护理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胸痛、胸闷、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评为有效;经护理患者心功能无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好转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统计两组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压疮、便秘、心源性休克、尿路感染各并发症发生状况。

(3)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共8个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的最高分均为100分,评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

2.2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4.74%,参照组有效率80.8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1%,参照组发生率29.79%,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n(%)]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s,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s,分)

?

3 讨论

对于老年重症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来说,疾病治疗难度大,再加上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和身体耐受能力的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难度,同时,患者也容易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4]。预见性护理也叫超前护理,以生物-精神-社会模式为基础,能够在护理前或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一些情况进行预见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疾病康复和愈后[5,6]。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参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究其原因,预见性护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前预测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同时通过心理、饮食、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多种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善[7]。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预见性有效率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很有效率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